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工作、生活在一個縣級市的“小地方”,處于共和國行政區域的基層;他擔任全國人大代表15年,共提出議案、建議1606件,其中領銜或牽頭提出1035件;他情系百姓,提交的議案、建議貼近群眾,大多涉及“三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等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他就是來自浙江諸暨的趙林中。

趙林中18周歲不到就入了黨,當過半脫產的公社團委副書記、手工業社的黨支部書記兼會計,還在縣委辦公室當過秘書,后于1986年服從組織安排到國營諸暨針織廠,擔任廠長兼黨委書記。針織廠僅100余人,主要生產針織內衣,年年虧損。如何扭虧為盈?他一門心思撲在上面,發現保障職工利益無疑是激勵生產的原動力。當時盛行“大河有水小河滿”“國家得大頭”“職工最大的事也是小事”的說法,而趙林中卻反其道而行之,倡導“小河有水大河滿”“職工得大頭”“職工最小的事也是大事”這一“悖論”,激發了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上世紀90年代,在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背景下,諸暨縣的國企改革也在一步步推進。趙林中義無反顧接過了一個個沉重的“包袱”,擔當起國有企業“保姆”的天職。這位年輕時曾在自己照片后寫下“為人類奮斗終身”的楞小子,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物,承擔起了國企的綿延和創新的重任,展示出新時代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
10年中,他大力推動諸暨針織廠先后兼并國營諸暨毛紡織廠、國營諸暨絹紡廠、諸暨紡織總廠、國營諸暨化肥廠、諸暨市商業(集團)公司及所屬企業等22家國有虧損企業,承接債務6億多元,接收職工9450余名。每次縣里的領導去和趙林中商量兼并,趙林中的回答總是3個字:“好的嘍。”在承受一次次改革陣痛中,趙林中不斷吸取教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得以帶領企業在改革浪潮中平穩過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不僅使這些企業起死回生,重振雄風,也使近萬名職工改變了人生命運和軌跡,成為紡織行業脫貧攻堅戰的先進典型。他帶領的諸暨針織廠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模范企業、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榮譽。
“現在回過頭來發現,我在青春最好的時候就是在國企改革中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兼并,一件是轉制。” 趙林中謙遜地說。多年來,他堅持著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放手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持續激發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和品牌開發能力。他把“大改革、小震動,熱問題、冷處理”作為改革原則,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要求推進企業改革。著力改變企業投入單一的格局,發展股份、社會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從而使上市公司或國有資本“四兩撥千斤”,帶動更多的其它資金投入于經濟建設。以產權為紐帶建立新型的利益共同體,體現“社會統籌協調和諧發展”的基調,孕育新的公有制組織形式,更多地保障國家、企業和職工的利益,從而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軟著陸、緩轉彎。2011年,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按照諸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富潤控股集團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國有資本參股企業。
趙林中用手比劃著說,企業的“企”是一個“人”加一個“止”字,如果不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那么這個企業就會失去動力,前進的路途上就會畫下休止符。他堅持以人為本,倡導不但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同時要辦好企業讓職工有個依靠;鼓勵經營管理技術骨干通過辛勤勞動先富起來,“絕不能讓職工群眾窮下去”。
1996年,趙林中把10多年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進行總結歸納,形成了集團《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條例》,共8章61條。內容涵蓋職工生活管理、家訪慰問、勞動管理、民主管理、表彰先進頌揚新風、計劃生育、環境保護、慈善救助、黨建群團工作、離退休職工管理等,對職工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如勞動合同、社會保險、結婚、生育、醫療、工資、福利、退休、入伍、立功、解除勞動關系及至家庭糾紛、生老病故等作出了“著皮著肉”的具體規定,通過訪、助、賀、獎、罰、幫等措施,對每項條款的實施都規定了具體明確的日期、內容、操作方法、提示人和責任人,使得職工冷暖有人問、急事難事有人幫、呼聲意見有人聽、好人好事有人夸、壞人壞事有人抓,做到了“小事不出車間分廠和子公司,大事不出集團,矛盾盡可能不上交政府”。它像生產指揮調度系統一樣,全方位地運轉,并在全國率先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也在全國紡織行業和社會綜合治理領域推廣。
每一次兼并,他首先想到的是對離退休老同志的慰問。每逢端午、冬至、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集團都不會忘記給離退休老人送上一份禮品。尤其是每年春節,他都會組織對3000多名離退休人員的大規模慰問,60多個慰問組成員的足跡遍及諸暨城鄉,累計慰問3萬余人次,慰問金千萬余元。1996年他倡導成立了集團困難職工基金會,迄今累計捐款13萬余人次,救助困難職工1.8萬余人次,救助金額2000多萬元,成為職工抵御困難的堅強后盾。趙林中還把自己獲得的勞模獎金,市里或有關方面獎勵的一部分獎金,以及他的個人稿費等,用于集團困難職工基金會、社會慈善捐款獻愛心并設立趙林中獎學基金,累計達到500萬元,還繳納特殊黨費、專項黨費10多萬元。富潤還投資福利事業,2004年7月,總投資3000萬元的市老年康樂中心正式建成啟用,400多位老人在中心老有所樂、老有所養,享受著幸福的晚年生活。
趙林中是諸暨唯一一位連任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的履職經歷,是他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他以獨特的民情征求方式,熾熱的排憂履責心腸,寬闊的建言參政視野,成為盡職的百姓代言人。
建立履職機制,企業工作與代表工作兩不誤。趙林中1998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他所在的浙江省諸暨市有107萬人口,趙林中一邊心系企業萬余職工的社情民意,一邊心系百萬諸暨父老鄉親的信任和重托。他說,我要對自己企業1萬多名職工負責,更要對諸暨的100多萬選民負責。處理好企業工作與代表工作關系的關鍵是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決不能因企業工作忙對代表工作有所懈怠。人大代表不僅僅是每年參加一次代表大會和列席幾次常委會會議,在閉會期間也有大量的工作。同時人大代表也有個正確定位的問題,即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不但不該做,還要抵制,堅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哪些該做到哪個程度,要有一個“度”。不能錯位,不能越位,不能成為包攬一切的事務代辦。為此,他像經營管理企業一樣,建立了履行代表職責的一套機制和辦法:
1、集思廣益,廣泛征集議案、建議。每當新華社公布會議即將召開的消息,他就向諸暨市人大常委會報告,通過人大的工作網絡,向全市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發出征集函。與此同時,當地的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相應作報道,所在的行業協會和工會、婦聯、團組織等也相繼傳遞征集信息,并在本單位向萬余名員工發通知征集信息情況,盡量不留“被遺忘的角落”,征集的議案、建議非常廣泛。
2、及時傳達、宣傳會議精神。經常是當天回來當天傳達。10多年中,他向諸暨市黨政機關、老干部、工會系統、國稅局及省市行業協會等層面傳達報告達60多場次。
3、把承辦單位對于議案、建議的答復結果轉給提出議案、建議的單位和個人,給一個說法。凡有答復的,都反饋給提出人、當事人,尊重人民群眾的思想成果和勞動成果。
4、把議案、建議和答復整理成冊,分送給當地黨委、政府等領導。議案、建議、意見征集、上報的全部工作底稿和人大的答復件,專門整理成專卷,形成專題檔案,保管于企業檔案館和市檔案館。
5、對不適宜提交的建議、意見,除從個別現象、個性問題中歸納、提煉出普遍意義的建議向上提交外,有的轉當地信訪局、民政局等部門了解、參考或解決,有的提交地方人代會,一些個案由公司法律事務辦公室、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援助。
6、做有心人,無論走到哪里,他兜里總裝個小本本,記錄百姓所需、所想,靜下心來歸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善于觀察和思考,時時處處開展調查研究。
7、認真處理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閉會期間,在當地信訪部門、組織部門、司法部門等的協助下,積極化解人民群眾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按上述機制,既遵循了人大代表的履職規范,又保證了聽取人民意見的廣泛性;既不貽誤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又較好地履行了代表職責。
情系民生,上達民聲。趙林中認為,深入體察和了解民情,將人民群眾的聲音和意見準確地傳遞給黨和國家,使黨和國家在立法和決策時充分體現人民的利益,這是人大代表的基本職責。傳遞民聲,表達民意,為人民群眾鼓與呼就是人大代表的職業姿態。趙林中所提交的議案、建議大多關乎民生。他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問題,就是民生問題。當前我們國家就是要解決就業再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民生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中有重要意義、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人大代表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他提出了《關于春運期間火車票漲價應舉行聽證及加強管理的建議》,引起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當時鐵道部的高度關注。次年春運時這一建議變為現實,讓消費者特別是外來民工等弱勢群體受益。
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機暴發、紡織行業受到嚴重沖擊的情況下,趙林中提出了《應從民生的高度定位紡織產業》的閉會期間代表建議。建議指出,紡織業關乎2000萬產業工人的就業,1億農民的生計,關乎民生,“救市先救紡織,救紡織就是救農民”。國務院有關領導高度重視,2009年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紡織振興規劃,明確指出“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
諸暨是“楓橋經驗”發源地,趙林中對“楓橋經驗”有著深厚的感情,先后12次提出堅持傳承、創新發展“楓橋經驗”的意見建議。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趙林中提交的《關于在全國范圍推廣“楓橋經驗”的建議》,引起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的高度重視。會后,中央綜治委會同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趙林中所在的諸暨市召開了紀念毛澤東同志對“楓橋經驗”批示40周年大會。2007年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他又建議創新發展“楓橋經驗”,他說,我所在的浙江省諸暨市是毛主席批示推廣“楓橋經驗”的發祥地,1963年毛主席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楓橋經驗”的內涵是“發動和依靠群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楓橋經驗”具有現實意義,建議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或“兩高”報告中增加“發展創新‘楓橋經驗’”的內容。
2019年3月,“楓橋經驗”首次寫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30多年來趙林中自覺把“楓橋經驗”運用到企業治理中,將堅持、創新和發展融會貫通,出臺《“楓橋經驗”與企業治理規范》,致力打造“楓橋經驗”企業版。
趙林中提出的《關于治理農村“空心村”,節約集約用地的建議》和《落實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有關政策的建議》還被列入國務院重點督辦建議目錄中。
回憶起這些年他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的一些議案和建議,趙林中欣慰地說:“能把大家的意見傳遞上去,把矛盾和困難化解,我這個人大代表就沒白當。” “過去有人說人大代表是‘舉拳頭,吃饅頭’,我認為這種認識簡單化了。人民既然將權力交給了我們,我們就要對人民負責,忠實地履行好職責。
趙林中擔任人大代表后,他努力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有關知識,學習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的選舉法、組織法及相關工作條例,學習民主制度知識,以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履職能力,適應人大工作的要求。他在履行代表職責的工作中體會到,人大代表和勞動模范不一樣,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有神圣的政治責任。這就要求人大代表必須要有較高的思想理論水平、政治水平和科學知識,多學習,多思考,不斷提高參政議政督政能力,代表人民群眾行使好管理國家的權力。同時注重聯系實際,為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好、完善好作出努力。
趙林中注重發揮特長,建言獻策。作為企業工作者,平時關心研究的多是企業方面的工作,因此,他參政議政的主題一般是企業問題。發言涉及的話題大多是關于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稅制改革、勞動關系改革、企業的發展和職工權益保障等方面。例如,在2002年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他提出了《為企業減稅緩稅以增國力,減稅緩稅也是一種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建議》。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企業所得稅法》正是體現了這一目標思想。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是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趙林中在2009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浙江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用諸暨方言向溫家寶總理吟詩一首,道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時“退步是為了更好前進”的道理。總理聽人翻譯后贊同地點點頭,對趙林中說,“你談的問題很深刻,很形象。” 當趙林中說到企業在危機面前“頭要冷,心要熱”時,總理笑著評價說:“小趙談得非常深刻,很有道理,我看還要加三個字:勁要足!”全場頓時掌聲雷動。
15年來,趙林中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民消得人憔悴”的代表情懷,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不僅很好地解決了工作和履職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建立了一套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的有效機制和辦法。他儒雅樸實,率真坦蕩,敢說真話,不務虛名,每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都要提交許多議案和建議。
著名文學家茅盾曾說:“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趙林中對黨和人民群眾懷有深厚感情,幾十年如一日守正創新、默默奉獻、履職為民的精神受人尊敬。近年來,趙林中雖然不再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但仍擔任所在浙江省諸暨市的人大代表,繼續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誓言。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人物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