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記者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FDC時尚產業綜合體二樓大數據中心看到,一塊大屏幕上,各個衛星工廠的生產狀況、訂單完成進度等一覽無余,中央工廠管理者足不出戶就能對衛星工廠遠程管控。這是于都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紡織服裝生產智能溯源系統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2021年以來,于都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中心工廠+衛星工廠”新模式,把衛星工廠開在鄉村,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緩解企業用工難題。同時,依靠數字賦能,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
于都是服裝產業大縣,近年來,該縣承接沿海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多向發力打造紡織服裝千億產業集群,目前有服裝企業3000多家。但作為服裝產業大縣、人口大縣的于都也面臨著一定程度的“用工荒”,直接影響了服裝企業的產能。
為了破解這道難題,于都縣組織人員深入各鄉鎮調研,發現有30多萬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在本縣服裝行業的較少。同時,也找到了那些留在家中的“孩子媽媽”。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無法到外地打工的“孩子媽媽”,一方面無奈地留守家中,無聊地打發大量空閑時間,另一方面又思想穩定、渴望就業,正是可以緩解服裝企業用工難題的勞動力資源。
2021年,于都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心工廠+衛星工廠”的“1+N”獨特模式應運而生,把衛星工廠開在村民家門口,讓村民搖身變成上班族。
“中心工廠是規模較大的單品類服裝企業,主要負責裁床、模板等前序以及后序部分;衛星工廠是中小型企業,主要負責車縫等中序部分。”該公司總經理劉灃滸說,一家中心工廠可以帶動30家衛星工廠,形成一條完整的服裝生產供應鏈。
記者走進梓山鎮潭頭村建業制衣廠,在20架縫紉機前,坐著清一色的女員工,她們正在埋頭專注、熟練地工作著。
今年31歲的員工李觀秀,停下手中的活告訴記者,她是鄰村永豐村人,以前跟丈夫一起在廣東務工,因要照顧老人和護送小孩上學,她2020年回到家中,后來進了建業制衣廠務工?!霸诩议T口就業,每個月有3500多元的收入,又能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學,還能照顧年邁的婆婆,既顧家又賺錢,我打心眼里感到高興。”她說。
廠長張國標1993年在廣東辦了一家制衣加工廠。2009年,他看到家鄉紡織服裝業巨大潛力,把工廠搬回到家鄉,在家門口開起了制衣廠。2021年5月,他的制衣廠與于都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為衛星工廠示范廠。
“把服裝衛星工廠開在村里,就是讓更多的‘孩子媽媽’在家門口就業,做到企業與工人互惠雙贏?!眲枬G說,公司從2021年開始試行的“中心工廠+衛星工廠”的模式,把中心工廠設置在縣城工業園區,把衛星工廠放在村里,教給她們技能,給她們工作崗位,讓她們月月有工資領。
目前,該公司已建成1家中心工廠,與貢江、梓山、嶺背等鄉鎮的20多家小微紡織服裝加工廠簽訂合作協議,成為旗下的衛星工廠,已安排300多名勞動力就業。
走進位于于都縣工業園的星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在現代化的標準化廠房里,先進的吊掛系統應接不暇、數控裁床設備一應俱全……記者發現,在每臺縫紉機上加裝了智能化設備——縫紉機大腦。
“這就是我們公司研發的紡織服裝生產智能溯源系統,這套系統會說話、會思考,可對從下訂單到客戶完成結算的全過程實行可視化檢測。”劉灃滸說。
衛星工廠設在鄉鎮,如何管理、如何保證產品質量是關鍵。該公司依靠數字化技術作支撐,對普通縫紉機進行智能化改造,讓其變成智能終端。改造后的縫紉機具有人機交互、生產調控、等級考核和品質監控四大功能。如在縫紉機上加入人臉識別技術,將操作員和機器進行身份綁定,上機打卡,減少人為管理上的錯誤;對操作員的縫紉質量進行實時技術分析,能及時發現人為帶來的工作失誤,達到降低損耗率、提高準確率,降低不良品率、降低返工率,減少質檢成本等。
這套軟件智能到什么程度?劉灃滸說:“如果衛星工廠里生產線上的某個工人換了人,智能監控設備能夠立馬發現。同樣,如果生產線上某道工序工人操作不達標,系統就會立馬亮紅燈,工人可以及時作出調整?!?br data-node-type="Break" />
“成為星途數字科技的衛星工廠后,我們廠不愁訂單了,中心工廠給我們提供技術支持和員工培訓,質量有了保證;依靠數字化科技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睆垏鴺苏f,如今,在中心工廠的支持下,他又新開了一家制衣廠,兩家制衣廠解決了50多人就業,搭乘中心工廠的“順風車”,他對制衣廠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作者:劉慶元 楊成雄 肖章榮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