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上游處于“初級加工”階段、特色功能性纖維等高附加值領域處于起跑階段,中游印染環節不匹配、下游創新能力弱、智能化水平不高,這些難點、堵點問題怎么解決?2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徐衛林帶領該校科技處、機械學院、材料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部門的教授、博士來到羅田,進企業、走車間,現場把脈問診,以點帶面,為黃岡市紡織產業發展獻智獻策。
湖北宏源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工業企業綜合實力100強、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月14日上午,徐衛林同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博士等一行11人來到該公司,詳細詢問該公司生產工藝、產品研發、技術引進等情況。聽說該公司在上海、武漢成立了博士生工作站,徐院士主動將負責化學藥品研發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介紹給該公司,囑咐該公司有任何發展問題和需求,可以隨時聯系。
天絲紡織是羅田縣2015年招商引資企業,總投資1億元,有自動穿扣機、電子多臂高速重磅噴水織機等高端紡織設備,2021年公司銷售實現收入1.1億元。看到該公司的設備和經營狀況,徐衛林院士表示,這個公司可以支持做強。并建議該公司引進完善產業鏈,密切關注紡織業新動向、新材料、新裝備和新科技。
羅田紡織工業園占地面積173.5畝,建有標準廠房9棟15萬㎡,可裝備噴水織機2700臺套,屋頂配有5兆瓦光伏發電系統,能滿足基本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實地查看廠房后,徐衛林院士表示愿意利用武漢紡織大學專業學科優勢,為家鄉招商引資牽線搭橋。
徐衛林還分別考察了文盛模具、三維紡織、萬歲泉飲品、海成電子等公司,主動將自己的聯系方式分享給企業負責人,期望校企合作,在新材料應用上加強協同。
現場調研完結束后,徐衛林及專家團與七家企業代表采取現場問答互動方式座談。徐衛林站在產業發展前瞻角度,對企業面臨的發展問題一一作答,建議企業關注產業動向,關注新材料新裝備新研究成果,精準產品檢測檢驗成分。
紡織服裝是黃岡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黃岡市紡織業已成為全省重點產業集群之一,形成棉花加工、紡紗、織布、成衣等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呈現出“快、強、好、優”的發展態勢,但也存在創新性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難點、堵點問題。市委常委、副市長王璽瑋懇請徐衛林院士和武漢紡織大學專家在戰略咨詢、科研合作、人才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對我市給予支持,羅田、黃梅、龍感湖管理區等黨(工)委書記根據自身紡織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各自的問題與需求。
對此,徐衛林院士詳細介紹了紡織產業歷史和發展現狀,建議黃岡市做好紡織產業集群規劃、成立紡織業協會、建立公共服務平臺、精準開展成分檢測檢驗等服務,在紡織產業鏈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上下功夫,借鑒江蘇、山東的經驗,引進、完善產業鏈,密切關注紡織業新材料、新裝備,出臺政策吸引紡織業人才,并表態將在戰略咨詢、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和培養、成果轉化、紡織業客商引薦、新產品研發等方面提供支持。
會后,黃岡市紡織服裝產業及人才戰略聯盟與武漢紡織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二者將在資智咨政、科技創新研發、產業轉型升級、人才交流合作、助推產業聯盟建設、擴大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強合作,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來源:黃岡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