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鎮千村萬條線
鄉村振興——巧媳婦工程2.0:
產能下沉到鎮村,龍頭企業建中心,
技術技能職業化,培訓農民當工人,
縫前縫后在公司,縫中走進農家門,
百鎮千村萬條線,轉移就業富鄉親,
家家都有巧媳婦,月月工資送上門,
協同作業流水線,規范管理品質穩,
大力發展服裝業,產業致富新農民。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 李剛
寒冬臘月,走進河南省寶豐縣趙莊鎮張莊村一家外貿服裝加工廠,裁剪機切割的“嗡嗡”聲、縫紉機運轉的“噠噠”聲、佩戴口罩工人們忙碌有序的腳步聲,譜成一首和諧的交響曲在耳邊響起。在工人和機器中間忙碌穿梭的張紅兵、王芬榮夫妻是這家服裝廠的老板,兩人憑借敢闖敢干的一股勁兒,帶著在北京闖蕩多年積累的一身精湛手藝和豐富經驗,于去年年底毅然返鄉創辦起服裝加工廠。
“萬事開頭難,我們剛回到家里決定創業的時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說實話也是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咱村里一直關心著我們創業,了解情況后,村書記領著黨員干部多方協調幫助我們把前面的路修了,后來安裝路燈、修建廠房、架線、幫助招工,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啊!” 張紅兵、王芬榮夫妻倆提起創業以來的經歷,對村里一直以來提供的幫助和關心表示十分感謝。
目前服裝加工廠處于創辦初期試營業階段,占地300多平方米,有20余臺縫紉機,主要從事服裝加工,該廠現有工人20余人,大多是本村及周邊村莊留守婦女。
“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服裝加工廠給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她們增收致富,為家鄉繁榮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談起回鄉創業的初衷時,張紅兵說。
這家試營業的服裝加工廠招收的工人幾乎全是本村和臨近村子里的留守婦女,由于離家近,每天騎電車甚至步行上下班,十分便利。
“我家里有三個孩子,最小的正在村里小學上學,沒辦法出遠門打工掙錢,現在可好了,自從來到服裝加工廠上班,現在不僅能賺錢補貼家用,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做飯、照顧家里啥的一點兒都不耽誤。” 木中營村的袁小培高興地表示道。
服裝廠隨著試運營逐漸走向穩定,張紅兵夫妻倆的創業腳步從未停下,了解到趙莊鎮電商產業的升級發展,兩人計劃接下來將自己的服裝加工廠與電商結合起來,吸收創新元素、拓寬銷售道路,打造自己的服裝加工品牌,爭取帶動家鄉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增收致富。
“雖然目前試運營主要是針對外貿出口,但我希望繼續擴大規模,進一步做大做強,因此接下來我們也會接受咱本地校服批量定制、個人量體裁衣等各種訂單,我們會不斷加強對工人的技術培訓,提升產品質量,帶領更多村民掌握一門技術,爭取共同致富。”張紅兵滿懷信心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