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 40 年,中國紡織工業主動融入全球化潮流,從代工生產到自主品牌,完成一場場時尚蛻變;在近 10 年,中國時尚產業以數字化實現彎道超車,以洞察美國女性時尚市場的 SHEIN 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實現了中國服裝在紅海市場的一場逆襲;在實現 2030 碳達峰目標的未來 10 年,中國服裝企業是否能借力碳中和遠景戰略,真正在協同研發、模式探索、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應用、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躍進發展,是否如開云集團大中華區總裁蔡金青所說,“中國揣著可持續時尚全球解決方案的鑰匙”,從而有望打開中國領跑新局面?
無論如何,當中國開啟碳中和目標戰略的時候,我們正在經歷全球時尚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會師——為長期實現可持續時尚而同謀共進。
左右滑動查看英文版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重要的全球領導者,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時尚精品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時尚制造國家,在全球時尚精品行業的產業端和消費者端都占據重要位置。
據《2021 中國創新創業生態發展藍皮書》顯示,中國零碳能源轉型將催生巨大的投資市場,到 205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近 15 萬億元,并為中國實現零碳排放貢獻累計減排量的 80%。而作為時尚產業重要支柱的服裝行業,將在“碳中和”概念下驅動萬億美元市值的產業協同。
在這其中,作為紡織服裝行業的全國性組織,CNTAC 鏈接了全行業上下游不同的企業和機構。早在 2017 年,啟動“氣候創新 2030 行動”得到全行業響應;2019 年發起“時尚氣候專項基金”,資助中國可持續時尚未來設計師發展項目,支持青年設計師以再造衣作品驚艷馬德里 COP25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21 年推出 3060 Net Zero Accelerating Plan,締結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 30 家重點品牌企業和 60 家制造企業,強調減碳氣候行動的實質性落實和產業協同治理。
左右滑動查看英文版

啟動至今半年,3060 Net Zero Accelerating Plan 中已有 12 個品牌開展了 22 款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測評工作,涵蓋棉、滌綸、氨綸、絲綢、再生纖維素纖維等5類原材料,正在完善紡織材料和制造工藝環境影響數據庫。
在中國高呼碳中和的時候,國際上更不乏關于可持續時尚的行動和倡議。不同的是,中國企業在氣候行動方面形成的整體行動是一個全價值鏈的模式——這是基于產品視角全生命周期的供應鏈協同并形成消費市場共振,從推進可信全球供應鏈碳足跡標簽,展現產品在推動低碳消費層面的貢獻,建立市場激勵機制并反饋給上下游企業,由此快速實現可持續生產和消費的協同。
在 1.5℃ 升溫情景下減碳 55% 的同時,全球萬億美元工業產值的產業鏈協同減碳目標正在被實現。
左右滑動查看英文版

碳中和,這個詞從誕生起就被賦予了非同尋常的意義。是破局顛覆,是轉型升級,也是新的燈塔和光亮。
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每個企業在市場上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即使在業務類型上有諸多相似點,但不意味著需要用某些標準或范式來執行氣候行動。“碳中和”在中國已經是一個既定的目標,企業已經進入自主階段,發揮企業各自的優勢和主觀能動性。
在深耕中國市場的頭部的服裝企業中,有許多類似中國華為一樣的行業領導者參與其中。比如,太平鳥以第一件采用 100% 新疆棉,全供應鏈過程碳足跡測評產品:太平鳥 25 周年紀念 T 恤作為碳中和戰略行動的第一步,這款 T 恤上的吊牌印有可實時可查看碳足跡信息的二維碼。
左右滑動查看英文版

而作為木質纖維素纖維行業的領軍人物的蘭精公司,則率先在市場上推出零碳天絲?品牌纖維,聯合更多產業鏈合作伙伴構建低碳環保的生態圈,促使消費者參與到碳中和的討論中,共同推進紡織業的低碳化。
首個加入氣候創新 2030 行動的晨風集團率先開展零碳工廠試點,在氣候行動規劃中,完成自身運營工廠的碳排放基線測定后,開展零碳工廠的碳中和示范。
左右滑動查看

像一束光簇擁另一束光,當眾多企業因為同一個主題而凝聚在一起,就賦予了時代以壯麗感——照亮企業自己的路,點亮全行業的未來。僅僅依靠可持續時尚五個字,在中國時尚市場上所擁有撬動力量是超出想象的。一個名為“全球可持續時尚設計師聯盟”的組織,自發起后,短短半年完成從 0 到 1 的蛻變——8 月 31 日,38 位種子設計師,10 月 31 日,再添 23 位設計師,成衣、禮服 、改造、生活方式等不同領域,半年實現破冰之后,預計 2022 將有 80 位符合聯盟要求的設計師加入。


在事關時尚的每一種消費背后,是供給和需求兩條曲線的相互交錯,也是對美好的持續抵達。
就如同新冠疫情從宏觀到中觀到微觀的通力協作,舉國之力是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特色,服裝行業也不例外。在碳中和的時代主題、不斷升級的中國居民生活方式和快速技術迭代進步的三重共振下,中國服企是否能借力碳中和,打開中國領跑新局面?時間正在回答。
來源:時尚商業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