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志》第16期《對話中國品牌主理人》欄目,MAIA ACTIVE(瑪婭)創始人&設計總監歐逸柔(Lisa Ou)講述了設計師運動服品牌持續進化、穩健增長的故事。
MAIA ACTIVE 創辦于2016年,專為亞洲女性研發時髦與舒適兼具的運動服裝。創始人歐逸柔畢業于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先后擔任 J.CREW、Door-ri 設計師,Badgley Mischka 品牌中國區首席產品設計師,曾為前美國第一夫人 Michelle Obama 定制禮服。
憑借豐富的高定禮服定制經驗,歐逸柔擅長通過立體剪裁,讓運動服具備更好的塑形效果,修飾穿著者的?型。MAIA ACTIVE 初代明星單品“腰精褲”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獲得天貓618女性健身褲第一名,迄今累計銷售超過25萬條。
目前,MAIA ACTIVE 的主產品價格帶在 300-500 元之間,已購買用戶達53萬,會員逾30萬,復購用戶購買件數平均高出新用戶25%。同時 MAIA ACTIVE 還注重與用戶的溝通互動,平均每月舉辦至少15場活動。近日,品牌發布首檔素人運動微綜藝《熱練計劃》。
在銷售渠道方面,MAIA ACTIVE 從電商起家,于2019年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第一家門店,正式布局線下。截止2021年底,品牌已在北上廣深等城市開設15家門店,門店平均3個月內實現盈利,平均坪效近8000元,線下客單價是線上渠道的1.5倍。品牌計劃到2022年底開出總計近50家線下門店,并將開設首家旗艦店。
2019年,MAIA ACTIVE 線上銷售額破億元,品牌年增長率達到300%以上;2021年,品牌全渠道銷售額突破3億,年平均增長率166%;2021年天貓雙十一,品牌銷售額較去年增長一倍,11月單月突破銷售額5000萬;今年品牌開始布局抖音平臺,入駐平臺6個月,已進入運動休閑服飾類目行業 TOP 10,是唯一的新消費品牌。
以下是本次對談的音頻實錄和精選文字記錄
創立5年后的品牌升級
《華麗志》:可以簡單介紹一下目前 MAIA ACTIVE 的發展規模嗎?
歐逸柔:從第一年180萬的銷售額,到今年3億左右的體量,MAIA ACTIVE 保持健康地增長。今年,MAIA ACTIVE 進行了品牌升級,將 slogan 從 It’s good to be me 改成了 Be as you wish,我們希望激勵更多女性愛上運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
《華麗志》: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品牌升級呢?
歐逸柔:因為我們發現在運動類目的方面,中國女性現在有了更多的需求。在當下這個年代,中國女性正站在一個分叉路口,一方面她們看到未來存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希望,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面臨許多束縛,所以她們需要更多勇氣去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希望能夠成為那個陪伴女性變得更好的角色,通過 Be as you wish 這個新的 slogan,傳達更多的力量感。
《華麗志》:在 MAIA ACTIVE 創立之初會對品牌的發展有不確定或者擔憂嗎?
歐逸柔:在創立之初,我們并沒有很明確自己在做什么,很多事情都依靠直覺。在 MAIA ACTIVE 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斷與消費者溝通,我們對自己的客戶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我們發現對于現階段的80、90后女性客戶而言,高質量的產品已經成為了最基本的要素,她們更需要的是對于品牌理念的認同感。所以,在 MAIA ACTIVE 的首次宣傳活動《我不是漂亮》特別企劃中,我們決定不講產品,只講理念,通過6個素人女生去講述她們對身材、生活的真實看法,用真實的故事引領新時代女性力量?,F在 MAIA ACTIVE 內部的品牌策劃團隊和市場團隊是分開的,品牌策劃團隊不背 KPI,只負責與客戶溝通,找到故事,提煉她們的痛點。
《華麗志》:最近看到 MAIA ACTIVE 在做類似綜藝節目的宣傳內容,可以分享一下嗎?
歐逸柔:在規劃今年的宣傳活動時,我們希望能夠引領更多人去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找到快樂。我們邀請了8位客人參加這個活動,為她們提供為期10周的私教與營養師服務,幫助她們達成內心希望的目標。整個過程在拍攝時是沒有腳本的,我們希望真實地去記錄,后期被剪輯成綜藝片形式,主要是想更加真實的傳遞女性力量。這個宣傳內容在上架5天內就已經有將近7000萬次的播放量。
運動品牌的成長路徑和發展空間
《華麗志》:近年來運動戶外領域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品牌,特別是女性客戶方面,你如何看待?
歐逸柔:首先,現在的客戶已經建立了自己去做選擇的自信,我認為這是新品牌能不斷成立的土壤。在5-10年前,客戶喜歡舶來品,是因為她們無法判斷,需要別人告知什么是好的產品。但年輕一代的客戶已經改變了,她們非常明確自己的喜好,所以品牌能夠通過品牌策劃和產品去贏得新一代客戶的喜愛。
其次,中國運動市場是非常廣闊的。目前,中國擁有2.5%的運動人口,在美國這個比例大概是18%,我們擁有很大的空間;同時,隨著大家健身意識的不斷深入,運動也逐漸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運動開始占據很多日常產品的銷售份額,比如運動和休閑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很多女生會覺得穿legging更舒適而不再選擇牛仔褲。
《華麗志》:在這樣的趨勢下,你覺得對于品牌而言,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歐逸柔:對于品牌而言,在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進化是非常重要的。品牌都會有5-6年的生命周期,而優秀的品牌能夠在生命周期內,在保留內核的基礎上,不斷跟隨客戶進化。我自己認為,只有兩件事情能讓一個品牌死,一個是你不再了解你的消費者,另一個是你的產品不再能滿足Ta。
《華麗志》:你如何看待這個市場的其他競爭者,比如國外小眾品牌和傳統巨頭品牌?
歐逸柔:對于國外小眾品牌而言,進入中國市場存在天然壁壘。一方面是因為版型設計,國外小眾品牌的客戶群體大部分是白人女性,因為品牌還小,他們不太能夠為亞洲人做特殊的設計,所以在產品的合適程度上會有劣勢;另一方面,我覺得國外客戶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沒有中國客戶高,中國擁有最強的供應鏈和最好的工廠資源,國內的客戶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很好的產品,所以她們對產品品質的要求是很高的。關于傳統巨頭品牌,比較重要的是這個牌子有沒有運動相關的DNA,然后堅持這樣的定位。
《華麗志》:在成長方面,在大家看不到的部分,MAIA ACTIVE 進行了哪些投入?
歐逸柔:第一塊是在創新和消費者洞察方面的投入。從去年開始,MAIA ACTIVE 就組建了創新團隊,包括面料專家、版型專家等等。我們可以做非常多的創新,但更重要的是怎樣讓創新與產品結合起來,與你的客戶結合起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消費者洞察很重要??蛻粝矚g什么樣的產品,她為什么喜歡,她的痛點是什么?品牌的研發應該更多地從幫助她們解決痛點出發,不斷進行消費者洞察也是從品牌創立之初我們就在做的事情。
第二塊是我們在 MAIA LAB 的內部投資。MAIA LAB 負責 inline 和 outline 的創新,inline 創新指的是未來1~2年的開發,outline 到三年或者更久。比如今年我們的暢銷產品之一 THERMOLITE 系列,就是來源于我們的消費者洞察。當時有一個用戶告訴我們,希望冬天運動的時候不用穿毛衣,可以里面穿一件很薄但保暖的衣服,外面搭配羽絨服。于是我們就根據這個洞察去研發了效仿北極熊毛的中空結構的面料,采用特殊的CO型截面,形成“隔離式保暖”,能裹住并阻隔冷空氣流動,保持身體溫度;同時能將濕氣引入CO型截面的溝槽中,蒸發至布料表面,通過擴大蒸發面積,使濕氣迅速而自然地排出。并且在研發前后,研發團隊就不同氣候溫度下面料保暖程度做了無數次調研,最后確保產品在寒冷環境中,甚至運動流汗的濕狀態下,也具有舒適、保暖、輕盈的體感,產品一經上市就獲得了無數消費者的喜愛。
《華麗志》:你是如何理解運動和時尚的重疊度的,這會給 MAIA ACTIVE 帶來怎樣的發展空間?
歐逸柔:從我自己的觀察,我覺得客戶是越穿越休閑的。我認為運動是少數可以真正被稱為 lifestyle 的東西之一。Lifestyle 是什么?是這個事情本身真的改變了你的生活軌跡,成為了你衣食住行的一部分。當你運動越多的時候,你一定會越穿越好,因為運動這件事情本身是會上癮的,同時你也會越穿越舒適,因為你的身體已經習慣了這種舒適度,很難再退回去。
除此之外,運動也是一個心智非常強的品類。優衣庫也有legging,但如果你想買legging,你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優衣庫,因為你認為運動產品是有功能性的。而一旦用戶建立了對于運動產品功能性的信任,Ta 再去接受這個品牌的其他品類產品就會變的簡單。所以從休閑走向運動很困難,但從運動走向休閑是容易的。MAIA ACTIVE 現階段就在打造品牌的運動性質,同時希望覆蓋消費的日常需求,我所謂的日常不是指逛街或者其他,運動的過程來自你出門的一霎那。
用戶溝通與線下門店
《華麗志》:回顧 MAIA ACTIVE 的發展過程,有沒有哪些環節是投入明顯加大的?
歐逸柔:一直以來,MAIA ACTIVE 最大的投入是在產品本身。我們不太認同任何把我們和客戶拉的更遠的事情,包括批發等,所以我們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直面消費者的,同時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提高自身的效率,以更低的成本去完成一樣的銷售額。MAIA ACTIVE 沒有簽約明星,我們更愿意將明星費用節約下來,在真正的產品上放更多預算。
此外,我們還加大了在品牌策劃端的投入。今年,MAIA ACTIVE 發布了兩個女性特別企劃 Campaign,其中一個《自由選擇她可以》,想表達的是每個女孩都可以做自己的決定,其中我們請到了一位跨性別者,因為我們認為她的故事是非常真實和美好的。這兩次 Campaign 和產品沒有任何關系,主要是品牌理念的輸出。
《華麗志》:對于很多品牌而言,爆款是求而不得的事情,可以分享一下 MAIA ACTIVE 在爆款方面的經驗嗎?
歐逸柔:我不太喜歡爆款這個詞,當然它是傳統的認知。我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最重要的是能夠理解并解決客戶的痛點,同時將這個過程講述清楚。在推出創新產品時,MAIA ACTIVE 不太用那些非常科技的語言,我們更傾向用客戶能聽得懂的語言來描述產品。
另外,如何管理產品的生命周期也是比較重要的。每一個產品都會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作為品牌方,需要去預測產品的生命周期,并且更早去做準備,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理解到客戶需求的變化。例如,兩年前客戶并沒有那么在乎健身褲的緊度,但現在她們更喜歡包裹性更強的健身褲。對于品牌而言,能否更早地發現這些趨勢,然后推出相應的產品是至關緊要的。
《華麗志》:MAIA ACTIVE 是如何跟進用戶的生命周期的,會去追蹤或者記錄嗎?
歐逸柔:我們內部將這一部分稱為消費者資產管理,比較重要的指標之一是 repurchase(復購)。當下,每個品牌的拉新都是有成本的,所以你的產品能不能把客戶留下來很重要。我認為復購率不僅來源于產品的質量,更來源于產品能不能解決客戶的需求。另外一個指標是 consumer behavior(消費者行為)。對于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線上/線下、喜歡/不喜歡互動的,MAIA ACTIVE 內部都有一套完整的、分門別類的管理機制。
《華麗志》:我們看到許多品牌在加速線下的布局,你是如何看待這個現象的?線下門店對于 MAIA ACTIVE 意味著什么?
歐逸柔:我認為大家之所以會去開店,是因為線上渠道的體驗還是相對淺薄的,它可能是好看的照片,然后就結束了。但是當用戶走到你的線下門店,她們能夠看到你的門店位置和裝修,感受到店鋪的產品和與店員的互動,這種體驗感會更加真實,是無法在線上渠道復制的,所以線下門店是作為品牌體驗承載的非常重要的環節。
到今年年底,MAIA ACTIVE 將擁有18家線下直營門店。在開線下店的時候,我們不會以城市等級劃分來看,只要一個高檔商圈在方圓5公里內覆蓋品牌線上消費用戶超過5000位,我們就會進駐。
《華麗志》:可以分享一下 MAIA ACTIVE 在門店空間設計方面的巧思嗎?
歐逸柔:“把城市變成游樂場”是我們品牌社群的核心理念,也希望它是一個真實的女孩的展示。MAIA ACTIVE 的門店是客戶的線下集合地,我們一個月大概會有15場以上的活動,包括跟狗狗做瑜伽、霓虹夜跑等一些有趣的運動。在店鋪設計方面,門店的每個鏡子上都有一句不同的 slogan,這些 slogan 是我們從用戶那里征集過來的,我們也會把它們印到褲子上。同時,門店也會陳列一些用戶的照片并且每個月更換,去承載和講述用戶的故事。
《華麗志》:最近今年有很多95后甚至00后開始進入市場,你是如何看待客戶群體更迭這件事情的?
歐逸柔:這取決對于你如何定位自己,很多人會覺得 MAIA ACTIVE 是時尚運動品牌,但我們的自我定位實際上是專業運動品牌。這兩者的區別在于,當品牌的核心賣點是時尚時,你需要不斷去追尋最新、最熱的理念,這也是為什么大牌每5年都要換一個設計師。我不認為這是 MAIA ACTIVE 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首先來源于優質的產品,然后來源于我們對于消費者的理解,能夠不斷用品質去贏取她們的信任。
上圖:MAIA ACTIVE 武漢天地店
發展與專注
《華麗志》:在 MAIA ACTIVE 過去五年的發展中,你印象深刻的關鍵節點有哪些?你覺得第一個 milestone 會是什么樣的,在什么時候發生?
歐逸柔: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太多的困難,并不確定哪一個是真正的 milestone。對于 MAIA ACTIVE 而言,并沒有這樣的時點,一瞬間改變了許多事情。我們是一個比較穩健增長的品牌,我們也在不斷堅持地做著我們相信的事情,像龜兔賽跑一樣一點一點向前爬。
《華麗志》:作為創始人,你會感覺到欣慰的事情是什么?
歐逸柔:當我們做的事情被我們的團隊或者客戶看到并理解的時候,我會覺得欣慰。比如當我們今天發了一篇報道,我們的團隊有人轉發,在轉發時能精準地提煉 MAIA ACTIVE 的三個關鍵詞;或者當你去問我們的客戶,MAIA ACTIVE 是一個怎樣的牌子時,她們能精準地講出它背后有一個樂觀、真實且勇敢的女孩。
《華麗志》:你對于 MAIA ACTIVE 的未來有怎樣的期許?
歐逸柔:如果有一天,中國女生要去買運動褲的時候,她會想到我可以去 MAIA ACTIVE 看一下,MAIA ACTIVE 是她想到的第一個品牌的時候,我覺得那會是非常成功并讓我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華麗志》:現階段,有很多中國品牌在考慮出海,MAIA ACTIVE 有這方面的規劃嗎?
歐逸柔:目前,MAIA ACTIVE 還是專注于中國市場,因為從2%的運動人口到18%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我比較相信專注以及最大程度去影響你的客群濃度這件事,所以現階段 MAIA ACTIVE 的注意力不會太分散,而是專注成為幫助女孩變得更好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