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傍晚,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在首鋼三高爐正式發布。

技術官員制服裝備
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分為工作人員服裝、技術官員服裝與志愿者服裝三種,作為冬奧會形象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整體的氣質傳達出奧運工作者和參與者的精神風貌,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工作人員制服裝備
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志愿者制服裝備
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作為協助冬奧組委開展制服設計征集和評審工作的組織單位,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在奧組委的授權下成立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服裝備視覺外觀設計征集評審活動辦公室”來負責具體工作。
自去年5 月8 日征集工作啟動以來,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依托龐大的會員系統,通過學術工作委員會、時裝藝術委員會、技術工作委員會將相關信息傳遞到了全國200 多所時裝院校,859 位設計師會員,500余位技術會員,895 位往屆時裝設計專業畢業生。
同時向其中的97 個重點時裝院校、220 位重點設計師、170 位重點技術委員,位于意大利、法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29 個時尚機構發出了邀請,通過多種方式一一跟進。

最終,面向全球公開征集制服裝備視覺外觀設計方案,累計收到來自國內外的602套、1萬余件作品。其中91套方案來自機構及企業,占比15.12%;168套方案來自設計師,占比27.91%;343套方案來自院校師生,占比56.98%,涵蓋全國包括中國香港及澳門29個地區,還有來自意大利、英國、馬來西亞以及日本的設計師和機構的應征方案,獲得了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創作者們紛紛以墨抒懷,歌詠奧運,用創意的力量解讀奧運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呈現行業發展的最高水準,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還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與紐帶作用,積極組織成立了功能組、設計組、文化組三個專家小組,分別邀請國內知名權威專家擔任三個小組的組長,對制服裝備面料選擇、版型提升等進行把關。同年6月26日——27日,專家們對392套有效方案的預評,篩選出241套應征方案進入第一次評審會。
在第一次評審會議中,由20 余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通過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方式,從不同角度對進入第一次評審會初評的應征作品進行了嚴格的篩選,最終選拔出10 份作品進入下一階段,進行深入設計。
同年7月1日,來自社會各界的40余位大眾評議員,對專家組選出的作品進行了投票,分別選出了自己最喜歡的3份方案。

同年9月29日,第二次評審會議繼續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召開。現場,十組男女模特分別演繹入圍的10套制服方案實物,主創設計師或團隊代表依次闡述作品主題理念、文化內涵、面料版型、功能特點。

20余位評審分別從視覺、文化、功能三個角度對10套進入第二次評審會的應征設計方案進行了細致的評審,最終選拔出5套方案進入最終深化設計階段。

同年11月27日,第三次評審會議完成了5進2的候選方案評選。經過反復考量、不斷優化,最終形成了一套特點鮮明、風格成熟、內涵豐富的視覺外觀設計方案。
本次征集活動是自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以來,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第二次協助奧組委開展設計征集和評審工作。對此,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表示,從夏奧到冬奧,2008年的北京邂逅2022年的北京,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奧運記憶愈發珍貴。冬奧會系列制服作為國家重大形象設計項目,涉及各方需求,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作為國家級的行業協會,對于參與冬奧工作責無旁貸,這是使命,也是擔當。
受多重因素影響,本次征集活動從時間點上到設計難度上,都較2008北京奧運會的制服設計更具挑戰性,但伴隨著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服裝設計作為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原創設計能力、國際化程度以及科技方面的提升。當下,我國設計師群體更為自信,他們在立足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同時,又在現代語境中深挖細掘,將傳統、現代與國際化完美平衡。另外知識產權作為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剛需和標配,也成為本次征集活動中尊重原創、尊重設計的先導力量。從這次冬奧會制服評審結果來看,北京服裝學院從奧運整體形象景觀系統層面推動服飾的文化研究與設計創新,精心設計出的冬奧會系列制服,展示了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氣派,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集中體現。

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未來,中國服裝行業要在當代生活方式和全球化視野中,形成具有中華優秀文化底蘊支撐的時尚語境和精神氣質,同時又不失對全球時尚發展具有當代意義的態度、表達和展現,體現出對世界當代時尚的貢獻、創造和推動。這也是中國服裝設計師的使命與責任。在此過程中,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成為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的推動者。
文章來源:服裝設計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