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深度|快消行業為何成了奢侈品高管的“蓄水池”?

發布時間:2021-12-18  閱讀數:10334

深度|快消行業為何成了奢侈品高管的“蓄水池”?

法國奢侈品牌 Chanel(香奈兒)空缺了近六年的全球首席執行官一職,終于迎來了新的任命——她是來自歐洲消費品集團聯合利華(Unilever)Leena Nair。引人矚目的是,這位印度裔英國女高管并沒有時尚和奢侈品牌的工作經驗,她迄今為止的30年職業生涯全部都在主營快速消費品的聯合利華集團度過。

圖片

Chanel 新任首席執行官 Leena Nair,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雖然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個任命有些意外,但對于奢侈品行業來說,來自快消行業的“空降”高管并不陌生。早在2004年,意大利奢侈品集團 Gucci(現開云集團旗下)就“力排眾議”任命聯合利華冷凍食品部總裁 Robert Polet 擔任集團 CEO 及總裁。

如今,奢侈品公司跨行業引進高管人才已越來越普遍,甚至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據《華麗志》監測,LVMH 集團目前在任的高管中,有四位都來自聯合利華、寶潔(P&G)等快消集團。投資管理公司 Bernstein 的資深奢侈品分析師 Luca Solca 直言:“聯合利華和寶潔已成為奢侈品行業管理人才的蓄水池。”

《華麗志》本文將對比當年 Gucci 集團和今天的 Chanel 從聯合利華選聘高管的前因后果,介紹 LVMH集團來自快消行業背景的高管構成,從中可以管窺 —— 在奢侈品這個相對傳統的特殊行業,為了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取得優勢地位,并滿懷信心地走向未來,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管理經驗和領導才能?

17年前的 Gucci集團:"冰淇淋國王”也能在時尚高溫下生存

Chanel 的這次任命,不由讓人回想起 2004年的 Gucci 集團(當時旗下包括 Gucci, YSL,Bottega Veneta 和 Balenciaga 等奢侈品牌)。當時集團的核心品牌 Gucci 正處于重大危機中,由于和大股東之間的分歧,總裁 Domenico De Sole 和設計總監 Tom Ford 這對“夢幻組合”雙雙選擇離開。Gucci 并沒有從奢侈品行業中選拔新一任領導者,而是任命聯合利華冷凍食品部總裁 Robert Polet (下圖)為集團首席執行官。

圖片

這種“跨界挖角”的做法在當時是出人意料的,也招來了一片質疑聲,普遍不被業界看好。《紐約時報》的頭條新聞甚至是:“冰淇淋國王能在時尚的高溫下生存嗎?”《紐約客》也就此事發布了一則諷刺性漫畫,漫畫中是一個街頭小販像在賣小吃一樣在叫賣 Gucci 的手袋。

但最終,Robert Polet 成功幫助 Gucci 擺脫危機,用扎實的業績回應了質疑,也力證了:“跨行業”可以為奢侈品牌遴選人才提供解決方案。

在加入 Gucci 集團之前,Robert Polet 在聯合利華工作了26年,擔任過多個職位,先是在全球管理、市場營銷部門工作,還擔任馬來西亞區的總裁,后來又擔任冰淇淋和冷凍食品部門的總裁。

Robert Polet 在 Gucci 集團走馬上任后首先深入基層,花了 6周時間拜訪了全球 187家門店,并與世界各地 2500名員工進行了交談,收集一線信息。Robert Polet 改變了Gucci集團此前的許多做法,他招募的創意總監們并不強調個性,而是更專注于產品本身。他說,推廣產品才是至關重要的,而不是產品背后的個性,因為品牌比設計師或主理人活得更久,“設計師是在為品牌服務”。

在公司管理上,他更多將權力下放到集團旗下的各個品牌,賦予創意總監和業務經理一定程度的行業自主權。Robert Polet 表示,自己在這個團隊中扮演的角色并非決策性角色,而是在正確的環境和商定的策略之下,刺激他手下的高管們做一些困難的決定。Gucci 集團在 Robert Polet 的領導和管理下擺脫了危機,連續三年實現銷售增長,整體營業利潤率從 2003年的 10% 增至 2006年底的 16%。

今天的 Chanel:向一家更具“包容性”的時尚巨頭轉變

17年后,當 Chanel 任命來自聯合利華的 Leena Nair,行業的風向早已發生了改變。媒體 iDiva 評論道:“如今許多時尚品牌都選擇沒有時尚背景的高管作為首席執行官和領導人,因為時尚行業素來被指責具有排他性,而 Chanel 也被指責不夠包容。Leena Nair 的任務是讓這家法國時尚巨頭成為一家更具包容性的公司。”

在 Chanel 最近在巴黎的一家高定工坊的開幕儀式上,人們對這項任命表達了共鳴。威斯敏斯特大學的時裝設計教授 Andrew Groves 說道:“我認為 Chanel 正在進入一個深刻變革的時期。作為一家私人企業,Chanel 開始改變它的世界觀了,我們期待時尚行業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他認為:“Chanel 的這次任命表明,他們的目光超越了時尚,他們想要成為一家更具包容性的公司。”

現年52歲的 Leena Nair 1992年職業生涯始于聯合利華印度分公司。2007年,Leena Nair成為印度斯坦聯合利華(Hindustan Unilever)最年輕的執行董事,以及印度斯坦聯合利華管理委員會(Management Committee of Hindustan Unilever)的第一位女性成員。2008年成為聯合利華南亞領導團隊的第一位女性領導者。最近她入選了2021年《財富》雜志印度最具影響力女性榜單。

Leena Nair 在聯合利華任職了30年,她是在這家快消巨頭擔任該職位的首位女性、首位亞洲人,也是集團史上擔任該職位最年輕的。聯合利華的首席執行官 Alan Jope 稱贊 Leena Nair “在職業生涯中一直是一個先鋒”,她領導并推動了聯合利華的公平、多元化和包容性議程。

行業龍頭 LVMH集團:四位高管來自快消背景

作為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的 LVMH,其實早就廣泛啟用了來自快消領域的管理人才,他們是:

1、LVMH集團總經理 Antonio Belloni 來自寶潔

LVMH集團總經理 Antonio Belloni(下圖)是寶潔歐洲的前總裁,在寶潔工作了22年。

Antonio Belloni 是意大利人,現年67歲,職業生涯始于1978年寶潔公司。在美國、希臘、比利時和瑞士擔任過一系列職務后,他于在1999年被任命為寶潔歐洲業務總裁。

他于2001年加入LVMH集團,擔任集團董事總經理,負責集團的戰略和運營管理。Antonio Belloni也是LVMH集團的董事會成員和執行委員會主席。

圖片

2、LVMH 集團旗下軒尼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Laurent Boillot 來自聯合利華

LVMH 集團旗下高端烈酒品牌 Maison Hennessy(軒尼詩)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Laurent Boillot 出身聯合利華

Laurent Boillot 1988 年畢業于法國頂尖的諾歐商學院,在Havas Publicité集團度過職業生涯的頭兩年后,于1990年加入聯合利華,一干就是12年。他在聯合利華從市場營銷的職位做起,之后成為西班牙地區市場總監,再到歐洲美發護理業務副總裁。

他于 2002 年進入 LVMH集團,在法國嬌蘭工作了 17年,從首席營銷官成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2019 年,Laurent Boillot 成為軒尼詩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3、LVMH集團旗下 Dior 品牌高定業務首席執行官 Pietro Beccari 來自漢高

LVMH集團旗下 Christian Dior(迪奧)的高定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Pietro Beccari (下圖),早期職業生涯中任職于多家快消企業。

他最早在英國快消集團 Benckiser Reckitt(杜蕾斯、滴露等品牌的母公司)的意大利部門做營銷工作,后在美國快消公司 Parmalat 做營銷工作。之后在德國家庭個人護理用品巨頭 Henkel(漢高集團)做綜合管理工作,成為 Henkel 護發業務的副總裁。

他于 2006 年加入 LVMH集團,擔任 Louis VuittonI(路易威登)的營銷和傳播執行副總裁。2012 年成為 Fendi(芬迪)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2018 年出任 Christian Dior Couture 高定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他也是 LVMH 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圖片

4、LVMH集團旗下 Tiffany & Co. 首席營銷官 Andrea Davey 來自寶潔

今年10月,LVMH集團為新收購的美國珠寶品牌 Tiffany & Co.(蒂芙尼)任命了五年來的首位首席營銷官(CMO):Andrea Davey,他同樣出身快消行業。

在2013年加入 Tiffany 之前,Andrea Davey 曾經在寶潔集團擔任過多個不同的營銷相關職位。1996年至2001年擔任 Clairol Herbal Essences(伊卡璐)和沙龍美發品牌Matrix的歐洲市場營銷經理。2001年至2008年擔任全球營銷總監,負責整合伊卡璐和寶潔新收購的Wella Hair Companies。他于2009年成為執行副總裁,2011年成為全球董事總經理,曾負責寶潔在北美的高端業務組合,包括 Dolce & Gabbana的香水和化妝品,以及Gucci、Hugo Boss、Lacoste、SK-II 等的授權業務。

2013年 Andrea Davey 加入 Tiffany ,從2018年起擔任負責全球營銷的高級副總裁。

快消行業的管理經驗能為奢侈品企業帶來什么?

—— 更強悍的全球化管理能力

奢侈品牌的歷史雖然悠久,但其實只是在過去30年才逐漸從小眾走向大眾,從西方走向東方。在這個進程中,奢侈品牌需要跨地區管理和協調的全球化人才,來幫助加速品牌的全球擴張,自然而然將目光投向了快消行業。包括聯合利華、寶潔在內的快消巨頭,它們堪稱全球市場擴張的標桿,尤其是對于復雜的中國市場,擁有全方位的管理經驗。相比之下,奢侈品公司在海外市場通常只側重于銷售業務。

早在1923年,聯合利華的前身英國肥皂制造商 Lever Brothers 就在上海建造了肥皂廠,可以說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之一。1929年,Lever Brothers 和荷蘭人造奶油公司 Margrine Nuie 合并成為聯合利華。1986年,聯合利華開始全面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寶潔也在上世紀80年代就進入中國。1988年,寶潔在廣州成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廣州寶潔有限公司,從此進入中國市場。

—— 更現代化的人才管理機制

聯合利華和寶潔本身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建立了先進的人才管理和培訓機制,從而確保了能夠為行業內外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包括員工和管理者。

Leena Nair 在聯合利華最近的職位是首席人力資源官,在聯合利華負責管理100多個國家的約15萬名員工(相比之下,她在Chanel 將管理約2.7萬名員工)。Leena Nair也是聯合利華執行委員會(Unilever Leadership Executive)成員,該部門全權負責公司的業務和財務業績。

今年10月,Leena Nair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 “Meet The Leader(遇見領袖)”播客節目中介紹了近期的工作。她在聯合利華推行了 U-Work 工作制,員工不承擔固定角色,而是以任務為中心,這種做法結合了合同工的靈活性和傳統組織內固定職位的穩定性,對即將退休的員工、需要照顧家庭的員工,以及希望彈性工作的年輕人都很友好。Leena Nair 還在聯合利華測試 U-Renew 項目,為員工提供帶薪假期用于學習和培訓。

Leena Nair 在播客節目中說,對于未來的領導者來說,有一項軟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但也非常難掌握,那就是“脆弱、透明,以及能讓所有人發聲的同理心(empathy )”,她說,作為領導者,你需要“展示你的缺點、你的問題,和你面臨的挑戰。做一個真正的人

她表示:“我很感謝我在聯合利華的漫長職業生涯,那里是我30年來的家。它給了我很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讓我能夠為這個目標驅動型的組織做出貢獻。”

在談到新工作時,Leena Nair 說:“我被 Chanel 所代表的東西深深打動了。它是一家相信創造自由、愿意培養人的潛力、愿意采取行動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公司。”

丨文章來源:華麗志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