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一:溢達集團研究與開發中心
溢達集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棉紡織服裝制造及出口商之一,業務范圍涵蓋棉花育種、紡紗、織布、染整、制衣、輔料、包裝和零售等,年營收達13億美金,折合港幣約101億,是紡織業內的“隱形冠軍”。公司提出的口號“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技術,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益?!边@一連串“一流”的目標背后支撐的科技力量源泉離不開其研發中心的貢獻。
太空育種、海島棉基因測序、全球最細700紗線、免上漿織造、泡沫整理、中水回用、超級免燙、單向導濕、拒水拒油……,這些硬核紡織科技來自溢達集團研究與開發中心。在研發中心溢達專職研發人員占比高達80%,其中8%的人擁有國內外博士學位,約60%的人擁有碩士學位。研發中心自1999年成立至2021年擁有染整、服裝面料研發、非水介質染色、化學分析、靜電紡絲、膜制備以及膜表征7個實驗室,以及1個經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證的檢測中心。

專注公司5-10年研發支撐
開發中心專注于研究未來5-10年對集團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新產品、新技術、新領域,為集團的發展方向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為集團的未來發展做技術儲備。主要研究范圍包括紡織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究與應用、工藝革新與優化、紡織廢水回用技術、節能減排技術、長絨棉育種技術與應用、紡紗新技術等。
自成立以來,研發中心共開發了100多個新產品、申請了190多項專利,獲得各種獎項榮譽230多項。開發的免燙系列產品、PerformanceCare系列產品已成為公司明星產品,研究的多項技術已在公司生產中應用,包括免燙技術、液氨整理技術、生物酶技術、泡沫技術、數碼印花技術等等。

2006年被評為“廣東省棉染織及后整理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08年獲批成立“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獲批為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為公司吸納和培養高科技人才,促進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01
海島棉基因測序項目
前面提到2011年溢達集團新疆研究與開發中心成立,其中一項重要職能就是開展一系列圍繞改良新疆棉花的研究與培育。
勇于突破的的溢達集團,不僅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兩度攜手合作,送棉花種子上太空,培育研發新的優良品種,更把目標瞄準基因測序。

2011年10月1日,由溢達集團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南京農業大學合作的海島棉基因組測序項目正式啟動,溢達集團共計資助了1500萬人民幣,這是全球第一個海島棉基因組測序項目,走在了棉花高新生物技術的前沿。
2015年9月30日,該海島棉基因組測序項目正式完成,相關論文在《自然-科學報告》中正式發表。
截至目前,通過溢達集團研發中心育種團隊的不懈努力,由溢達選育并通過審定的海島棉品種已有5個。

02
全球最細紗線
除了研究和開發優良棉種,研發中心還著眼于紗線研發方面的巨大突破。
其實,早在2003年之前,溢達就在業內首先研發出170英支純棉紗線產品,此后又順利進階200英支、330英支,但研發團隊并未滿足,一直不斷探索純棉紡紗技術的極限。
研發天團連續200個日夜奔波于實驗室與一線車間之間,攻克8個世界性技術難關,最終找到了如何將紗線做到“全球最細”的方法,并于2013年研制出世界上最細的紗線——700英支紗。

700英支紗線
這比當時最細的紗線還要細212%,用這種紗織出來的布,既有絲綢的手感和光澤,又具有絲綢所沒有的“骨感”。

700英支紗織成的面料
直至目前,溢達仍然保持著全球最細的純棉色織產品的紀錄,至今無人超越。
溢達集團在紗線研發上的巨大突破,既源自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也得益于溢達從棉花研究到成衣制造的縱向一體化供應鏈優勢,更離不開研發中心大牛們的日夜奔赴。
03
泡沫整理技術
溢達擁有縱向一體化供應鏈,那研發團隊在棉花育種、紗線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的同時,在面料技術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紡織流程中面料在加工過程通常以水作為介質,將所需要的化學品施加到面料上,用水多,耗能大。

而溢達卻想方設法,將所需施加的化學品以泡沫為介質施加到面料上,大大節約了面料烘干過程的能耗,并實現了技術的工業化應用。
同時,研發團隊還通過對泡沫技術的創新性應用,開發了一系列的功能性面料,如單親單防面料、單向導汗面料、單面免燙面料等。
這項技術不僅提高了面料后整理的生產效率,還能夠降低40%能耗,同時還節約了水和化學品的消耗,減少了碳排放,實現了節能減排,保護了水資源與環境。
此項創新共申請了5項專利,4項已授權;2016年獲得佛山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2016年“紡織之光”科技技術獎二等獎、2017年獲省科技獎三等獎、2018年獲第十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
研發中心還將繼續研究此技術應用于其它生產流程的可行性,以進一步節能減排,同時研發更多的泡沫技術新產品;后續,還將逐漸將泡沫整理技術的成功應用經驗在行業內分享、推廣,為中國紡織業的節能減排及轉型做出更大的貢獻。
04
無水染色
純棉紗線和面料一般以水為介質進行染色,染色時需要加入大量無機鹽促染,染色后還需要大量水反復皂洗浮色,整個過程耗水量大,染料利用率低。同時大量的無機鹽和未固著的染料被排放到廢水中,污水處理難度非常高。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溢達開發了一套獨創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水染色體系。2017年,項目成功申請國家“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專項“非水介質染色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并獲得科技部重點專項經費支持。
這一革命性的染色技術將染料的固色率提高到95%以上,實現了可控染色。同時整個染色過程節約用水90%以上,節約染色用鹽100%,基本做到了無廢水排放。

要說這項技術有多牛,一個詞形容就是:前所未有!
它不僅實現了染色不再用水,而且讓染色沒有廢水排放,真正做到節能減排,綠色染整,有效保護水資源和環境,給整個印染行業帶來顛覆性的革新,幫助紡織印染摘掉“污染大戶”的帽子。項目成果還將逐步推廣到更多紡織企業,不僅為中國紡織業的節能減排做出巨大貢獻,還將成為中國紡織業轉型升級的典型示范之一。
截至目前,該項技術已申請23項發明專利,8項已獲得授權。
05
天然染色
一直以來,溢達研發團隊都在思考如何讓紡織品的原材料更加綠色環保,希望能從植物里提取染料成分,制作成天然染料。
溢達花費十余年時間攻下天然染料難關,并將其成功推向市場。

天然染料來源
據了解,化學染料大部分為合成染料,其原材料為不可再生的石油產品,是不可持續的。而從植物里提取染料成分,則是可持續、環保且親膚的。
目前,天然染料染色項目已申請發明專利10件,其中7件獲得授權。
雖然是環保綠色可再生的材料,但其應用難度也較大。由于天然染料的色牢度較差,洗滌過程中容易褪色,如何提高色牢度成為研發團隊未來的研究重點。

天然染料面料
來源:廣東溢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