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鎮千村萬條線
鄉村振興——巧媳婦工程2.0:
產能下沉到鎮村,
龍頭企業建中心,
技術技能職業化,
培訓農民當工人,
縫前縫后在公司,
縫中走進農家門,
百鎮千村萬條線,
轉移就業富鄉親,
家家都有巧媳婦,
月月工資送上門,
協同作業流水線,
規范管理品質穩,
大力發展服裝業,
產業致富新農民。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 李剛
滑縣是一個擁有近117萬常住人口的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勞動力資源優勢突出。滑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韓紅斌介紹,近年來,滑縣搶抓沿海發達地區服裝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規模化轉移的機遇,結合本地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項目,把紡織服裝作為主導產業謀劃發展,讓群眾和企業成為產業發展受益者。
韓紅斌說,滑縣金泰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現代化服裝加工企業,公司總部設在滑縣產業集聚區,有22個“衛星工廠”(分廠)分布在多個鄉鎮。目前,這種“總部+衛星工廠”的發展模式已成為滑縣實施精準幫扶、產業幫扶的有效探索。
“原來企業招工難,工人流動性大。”滑縣金泰服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德民說,2013年,滑縣引進金泰并把工廠建在村里后,企業招工難題得到有效破解,用工成本、物流成本和融資成本大大降低,員工隊伍逐漸發展壯大。如今,該公司有員工3000余人,年生產能力700多萬件。
“在金泰打工3年,員工閏玉彩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家庭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實現了‘一年脫貧、兩年存款、三年小康’的目標。”滑縣金泰服裝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仁增介紹,廠里像閏玉彩這樣的工人有很多,之前在外打工花銷大,存不下錢,生活依舊拮據。“我們在各個鄉鎮建立‘衛星工廠’,重點吸納附近村莊的脫貧戶進廠務工,優先培訓,優先上崗,雖然工資沒有沿海城市高,但我們免費提供食宿、接送、洗浴等服務,發到手的工資基本上能全額補貼家用。”
“門口就業真好,兼顧一家老小。”“轉移就業一人,實現全家脫貧。”……當地村民常常用這些口頭話表達對滑縣產業幫扶的感激之情。
談到“衛星工廠”帶來的好處,祝莊村黨支部書記祝進學感慨地說:“‘衛星工廠’不但為農村婦女搭建了一個致富平臺,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村里有了錢,啥事都好辦。我們把工廠租賃費用于村里的帶貧和公益事業,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效。”
截至目前,滑縣共整合資金10031.3萬元,培育紡織服裝企業103家,其中“衛星工廠”88家,帶動工人就業6000余人,戶均增收3萬元,實現了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戶合作共贏,推動當地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