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地方在發展中涌現出了一批特色鄉鎮,河南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生活富裕為根本”的發展理念,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讓這些特色鄉鎮成為助力中原出彩的生力軍。今天,讓我們走進鄧州市穰東鎮,了解這個從地攤上成長起來的“中國褲業名鎮”。裁剪、縫紉、包裝、從一塊布料到成品的男褲大概需要20多道的工序,用時大概需要40分鐘。從無到有,再到加工產值和銷售收入每年超過50億元的服裝產業,穰東鎮用了將近40年的時間,年產男褲超2000萬條。20世紀80年代初穰東鎮自發形成服裝市場,地攤和馬路市場漸成規模。到了90年代末,服裝經銷商迅速發展到2500家,“南有義烏、北有穰東”,穰東服裝的盛名曾叫響全國。據穰東鎮服裝商戶巴光志回憶說,最早的時候,生產出來的衣服,兩個樹之間掛個繩子,把衣服搭上面,就可以批發出去了,市場上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擠擁不動。可是,好景不長。由于當時穰東生產經營的主要是中低檔服裝,質量差沒品牌,再加上穰東只是地處豫鄂陜三省交界處一個小鎮,市場輻射力差,穰東服裝產業在20世紀初出現斷崖式滑坡,近80%的商戶倒閉停產。沒主導品牌領導,道路越走越窄,整個市場一片冷清蕭條,幾百件上千件衣服都在家里壓著,賣不出去,都感覺生意沒有做頭了。鄧州市穰東鎮原黨委書記萬洪志講到,穰東鎮服裝產業發展有一條自己獨特的路子,就是靠市場來拉動加工,然后帶動千家萬戶,復蘇服裝產業最主要的一步,就是把服裝市場做強做大。穰東鎮啟動了五一街、北京路等6個老市場升級改造,開始建設中國穰東國際商貿城、中原服裝商貿城等現代化市場,全國唯一一個鎮級的海寧皮草城也落戶穰東。同時,當地政府從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對服裝企業進行扶持,免費培訓技術人才,培育經濟能人和企業家,力促市場上檔升級。一系列密集舉措落地后,穰東服裝市場逐漸重現磁力效應,吸納商戶3100多戶,從業人員1萬多人。鄧州市還通過舉辦中國穰東紡織服裝博覽會、中國穰東紡織服裝產業論壇,不斷增強服裝產業影響力。從“冒牌”“貼牌”逐漸轉向打造自有品牌,金利達、磊傲、玉璽、夢詩雅等62個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在穰東出現,從購料、裁剪、加工到批發零售等各個環節形成專業化和規模化。實現了華麗“蝶變”的穰東,不再將低價位作為競爭核心,為進一步追求質量、品牌、價值,穰東把眼光瞄準“褲業”發展。扶持男女褲生產加工企業積極搶占褲裝品類市場。穰東皮褲和中山裝的電商銷售一度名列全國首位。
穰東把服裝產業和鄉村振興相結合,走以產興城的道路,吸引農民進入服裝行業就業。目前穰東鎮服裝加工企業達200多家,從業人員3萬人,形成了戶有個體加工點、村有衛星加工廠、鎮有現代化服裝廠的格局,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還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聯合授予“中國褲業名鎮”稱號。今年11月,鄧州市與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高起點打造鄧州褲業集群,推動服裝產業邁向新高度。
- END -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