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份,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和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我國經濟總體延續恢復發展態勢。從行業看,隨著春節假期臨近,下游需求逐漸縮量,企業開工有所下調,產銷逐步放緩,行業景氣水平進一步回落,企業期待春節后市場啟動。
原料采購指數
1月,原料采購指數52.19,較12月上升3.87,繼續位于枯榮線上方。從市場看,在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下,棉花及滌綸短纖價格呈上漲態勢,尤其滌綸短纖漲勢較高,粘膠短纖價格在上半月呈上升趨勢,下半月基本維持平穩。當月,CotlookA指數月平均值132.35美分/磅,環比上漲12.31美分/磅,漲幅10.25%;3128級棉花月均價22660元/噸,環比上漲716元/噸,漲幅3.26%;1.4D直紡滌短月均價7417元/噸,環比上漲514元/噸,漲幅7.44%;主流粘膠纖維月均價12509元/噸,環比下降22元/噸,降幅0.18%。從采購情況來看,企業非棉纖維采購積極性高于棉花,棉花采購量指數位于收縮區間,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非棉纖維采購量指數高于臨界點,與原料價格指數共同推動原料采購指數上升。
原料庫存指數
1月,原料庫存指數50.44,較12月上升1.74,位于枯榮線上方。當月,滌綸短纖價格大幅上漲,為滿足春節期間生產需要,企業積極備貨,采購力度加大。同時,臨近春節,企業按照慣例安排員工放假,生產消耗逐步減少,非棉纖維庫存指數上升至臨界點以上。棉花價格由于持續高位運行,企業根據訂單剛需采購,棉花庫存指數與上月基本持平,繼續位于枯榮線下方。可以看出,原料庫存指數的上升主要受非棉纖維庫存指數的拉動。
生產指數
1月,生產指數45.33,較12月下降3.99,降幅較高。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棉行協”)調研了解,大中型企業生產基本保持穩定,部分小型企業下調開臺,放緩生產為放假做準備,尤其中下旬,停產、減產企業明顯增多,開機/臺率指數下降至45.11。從產品產量看,紗、布產量指數繼續位于收縮區間,較上月下降。其中,布產量指數低于45,下降幅度高于紗產量指數。
產品銷售指數
1月,產品銷售指數47.23,較12月上升0.3。從市場價格看,棉紗在上游原料價格上漲帶動下于中上旬出現小幅上升,下旬基本維持平穩,坯布作為后道產品價格傳導存在一定壓力。當月,32支純棉普梳紗月均價28385元/噸,環比上漲182元/噸,漲幅0.64%,純棉坯布(32*32 130*70 2/1 47"斜紋)月均價6.29元/米,環比下降0.07元/米,降幅1.1%。從市場銷量看,隨著節日氣氛漸濃,市場需求持續偏弱,購銷清淡,紗、布銷售量指數同時大幅下跌。其中,紗銷售量指數45.78,比上月下降3,布銷售量指數43.46,比上月下降5.81。
產品庫存指數
1月,產品庫存指數46.68,較12月下降2.9,為近一年來最低值。當月,國內疫情散發波及省份較多,部分貿易商提前放假。同時,受疫情反復等影響,下游不敢提前備貨,而產業鏈終端在前期備有一定量庫存,因此紡織企業出貨緩慢,庫存持續增加。從產品類別看,紗庫存量指數繼續低于臨界點,比上月下降2.55;布庫存量指數由上月的50.81下降至47.38,下降3.43。
企業經營指數
1月,企業經營指數46.06,較12月下降1.9,繼續位于收縮區間。元旦節后,企業陸續進入收尾、放假階段,疫情的散發使得國內下游需求被壓縮,市場訂單明顯不足。同時上游原料價格的上漲并未拉動下游紗布跟漲,棉紡織企業經營壓力較上月增加。調查數據顯示,表示主營業務收入下降的企業占比為60.17%,高于上升企業占比39.69個百分點;表示利潤總額下降的企業占比為63.13%,高于上升企業占比39.19個百分點。
企業信心指數
1月,企業信心指數49.33,較12月上升2.26,維持回升態勢。盡管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全球疫情影響仍在持續,對后市信心形成一定制約。但從當前發展情況看,隨著國內疫情控制局面的改善,春節前被抑制的消費得到一定回暖,節后棉紗價格漲幅超過上游原料,市場情緒整體較為樂觀。調查數據顯示,認為后市樂觀向好的企業占比為21.55%,認為后市弱勢下行的企業占比為28.27%。
說明: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采集自全國近500家次棉紡織企業,參考國家制造業PMI等指數制定方式,通過對多個主要指標加權計算得出,當指數高于50,表示棉紡織行業本月景氣程度好于上月,低于50則表示本月景氣程度不及上月。
以上文章來源于中棉行協 ,作者行業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