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15條硬核措施來了!
以金融的“活”帶動經濟的“活”!
為凝聚金融資源全力支持“1+5+N”重點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短板弱項補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近日,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2022年贛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了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做大經濟總量、實施企業上市升級工程助力產業發展、強化擔保增信作用緩解融資難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等4大方面15條具體措施。
《若干措施》提出,要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地方法人銀行與國開行、進出口銀行開展批發資金轉貸業務合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要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各縣(市、區)、各相關單位要建立“1+5+N”重點產業、鄉村振興、中小企業等融資需求信息庫,組織金融機構提前介入項目策劃、實現精準對接。要豐富金融供給體系,大力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支持各銀行增設縣域支行、社區支行、綠色支行、科技支行等分支機構和特色支行。要發揮基金產業賦能效應,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做優做大“1+5+N”產業投資基金,探索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建立政府引導基金盡職免責等容錯機制,鼓勵投早投小。要全力推動企業股改上市,2022年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4家,“十四五”期間上市企業縣域全覆蓋。
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做大經濟總量
實施企業上市升級工程助力產業發展
強化擔保增信作用緩解融資難題
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助推高質量發展等
4大方面15條具體措施
???
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
推動轄區企業用好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企業收支流水大數據、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農村經營戶信用信息聯網核查等線上平臺,提升銀企信息透明度。開展普惠金融的信用農戶、信用村、信用鄉鎮、信用企業、信用園區等“五類”信用主體評定,探索搭建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普惠金融智慧服務平臺,提升信貸投放質效。支持地方法人銀行與國開行、進出口銀行開展批發資金轉貸業務合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各銀行提高首貸率,提升無還本續貸和信用貸款占比,實現普惠貸款擴面增量。〔責任單位:人行贛州市中支、贛州銀保監分局、市政府金融辦、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行政審批局、市金控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金融機構。各責任單位按各自職責各司其職,以下均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各金融機構落實,不再列出〕
著力優化信貸結構。
各縣(市、區)、各相關單位要建立“1+5+N”重點產業、鄉村振興、中小企業等融資需求信息庫,組織金融機構提前介入項目策劃、實現精準對接。各銀行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充分發揮“財園信貸通”“農業產業振興信貸通”“小微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科貸通”等信貸產品作用,加大對工業、制造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的信貸投放。〔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人行贛州市中支、贛州銀保監分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鄉村振興局〕
豐富金融供給體系。
大力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支持各銀行增設縣域支行、社區支行、綠色支行、科技支行等分支機構和特色支行。鼓勵駐市銀行向上爭取下放審批權限、優化審貸流程、專項信貸規模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每年創新2款以上特色信貸產品,大力推動投貸聯動、銀團貸款、貿易融資、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模式。積極爭取各金融機構總部戰略客戶投資或落戶贛州。〔責任單位:贛州銀保監分局、人行贛州市中支、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
發揮基金產業賦能效應。
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做優做大“1+5+N”產業投資基金,探索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建立政府引導基金盡職免責等容錯機制,鼓勵投早投小。優化基金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深化與知名投資機構合作,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產業基金。提升基金園區承載能力和綜合功能,鼓勵域外投資基金注冊投資。〔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發投集團〕
全力推動企業股改上市。
2022年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4家,“十四五”期間上市企業縣域全覆蓋。引導券商、會所、律所等專業機構精準遴選重點企業,提高上市后備資源企業培育庫質量。各縣(市、區)、各相關單位給予資源政策傾斜,常態化組織金融專家服務團為“獨角獸”“瞪羚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提供“點對點”服務,推動企業加快股改上市。企業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按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同等標準進行獎勵。〔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國資委、市發投集團、市國投集團〕
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強。
各縣(市、區)、各相關單位要支持上市公司發揮龍頭作用,圍繞主業和產業鏈上下游實施并購重組。加強對上市公司的跟蹤服務,上市公司將定增、募投項目留在我市的,享受招商引資同等支持政策。〔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各縣(市、區)要加大國有企業資源整合力度,提升信用評級。科學制定融資計劃,策劃發行綠色債券、鄉村振興債等創新債券,探索發行美元債等境外債券。積極向保險公司總部推介我市重大項目,加大“險資入贛”力度。加快推動市縣融資平臺公司優化升級,優化資產和財務結構,增強融資能力。〔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發改委、人行贛州市中支、贛州銀保監分局〕
做實市縣擔保公司。
市金盛源擔保集團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強化市縣業務聯動,做大五級風險分擔規模。贛州經開區、南康區、蓉江新區要設立國有融資擔保公司或入股市金盛源擔保集團。各縣(市、區)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做實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對凈資產低于注冊資本90%的,應于次年6月底前完成補充。〔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市金盛源擔保集團〕
放大保險分險功能。
大力推廣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和出口信用保險。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創新開發收入價格、氣象指數類等保險產品,推廣“保險+期貨”項目。推動企業以工程履約保證保險、招投標保證保險、農民工工資保證保險等保險方式繳交保證金,減輕企業現金流壓力。〔責任單位:贛州銀保監分局、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城市住房服務中心、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市商務局〕
創新考核評價方式。
市財政局、各縣(市、區)要建立以服務重點企業數量、放大倍數和覆蓋率等為績效考核內容的擔保公司評價體系,降低盈利指標的考核權重。落實好《贛州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盡職免責工作指引(試行)》(贛市金字〔2021〕21號)有關規定。〔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
建立常態化調度機制。
出臺全市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辦法,對金融機構(部門)支持實體經濟情況,實行“每月調度、每季通報、每年考核”。提高財政性資金存放動態分配調節和金融信貸服務功能的聯動。〔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財政局、人行贛州市中支、贛州銀保監分局、市直相關單位〕
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
市縣每年召開大型產融對接會和若干專題融資對接活動,每季度召開政銀企圓桌會議、金融沙龍,定期開展金融專家服務團、金融夜話等活動,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廣度、深度和精準度。〔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人行贛州市中支、贛州銀保監分局〕
做實金融“四項制度”。
市縣兩級按屬地負責、分級處置的原則,常態化開展問題企業貸款協調處置。嚴格落實銀行抽貸投訴通報制度,公布投訴電話,定期通報。優化市縣地方政府倒貸周轉金業務流程,提升周轉率。推動有條件的縣(市、區)設立金融審判(合議)庭,建立快審機制,提高審判效率。〔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贛州銀保監分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發投集團〕
加強金融人才培育引進。
建立全市金融人才庫,開展金融人才自主認定工作,享受對應人才政策。開展“百千萬”金融人才培訓,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家善用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資源的能力水平。發揮好全市金融智庫和協會協同作用,推動贛州市金融研究院提檔升級。〔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委組織部、市金融研究院、市綠色金融研究院、市紅色金融研究所、江西普惠金融科技研究院〕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發揮國盛證券投教基地作用,強化金融宣傳警示教育。強化金融底線思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和排查,強化涉金融敏感字樣企業的排查整治,保持打擊非法集資高壓態勢。完善地方法人銀行公司治理,實現健康合規發展。提高風險分析研判能力,防范引進和并購上市公司等輸入型風險。打擊洗錢、虛擬貨幣交易、挖礦、非法證券期貨保險等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切實維護金融生態環境。從嚴遏制新增隱性債務,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規范融資平臺公司融資管理。〔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人行贛州市中支、贛州銀保監分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局〕
來源:贛州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