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汕頭市陳店鎮的內衣文化創意街區,隨處可見來往的車輛。這里交通方便、道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作為中國內衣名鎮,內衣產業占據該鎮GDP總量60%以上,并已形成頗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凡內衣文胸生產所涉及的所有工序配件,均能在陳店就地取材。這里擁有全國最大的內衣家居服產業帶。據潮南區工信局數據顯示,光是潮南區,每年就會生產出超過10億件內衣家居服裝銷往全球各地。
由于起步較早、產能大、產業鏈完整,潮汕內衣產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發展增速,汕頭甚至成為全球內衣家居服制造中心。但近兩年,人工、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疊加疫情、消費換代、渠道變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潮汕內衣產業進入了發展瓶頸。
“目前這邊整個行業的開工率不到60%!”從事內衣及家居服生產多年的吳文松不無感嘆地說道。據了解,前幾年市場環境好的時候,吳文松的工廠一年產值接近2個億,甚至還有自己的品牌,但如今不僅要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還要應對不斷上漲的成本帶來的挑戰。
出路在哪?這也是汕頭市峰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奕文近年經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在她看來,制造業從前的成本優勢不復存在,現在已經變成微利時代。“因此我們要做產業升級,引進自動化設備和數字化管理,通過標準化、專業化、數字化的管理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當下,潮汕內衣產業正加快從加工制造到智造、創造的跨越,通過產品技術、生產管理、產業、營銷等多方面的創新,探尋轉型升級之路。
都市麗人供應鏈副總裁肖偉說,近幾年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導致化工產品的價格也大幅攀升。“最近兩年因為市場急劇波動,一些原材料成本漲幅甚至達到200%-300%。”與此同時,作為內衣主要原材料的紗、布產量近年卻呈現出整體下降的趨勢。
“這兩年市場很難做,品牌都做得很痛苦。”肖偉進一步表示,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企業最擔心的就是滯漲——上游原材料漲得厲害,但終端價格卻漲不起來。不幸的是,滯漲已經在內衣行業出現。
據了解,經過前幾年一窩蜂發展,內衣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社會庫存量居高,導致終端價格難以提升。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不能及時傳導至下游,潮汕內衣生產企業的毛利率受到重大沖擊。
在肖偉看來,出現滯漲危機的核心點在于庫存。伴隨著內衣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不少潮汕內衣生產企業都面臨著庫存之“困”。巨額的庫存不僅吞噬了現金流,企業還要面對高額的儲存和運輸成本。久而久之,庫存更難轉化,產品的終端價格也變得越來越低。
不久前,漢亨實業與都市麗人簽訂戰略聯盟合作協議,計劃從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資本管理、行業創新等四個方面進行協作。“產業聯盟是為了與有競爭力的供應商進行深度合作和捆綁,來降低雙方成本壓力。”肖偉說。
當原材料價格上漲時,產業聯盟將通過上下游共同研究與準備,沖抵價格上漲的風險。通過這種捆綁與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讓品牌商與工廠共同消化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又能為工廠帶來訂單,保障開工率。
當供應商面臨資金困難時,品牌方也會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及訂單上的傾斜。據肖偉透露,過去兩年都市麗人已投入1.8億元到供應鏈的改造中。通過增加對新技術、智能化設備的投入,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及快速反應能力。
今年9月,汕頭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依托汕頭紡織服裝的優勢,潮南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總的來說,潮汕內衣企業的轉型形勢一路向好,但轉型過程中仍難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說,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雖暫時緩解了用工難的問題,但內衣生產企業難以避免工人流失的問題,“用工荒”問題依然存在。
在唐奕文看來,服裝企業的智能化改造進程比較慢,因為很多工序仍需要人手操作,高程度的自動化目前難以實現。吳文松對此也表示贊同,“有些產品的領子有長有短,還有繡花的領子,這些只能依靠人工,沒有辦法完全自動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許,對于潮汕內衣產業而言,要實現跨越式的升級,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轉變已經開始。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