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紡織頭條 | ?走過七十載崢嶸歲月,踏上一百年嶄新征程!東華大學慶祝建校70周年(附孫瑞哲致辭)

發布時間:2021-10-18  閱讀數:8570

紡織頭條 | ?走過七十載崢嶸歲月,踏上一百年嶄新征程!東華大學慶祝建校70周年(附孫瑞哲致辭)

圖片


日月梭七秩,錦繡繪新篇。10月16日,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東華大學迎來建校70周年華誕。當日,慶祝東華大學建校70周年大會在東華大學松江校區隆重舉行。海內外嘉賓、東華大學校友和師生代表歡聚一堂,共賀東華70華誕。


圖片
慶祝大會現場

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黃關從,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胡煒,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原副會長許坤元,原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監事會副主任林乃基,教育部黨組第八巡視組組長高文兵,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徐楓,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姚海,松江區區委書記程向民,長寧區區委書記王嵐,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單忠德,天津工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夏長亮,中國科學院李大潛院士、郭柏靈院士、褚君浩院士、江松院士、葉向東院士、朱美芳院士,中國工程院周翔院士、張聯盟院士,全國婦聯原副主席譚茀蕓,中國紡織工人代表、“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寶妹等領導、嘉賓以及教育部、上海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有關部門領導,兄弟院校代表,企事業合作單位代表,東華大學海內外各界校友代表以及丁證青、徐明稚、朱紹中等學校老領導,老同志,現任校領導、師生代表等出席大會。

圖片
護旗手入場

大會伊始,進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擔任護旗手的六人,有在東華大學求學從教近四十載的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名師、紡織學院教授郁崇文;有辛勤耕耘在科研一線的上海市第十一屆巾幗創新新秀獎獲得者、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東華大學特聘研究員儲玲玲;有創新創業校友代表、漏洞銀行創始人、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工匠”、計算機學院2010屆校友羅清籃;還有曾獲得全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聯賽冠軍的東華大學高水平運動隊男子足球隊隊長袁瀟;以及求學期間攜筆從戎,榮立個人三等功的管理學院2020屆校友殷媛媛和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的紡織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周稚荃。



肩負使命:

期許未來,勇擔民族復興大任


圖片
翁鐵慧講話


翁鐵慧在大會上講話。她代表教育部向東華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她指出,自建校以來,東華大學在黨的領導下,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同心同向同行,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新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壯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作為承擔“雙一流”建設重任的高校,希望東華大學以建校70周年為新起點,擦亮底色,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進一步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守本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校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啟智潤心;彰顯特色,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更加自覺地把學校改革發展放到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和推動,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優勢和戰略定力,在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制造強國和文化強國的偉大征程上,以富有特色的突出業績和貢獻,織就絢麗多彩的華美畫卷。

圖片
陳群講話

陳群代表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向東華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及海內外校友表示熱烈祝賀。他講到,作為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東華大學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學科專業和人才優勢,積極融入上海“五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已成為上海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文化傳承的重要源流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動力,成為推動上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為國家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期待東華大學以建校70周年為新起點,立足服務國家和上海發展戰略,全力推動學校事業創新發展,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奮力開創新時代學校發展新局面,早日實現“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

圖片
孫瑞哲講話

孫瑞哲在講話中指出,作為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和以紡織為特色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70年來,東華大學始終將立德樹人放在核心位置,堅持走以人為本的育人之路;始終將引領創新放在核心位置,堅持走與時俱進的創新之路;始終將實業報國放在核心位置,堅持走科教興產的報國之路,為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天的東華大學已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希望學校以建校70周年為新起點,加快建設紡織特色一流大學,以學科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人才與成果的高質量供給,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人民的高品質生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期,以昂揚的姿態,在紡織強國建設新篇章中續寫新的輝煌。



錨定航向:

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圖片

俞建勇講話


俞建勇在講話中全面回顧了學校70年的辦學歷史。70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自覺把民族復興的時代經緯織入學校事業發展藍圖,譜寫了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華彩樂章。


面向未來,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俞建勇強調,學校將擦亮大學“底色”,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事業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做強學科“特色”,堅持以學科建設為統領,鞏固提升紡織、材料、設計等優勢特色學科,推動更多學科進入前沿、爭創一流;增添人才“亮色”,努力培養造就與未來學科發展相適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人才隊伍,以優秀大學文化引領人才發展,以人才發展孕育優秀大學文化;堅守育人“本色”,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評價改革,突出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升發展“成色”,弘揚奮進文化,心系“國之大者”、堅持“四個面向”,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積極踐行者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推動者。


俞建勇最后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東華人將朝著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接續奮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攜手前行:

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圖片
林忠欽作為兄弟高校代表致辭

林忠欽作為兄弟高校代表發言。他講到,七十年的東華校史,記載著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事業的風雨滄桑,銘刻著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不凡歷程。七十年來東華大學秉承“崇德博學 礪志尚實”的校訓,培養了一大批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棟梁之才,創造了諸多對接國家戰略、助推行業發展的科研成果,為促進中國由世界紡織大國向世界紡織強國邁進作出了卓越貢獻。上海交通大學和東華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材料、化工等很多領域合作成果豐碩,共同為國家和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展望未來,希望兩校友誼長存、攜手并進,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新疆大學、西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77所兄弟院校發來賀信。愛丁堡大學校長馬斐森,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張萬欣等境內外高校校長、校友以及關心和支持東華大學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發來視頻祝賀。

圖片
贈送儀式

大會還舉行了贈送儀式,杜鈺洲、王天凱、許坤元、林乃基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向東華大學贈送題有“七十載東華紡大華紡桃李天下,展未來科技時尚綠色榮耀華夏”的掛毯,以表達校慶祝賀。



賡續紅色血脈:

砥礪奮進,共同續寫東華錦繡華章


圖片
黃寶妹作為校友代表發言

東華大學1960級校友黃寶妹作為校友代表發言。她飽含深情地回憶了自己在東華大學的求學經歷,感謝母校的培養。她說,“在這里,我們獲得了立身的真知,掌握了搏擊的本領,放飛了收獲的希望;我們感受了肩負的重任,鍛造了不屈的人格,汲取了前進的力量;我們夯實了根基,實現了當初的夢想,開始成就更大的輝煌?!彼硎緦⒗^續堅持和發揚“崇德博學、礪志尚實”的校訓精神,用更加突出的表現和更加優異的成績,為母校增輝,為母校添彩,祝愿母校七十校慶開新局。

圖片
覃小紅作為教師代表發言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副院長覃小紅作為教師代表發言。從2001年五十周年校慶時入校求學、后留校任教至今,覃小紅老師來到東華大學已經二十年。她感慨道,“這里有德高望重、言傳身教的好老師,有敏而好學、德才兼備的好學生,還有世界領先、行業頂尖的一流紡織學科,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環境……我將繼續發揚‘崇德博學、礪志尚實’的校訓精神,為東華再創輝煌作出新的貢獻?!?/span>

圖片
學生為母校獻詞

70名東華學子代表在校生為母校70華誕獻詞。深情回顧了一代代東華人在艱難困苦中勇往直前,在變革圖強中奮楫中流,“神舟”“天宮”“北斗”“嫦娥”……一大批國家重大戰略凝結著東華人的智慧結晶;助力上海時尚之都、設計之都建設,東華設計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東華人齊心協力為國家筑牢抗疫防線,報國使命早已浸入東華人的血脈?!拔覀儗鞒袞|華人的榮光與夢想、使命和擔當,續寫新時代建功立業的新華章!”

大會通過人民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光明網、學習強國,以及學校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媒體平臺全球同步直播,海內外東華校友以及關心東華發展的各界人士,線上線下同祝東華明天更美好。


在東華大學70周年校慶上的致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2021年10月16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天高云闊處,橙黃橘綠時。很高興在金秋時節回到母校,慶祝東華大學建校7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東華大學表示祝賀!向為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崇高敬意!


東華大學是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是新世紀以紡織為特色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鐘古今錦繡之技藝,汲中外文明之學養,底蘊深厚、特色鮮明。從華東紡織工學院、中國紡織大學到東華大學,70年辦學,作育行業英才,輸送創新成果,矢志紡織事業,為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期,東華大學正以昂揚的姿態在紡織強國建設新篇章中續寫新的輝煌。


東華大學始終將立德樹人放在核心位置,堅持走以人為本的育人之路。面向時代需要、市場需要,培育科技創新領軍者、企業實踐引領者、政府行業管理者,為行業立大志、明大德、擔大任,是行業科技、設計、管理人才的搖籃。


東華大學始終將引領創新放在核心位置,堅持走與時俱進的創新之路。順應科技大勢、世界潮流,推進理論創新、應用創新,支撐行業成為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是行業眾多創新成果的搖籃。


東華大學始終將實業報國放在核心位置,堅持走科教興產的報國之路。堅定教育初心、黨的領導,將學校發展與國家戰略、人民期盼、行業強盛緊密相連,推動紡織工業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是行業豐富創新實踐的搖籃。


七十年薪火相傳,孜孜以求;七十年春風化雨,桃李滿園。紡織是東華大學的根基與底色,今天之東華大學,已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中國紡織的學術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學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與紡織緊密相關。


從歷史縱深看,紡織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永恒產業、支柱產業。工業革命發端于紡織,世界強國起始于紡織,時尚之都有賴于紡織,這是歷史與現實的昭示;經濟起步源于紡織,小康實現因為紡織,共同富裕依靠紡織,這是實踐與探索的印證。


從經濟形態看,紡織行業是科技時尚綠色的現代產業、未來產業。行業融合制造經濟、服務經濟,集成科技創新、設計創意,是國內市場、國際循環的關鍵產業節點,是兩化融合、產融合作的重要實體力量。萬物可織,可織萬物,行業與價值同行、與美好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碑斍?,中國已經一騎絕塵地進入世界紡織強國行列。中國紡織工業已確立2035年遠景目標:成為世界紡織科技的主要驅動者、全球時尚的重要引領者、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進者。作為中國紡織行業的最高學府,東華大學在形成行業全球引領力和話語權上肩負重要使命。


希望東華大學以建校70周年為起點,加快建設紡織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以學科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人才與成果的高質量供給,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人民的高品質生活。


七十載崢嶸歲月,華紡、紡大、東華一脈相承,桃李天下;

一百年嶄新征程,科技、時尚、綠色交織融合,錦繡中華。


相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中,在中國紡織工業的強國建設進程中,東華大學一定能達到新的高度、取得更大成就。面向未來、相信未來,祝福未來!


祝東華大學明天更美好!祝中國紡織的明天更美好!



信息來源:東華大學、中國紡聯辦公室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