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不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爆全球的不僅僅只有“一墩難求”的冰墩墩,在冬奧場館中還有一個實力“團寵”——一個看上去像是自動販售機的彩虹箱。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運動員、記者們人來人往,幾乎每個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在它面前駐足,好奇地與它互動。人們把手中喝完的飲料瓶投入箱子上方的投瓶口,或是輕觸屏幕上的虛擬瓶子,就能觸發一套極其絢爛的國風動畫——屏幕上無形之手“切”出一條弧線,與漫天飛舞的牡丹花瓣一起,將瓶子切割成無數小片。然后瓶子落入青山綠水之間,飄逸優雅的仙鶴群自四面八方前來,合力將瓶身抽成縷縷絲線,經過加工成為了人們身上防風防水、保暖舒適的衣服,與你我再度相見。這臺藝術互動裝置是由可口可樂中國設計推出的,依托于其“天下無廢”的可持續包裝理念,向公眾展現飲料瓶循環再生價值的一種方式。此次北京2022年冬奧會,可口可樂中國就為冬奧一線清廢團隊提供整套采用rPET材質(飲料瓶再生材質)制作的“溫暖包”——包括可拆卸的防寒外套和褲裝、保暖內膽、保暖圍脖、防寒手套和頭套。如今,可持續發展與循環再生已經成為全球企業都在關注并實踐的課題,如何高效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個問題。中國紡織化纖的綠色發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特別是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也稱為再生纖維)作為行業推進資源節約利用的代表,已逐漸在面料、品牌和消費者中獲得普遍接受和認可。但在目前的循環再利用纖維市場中,仍存在追溯鏈不完整,以次充好,比例不清,監管標準、測試方法、次品換算標準不統一等一系列問題,缺少可再生的追溯體系和可信認證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再生纖維行業的發展。為解決這個問題,在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蘇州市吳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下,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聯合推出了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簡稱STCP)。平臺運用先進的阿里云區塊鏈服務,通過物聯網(IoT)區塊鏈可信應用系統、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等技術,以及專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打造中國自主的標準行業體系,從而提升中國綠色纖維制品的可信賴度和可追溯性。該平臺已于2022年1月31日正式上線。STCP平臺自上線以來,引發了眾多行業人士的關注。平臺如何調動整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是否有成功入駐的企業案例分享?未來再生化纖應如何發展?消費者如何辨別產品是再生的?是否有標識吊牌?入駐該平臺的成本有多大?近日,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主辦的“纖維空中大講堂”中,平臺運營負責人曹秀雨講解了STCP平臺的相關情況,并對上述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曹秀雨詳細介紹,STCP通過對瓶片廠、切片廠、紗線廠、面料廠、成衣及品牌商提供輕量應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和在線交易的同時,實現生產數據、倉儲數據、物流數據、交易數據的可信上鏈。最終實現從采購、原料入出、生產消耗、絲餅、箱、成品入出、發票、綠色認證的數據透明上鏈。通過平臺的數字化應用,進行數字化可信升級,按平臺的標準進行生產、出入庫、物流等操作,向平臺授權實時、可信、有效的數據。
目前,安徽富林環保與盛虹集團內部紗線廠已經入駐平臺,正在進行第一階段實廠內測,完成基礎數據的搭建,打造從廢料回收,到面料的完整可信鏈路,通過打造可信標桿,基于可信質量的統一要求,建設再生化纖數字化品牌,建設數字化可信標準,實現生產、流通和交易的標準接入,搭建行業平臺架構,上架數字化可信服務。2022-2023年,平臺將進行外部拓展與內涵延伸,持續完善平臺功能,擴展平臺服務內容,通過數字化可信改造逐步深入,通過頂層設計,完善數字化可信解決方案,實現從產業鏈的數據可信接入。2024年,平臺將賦能整個產業鏈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擴展平臺價值,創造效益,并且參與定制行業規則,打造出中國自己透明、可追溯、可信賴的認證平臺,維護綠色纖維、紡織品市場秩序,最終將平臺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認證平臺。未來已來,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產業鏈發力!此次冬奧會上“彩虹箱”的亮相,既是可口可樂中國自身對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的一次探索和實踐,其更大的意義在于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形成一種品牌示范效應,將循環再生的意識、理念傳達給更多的人。STCP的運營,相信將助力我國再生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進入“快車道”,加速推動再生紡織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但同時,再生紡織行業的發展,更需要紗線廠、面料廠、印染廠、物流端、品牌商等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的發力。作為平臺負責人,曹秀雨呼吁產業鏈上更多的企業入駐平臺,共同以實際行動,為“雙碳”戰略和再生紡織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當前,很多時尚品牌已經宣布,未來將全面使用再生纖維。Adidas已經宣布2024年全面使用再生聚酯纖維,H&M也宣布2030年實現100%使用再生或可持續來源的纖維材料,H&M、Nike、Burberry、Gap等品牌還加入了“循環時尚”計劃。對此,曹秀雨表示,在時尚品牌的推動下,通過回收原材料和產品來減少全球時尚產業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將有力促進再生紡織產業的發展,但他也建議,希望時尚品牌商不僅僅只是使用環保原料,還要將整個工業鏈整體過渡到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真正全面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