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已然成為當下整個時尚行業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新冠疫情加速了品牌與企業可持續時尚的進程,然而這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比如:很多消費者質疑,時尚這個快節奏和污染嚴重的行業,本質上能否兼顧環保?對于品牌來說,可持續的同時能否兼顧商業化,是否需要以犧牲利潤為代價?
在可持續時尚這個熱門領域,烏拉圭女設計師 Gabriela Hearst 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名字。她來自烏拉圭的一個牧場主家庭,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服裝設計培訓,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童年經歷深刻地影響了她的設計理念。她的同名時裝品牌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將可持續作為品牌內核, 決心向行業證明:可持續的方式也能帶來良好的商業效益。
如今,她上任歷峰集團(Richemont)旗下法國時尚品牌 Chloé (蔻依)創意總監已經一年,目標是將可持續做法融入規模更大的 Chloé。《華麗志》將通過本文帶大家了解:從同名品牌到入主 Chloé,Gabriela Hearst 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影響時尚行業?
偏遠鄉村的童年——“想象力就是我的玩具”
Gabriela Hearst 原名 Gabriela Perezutti Souza,1976年11月出生在烏拉圭偏遠地區的一個六代牧場主家庭。烏拉圭本身是一個慢節奏的國家,她的童年幾乎與世隔絕,很小的時候起就在父母的牧場里放牛。她的家族牧場位于Paysandú,面積有1.7萬英畝。她介紹說:“那里非常偏遠。我小時候一下雨就只能待在家里,因為河水會泛濫。我們得籌備一整年的食物,你很難d到達超市或熟食店。”
在沒有電視的情況下,收音機是少有的娛樂,而對于這位設計師來說,“想象力就是我的玩具”。她說:“我今天的很多創造都來自于當時的想象。想象力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在牧場上工作時你必須經常動用想象力,因為當出現問題時不可能找到專家來幫你。”
Gabriela Hearst 將她對地球和自然資源的敬畏歸因于這段童年經歷,以及這種完全遵循自然節奏的生活方式。她說:“那段時間的生活讓我明白,我們傳統上所說的‘質量’是一種功利主義的概念,實際上即使在簡陋的環境中,也可以擁有高質量的東西,那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一輩子。”
上圖:Gabriela Hearst在家族牧場
近期 Gabriela Hearst 在曼哈頓切爾西的辦公室里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展示了一本青少年時期的日記,里面有她1993年17歲時的畫作和一套鞋子的設計稿。這些日記仍然在她辦公桌觸手可及的地方,說明她從未忘記自己來自哪里。
她翻開日記,上面寫著:“我要去澳大利亞!”她說:“烏拉圭真的離一切都太遠了,(當我17歲的時候)我想去澳大利亞,這是世界上我最喜歡的地方。我告訴周圍人我要去那里,他們說我太瘋狂了。后來有一天,一個朋友告訴我有一份獎學金可以幫助我去到那里。然后我努力贏得了這次機會。”
回到烏拉圭后,Gabriela Hearst找了一份工作,這樣她就可以攢錢去紐約看一個游學時認識的朋友。她說:“我1994年18歲時來到紐約,到達紐約幾個小時后我就說,我要住在這里!”六年后,她終于能夠常住紐約,就讀于紐約市的全職專業音樂學院 Neighbourhood Playhouse School of the Theatre,學習表演藝術。她說服父親為她支付了學費,然后自己打工支付生活費用。她說:“我父親是Gaucho高喬人(拉丁美洲民族,保留了很多印第安文化傳統),說服他為我在紐約學習表演支付學費,是我這輩子最好的一次表演。”
紐約幾乎成了 Gabriela Hearst 的第二故鄉,之后她在這里生活了20多年,并在這里創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
涉足時尚行業——“如果失敗,我就得回去和爸爸一起賣牛了”
在創立自己的同名品牌之前,她在2004年與兩位合伙人共同創立了女裝品牌 Candela,當時他們每人拿出了750美元的初始資金。她說:“那時如果不成功的話,我就得回去和爸爸一起賣牛了。所以我拿出了我的全部!”她補充道:“我不推薦這樣做,但當時的銀行貸款年利率是0%,所以我們刷爆了信用卡(來啟動這項業務)。幸運的是,我們的生意很快就從零增長到100萬美元,所以我們有能力還清了貸款。”
Gabriela Hearst 說,她的朋友和家人對她最終成為時裝設計師都不感到驚訝,盡管她認為自己是偶然進入這個行業的。
正是Candela教會了Gabriela Hearst供應鏈和物流的本質,她對此心存感激,但最終卻讓Gabriela Hearst幡然醒悟。她說:“我們當時為大眾市場生產價格低廉、質量低下的服裝,對我來說,這完全是一種脫節。”
2011年父親去世后,她繼承了農場(她至今仍在遠程經營家族農場)。當她回到Paysandú “以傳統方式工作、放牧、(觀察)生命的循環”時,她知道有些事情必須改變。她說:“我想了想,然后我說,‘如果我要推出一些新東西,那么它需要做得更好,且對環境的影響要更低。’”
2015年,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規劃,她與丈夫合作創立了Gabriela Hearst品牌。她的丈夫 John Augustine Hearst是美國傳媒大亨、赫斯特(Hearst)集團創始人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的孫子,也是美國最富有家族之一的繼承人,兩人于2013年結婚。對于自籌資金的 Gabriela Hearst 品牌來說,John Augustine Hearst 的加入提供了重要的財務資源。
上圖:Gabriela Hearst最新系列
打造新一代奢侈品牌——“慢節奏、慢流程、精工細作”
Gabriela Hearst 品牌以奢華工藝美學聞名,好萊塢女星Angelina Jolie安吉麗娜·朱莉、Gillian Anderson、瑞典環保領袖Greta Thunberg 和美國第一夫人Jill Biden等人都是她的粉絲。在2020年拜登總統就職典禮當晚,Jill Biden 穿著了一件Gabriela Hearst 設計的白色繡花外套。
時尚行業歷來與時間賽跑,而 Gabriela Hearst 同名品牌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慢節奏、慢流程、精工細作的新一代奢侈品牌”。
從創立同名品牌的第一天起,她就提高了奢侈時尚品牌可持續經營的門檻。她的每一件衣服都傾注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可持續的思考,她選擇的材料結合了實用和美麗,她想為女性設計出更持久的服裝。比如:夾克和外套的內襯采用了一種特殊的銀色織物,可以防止手機輻射影響女性的生殖器官;采用經蘆薈處理過的亞麻,這種纖維比棉花更完整,且比棉花的生長過程用水更少,種植過程的副產品亞麻籽也是一種具有營養價值的食物。
在創立之初,Gabriela Hearst 品牌就設定了以下目標:在三年內使用80%的庫存滯銷面料,到2022年不再使用新生產的原材料。在2016年的第一次時裝周走秀時,她從家里搬來了椅子,并把時裝秀上使用過的金屬地板捐獻了出去。2019年9月品牌舉辦了首場獲得碳中和認證的時裝秀,當時所有嘉賓都為非盈利組織 Our Children's Trust進行了捐款,抵消了時裝秀產生的碳排放。
2019早些時候,她的品牌宣布實現了無塑目標,包括在品牌的“前端和后端”都不再使用塑料,而是改用回收紙板制成的衣架,和完全可堆肥的生物基TIPA包裝。她也重新定義了奢侈品的稀缺概念,Gabriela Hearst備受歡迎的Nina手袋在一定程度上是先預定后制作的,這么做是為了避免浪費。
上圖:Nina手袋
2018年11月,Gabriela Hearst在紐約麥迪遜大道Carlyle House開設了第一家旗艦店。門店裝修沒有使用合成材料或化學材料,而是使用天然的、未經處理的再生橡木。整個空間采用了自動感應照明,以減少電力消耗。同時,門店建造過程中產生的90%的材料垃圾都被回收利用。(詳見《華麗志》:什么是“可持續”的奢侈品門店?看看美國設計師品牌 Gabriela Hearst 紐約首店是怎么做的)
2019年8月, Gabriela Hearst在倫敦梅菲爾區布魯克街59號開設新門店,建造過程也是可持續的,沒有使用任何新生產的材料。
2020年2月,Gabriela Hearst宣布與EON合作,后者是時尚和服裝行業領先的數字身份平臺,消費者可以掃描二維碼了解產品的可追溯性和整個生命周期。
在Gabriela Hearst 的2020秋冬系列中,經技術處理的廢棄物轉變成了服裝材料,同時不會損害產品的質量或審美價值。比如她將殘破的土耳其地毯與之前系列中的羊絨外套拆解重組成了新衣服。回收利用的理念也融入了展陳方面,她在布魯克林的布景使用了回收紙捆,這些紙捆沒有經過任何再加工,使用完后仍然可以被送回回收公司。
上圖:Gabriela Hearst紐約首店
這一系列可持續舉措幫助 Gabriela Hearst 從2017年到2021年連續贏得了多個重要獎項,包括2020年獲得美國時裝協會的年度女裝設計師 (該獎項相當于美國時尚界的奧斯卡)。
2019年4月,LVMH 集團旗下風險投資部門 LVMH Luxury Ventures 收購了 Gabriela Hearst 品牌的少數股權。(詳見《華麗志》:烏拉圭女設計師Gabriela Hearst創辦三年的奢侈品牌獲得LVMH旗下風投部門的投資)在被 LVMH 投資前,據業內估計 Gabriela Hearst品牌2018年營收在1500萬至2000萬美元之間(也有稱1800萬美元),其中批發收入在一年內增長了兩倍。
入主 Chloé——“影響一個比Gabriela Hearst規模大得多的奢侈品牌”
2020年12月7日,她被任命為法國奢侈品牌 Chloé的創意總監。當被問到為什么想要這份工作時,她的回答很直接:“因為我知道我能做到。”她說:“對我來說,影響一個比Gabriela Hearst規模大得多的奢侈品牌,才是成功。這是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它正是每天早晨喚醒我的動力。”
Gabriela Hearst說,她從2017年時就夢想為Chloé設計衣服,后來她游說了Chloé的首席執行官Riccardo Bellini。“當時我對未來的老板說,‘我叫Gabi,就像Chloé的創始人Gaby Aghion一樣,所以這就是我!”她笑著說:“那真是一個瘋狂的時刻!當然,我做了一份92頁的演示文件,證明了我的思考過程,但這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因為這是我的熱愛。”她說,當時“他認為我瘋了”,但她對可持續性的強調,以及在配飾方面的良好記錄,與 Riccardo Bellini 重塑 Chloé品牌的計劃非常吻合。
Chloé 由法國設計師 Gaby Aghion 創立于1952年,之前曾由 Karl Lagerfeld、Stella McCartney 和 Phoebe Philo等多任創意總監執掌設計。2021年3月,Gabriela Hearst 推出了她在 Chloé的第一個系列,為品牌引入了自己最擅長的環保主義潮流。
上圖:Gabriela Hearst為Chloé設計的皮衣,由小片的庫存面料拼接而成
Gabriela Hearst表示,她在做每一件設計時都會關注這樣三個問題:化石燃料,過度消費和環境修復。她說,需要思考“每一件產品對這三個點有什么影響?”
2021年11月,Chloé 成為第一家獲得共益企業(B-Corp)認證的歐洲奢侈品牌。B-Corp 認證是對品牌在社會影響與環境影響方面要求最為嚴苛的認證之一。(詳見《華麗志》:Chloé 成為首家獲得共益企業(B-Corp)認證的歐洲奢侈品牌)
2021秋冬成衣系列是 Gabriela Hearst 上任后的首個系列。在新系列中,她大幅減少了合成纖維面料,增加了針織面料,并體現了升級回收理念和更透明的供應鏈。包括一些采用回收羊絨、手工制作的斗篷,靈感來自她的家鄉烏拉圭。Chloé的許多皮具也是按需生產或小批量生產的。
上圖:Gabriela Hearst 還與荷蘭非盈利組織Sheltersuit Foundation的創始人Bas Timmer(也是一位設計師)合作,將Chloé生產環節中的剩余材料制成了背包和外套,并將部分收益捐贈給了 Sheltersuit。Sheltersuit旨在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工作機會和庇護用品,Bas Timmer設計了一種非常實用的可以當作睡袋的大衣,這一理念也在雙方的合作中得到了延續
《紐約時報》評論道,在 Karl Lagerfeld 手中,Chloé是在普羅旺斯花海中嬉戲的女孩;在Martine Sitbon手中她變得更性感;在Stella McCartney手中她像一個洛麗塔洋娃娃;在Phoebe Philo手中她變酷了;在Paulo Melim Andersson 和 Hannah MacGibbon手中她顯得迷茫;在Clare Waight Keller手中她變得親切而平易近人;在Natacha Ramsay-Levi手中她是前衛的波西米亞風格。現在,在Gabriela Hearst手中,Chloé女孩終于長大了,她開始關注社會和道德了。
Gabriela Hearst 為 Chloé打造的這些作品,在奢侈品中也是價格相對昂貴的,比如手工的回收羊絨斗篷售價超過3000美元,拼接皮裙售價5895美元。Gabriela Hearst希望她的顧客更慎重地購買,能將她的設計視為傳家寶,或者是終身投資。她在CNN.COM的采訪中表示:“我們生活在一個過度生產非必需品的世界。”“我總是告訴我的客戶,‘不要買太多,買你需要的,你想要的,你想傳遞的。’”這是她從母親那里學來的,母親的衣服都是在家里手工縫制的,目的是要穿一輩子。
在Gabriela Hearst 為Chloé設計的第二個系列中,據稱將推出一個子品牌“Chloé Craft”,將囊括更多由獨立手工匠人帶來的作品。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Chloé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目標:
-
到2022年,在Chloé成衣上使用55%的低影響材料,在Chloé皮具上使用75%的低影響皮革;
-
到2025年,系列作品中低影響材料達到90%;
-
到2022年,與2019年相比生產過程中的總耗水量減少10%;
-
到2021年底,不再銷毀任何原材料或成品,取而代之的是通過各種可靠渠道進行重復利用、回收和捐贈。品牌表示,已減少了產品系列的規模,并改變了交付節奏,以更好地與季節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