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三論以新時代“六個第一等”要求推進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贛粵兩省山水相依、地緣相鄰、文緣相承、人緣相親、商緣相通,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贛州具有獨特優勢和良好態勢。把贛州建設成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是推進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是建設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重要內容,是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贛州,正逢其時、正應其勢。
省委書記易煉紅在我市宣講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并調研時強調,要加快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著力打造新時代“第一等”的營商環境。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也再次明確,推動贛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這是省委賦予贛州的重大使命,體現了對贛州的厚愛與信任,給贛州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特別是贛深高鐵開通后,贛州到深圳、廣州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正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即將成為現實。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要把全球視野、開放胸襟真正立起來,主動走出去學習先進、請進來搞活市場,以“第一等”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加快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就要加快基礎設施“大聯通”。從古至今,無論東方西方、南洋北地,交通始終是經濟的動脈和文明的紐帶。從古絲綢之路的駝鈴帆影,到航海時代的劈波斬浪,再到現代交通網絡的四通八達,交通推動經濟、人文交流融通,使世界成為緊密相連的“地球村”。目前,贛州擁有鐵路、公路、航空三大口岸,水運碼頭正在加快建設,但對外通道連接上的“梗阻”、水平上的“落差”、功能上的“欠缺”還有不少,物流成本和要素成本依然較高。我們要積極推進革命老區交通強國試點建設,織密鐵路運輸通道,開工建設瑞梅鐵路、長贛高鐵;優化高速公路網絡,提升普通國省道結構和水平,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黃金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建成瑞金機場,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通用機場;建成贛州港五云碼頭,實現贛江三級通航,推進贛粵運河前期工作……心之所系、力之所用,就是為了形成外聯內暢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要進一步完善與大灣區的對接通道,降低貨物運輸和生產要素、人員流動等成本。特別是要與深圳鹽田港、廣州港等沿海港口加強合作,運營好“贛深組合港”,不斷完善提升贛州國際陸港功能,拓展“跨省、跨關區、跨陸海港”通關模式。要全力暢通陸路、水運、空中通道,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讓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越夯越實、越建越強、越聯越暢。
加快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就要加快體制機制“大接軌”。實踐證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我們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要改革束縛生產力的體制機制,高標準建設市場體系,提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要營造比肩大灣區的營商環境,按照“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到”的要求,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一號工程”,打響“干就贛好”品牌。要深化“五型”政府建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進審批流程再造、“一網通辦”數字化改革、“全產業一鏈辦”改革,推動更多高頻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不僅要在政務服務上與大灣區比肩,在幫扶企業上也要比肩。要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完善營商環境監督機制,開展“小鬼難纏”“中梗阻”問題專項治理,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企業和客商“無事不受擾、辦事不求人”。
加快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就要加快全方位領域“大銜接”。易煉紅書記指出,對接融入大灣區,既要“筑巢引鳳”,也要“引鳳筑巢”。要全面加強與大灣區的對接合作,積極承接大灣區科技、產業、人才等資源的輻射帶動,深度參與區域分工。我們要加強與深圳、廣州、東莞等大灣區城市合作,推動產業對接、平臺共享、園區共建,主動融入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要完善贛州國際陸港口岸功能,提升贛州綜保區能級,發展現代食品、汽車進口、肉類加工分撥、木材集散等臨港經濟。要加快深贛港產城特別合作區、贛粵產業合作試驗區南康和“三南”片區建設,打造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發揚“五皮”精神,緊盯大灣區、長三角、閩東南等重點區域,盡銳出戰招大引強、招才引智。要聚焦“1+5+N”等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創新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社會化招商、科技招商等,引進更多行業頭部企業和“5020”項目。要充分發揮國有平臺公司、產業引導基金作用,通過互相參股持股撬動資本、引入產業。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大灣區建設,為粵港澳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搭建了大舞臺;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是贛州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大機遇、大文章。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解放思想、奮勇爭先,著力打造新時代“第一等”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贛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