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琳
編輯| 王亦一
年度出口額首次突破5億美元大關——剛剛過去的2021年,產品暢銷亞洲、歐美等國際市場的中國制造名企孚日集團,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績單。業績背后的強勁驅動力,是這家龍頭家紡企業在踐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內功”修煉。“10多年前,孚日集團員工最多時超過22000人,如今的員工總數是13000人,產出卻比當時增加近30%,這一減一增的背后靠的是什么?這說明我們在裝備更新、管理革新和技術創新上確實做出了成功探索與實踐。”孚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肖茂昌表示,多年來,孚日集團通過加快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和工藝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員工素質,走出了一條人員不增加、產量不降低、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引入來自德國、瑞士、日本、意大利等國際領先的主要技術裝備3000多臺(套),織造生產全部實現無梭化;圍繞設備自動化、節能減排、效率提升、產品結構調整、安全環保升級,先后完成了自動助劑輸送、自動縫紉設備、整裝吊掛系統、蒸汽減溫減壓、溢流機高溫高壓改造、能源監測等一批技術改造項目······近年來,孚日集團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精準投入,補鏈強鏈,批量技改項目順利實施,優化了工藝流程,提高了運行效率。在棉紡環節,孚日集團每萬錠用工由原來的100多人降到了目前的不足20人,與此同時,優等品率提高了10%,能源消耗降低了5%。“以前我們兩個人看一排設備,現在設備先進了,一個人可以看3~4排設備。”孚日集團棉紡二廠自絡值車工孫聯英表示。在織造環節,孚日集團配備了進口自瑞士、日本、德國的一流織機,以及先進的自動化溫濕控制系統、ERP信息化管理系統,大幅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在制衣環節,吊掛線的使用明顯提高了縫紉效率,結合“SOP”標準工作法的推廣,縫紉工人均浴衣產量提升了50%。在印染環節,自動染料、助劑輸送系統實現了計量精準、輸送快捷?!斑^程可控,減少誤差,每人每班減少走路5公里。”印染車間染色組長魯杰表示,自動系統一次可以設定多支料,減少取料時間,減少人為誤差,減少危險操作,每名員工至少可以多看一臺設備。“自動化裝備的升級為員工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條件,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使企業能更好地跟外部市場競爭??傮w來看,我們通過‘機器代人’、‘人機共舞’,實現了人與裝備的最優組合和最佳效果?!毙っ劦?。“印花測配色智能系統”由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李洪穎牽頭開發。該系統全流程摒除了以前人工找色、人工稱料、手工攪漿、手工打樣的低端工作方法,實現了“自動測配色、自動滴液、自動攪漿、自動印花”的印花配色全流程智能化、自動化工作模式。“我們就是要打破‘十年一貫制’,以前每天可打100個色樣,現在可以打150個以上?!崩詈榉f介紹,對于難度大的色號,人工配色需要5~6次甚至更多,但電腦配色只需1~2次即可調出正確工藝配方。在孚日集團,這樣的技術創新可以說不勝枚舉。堅持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是孚日集團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選選擇。多年來,孚日集團打造了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到涵蓋紡紗、織造、印染、整裝的國家級綠色工廠,再到全球貿易、國內外品牌營銷的完整產業鏈。孚日集團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持續投入,積厚成勢,推動企業整體創新力實現質的飛躍。如今,孚日集團不僅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而且主動協調各生產主體聯合攻關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加強外部行業流行趨勢研究、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內部自身創新成果的推廣,加快形成了產品創新、關鍵技術的“硬核”支撐,不斷向世界產業鏈中高端邁進。在綠色發展方面,孚日集團也進一步強化綠色技術創新,深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用少水節能、少化學品染整等綠色技術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2021年,孚日集團在“印花測配色智能系統開發應用”、“緯紗精準計算攻關”、“低碳筒紗前處理工藝開發應用”等近百項創新上取得突破,實現了可觀的當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紗線精準調度在色織產品上的突破”,顛覆了以前的計算方法,創新性強,打破了多年來一直用米數計算的慣性思維,通過準確計量稱重得出更為精準的毛經紗線數據,減少了經軸剩余、補數,色紗剩余,產品超重超輕等問題,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在孚日機軟的印花連匹水洗機《作業指導書》中,曾經粗略地列出深色、中色、淺色三類生產工藝的相關技術參數,在生產實踐中,其結果時常遠優于客戶標準、造成質量“過?!薄Mㄟ^“精準工藝”行動,員工們采取了逐個產品跟蹤、測試、及時調整工藝參數的做法,提高了15%的設備速度和生產效率,同時降低了水電汽消耗。事業發展,關鍵在人。近年來,孚日集團建立和完善了全員參與、分工負責、有機協調、系統規范、層層監督的精益管理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孚日集團在2021年9月新修訂的《孚日集團生產/質量/成本管理體系實施細則》,足有9萬多字,每一行字都折射出其精益求精的努力。根據一年一度的經營承包責任制,孚日集團深入做好劃小承包單位管理,將工廠指標細化到車間、車間指標細化到班組、班組指標細化到個人,全員努力實現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的目標。據孚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集團還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員工培訓,針對管理人員啟動了人才梯隊建設,逐步建立起了管理層的學習機制,通過與山東大學、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合作開辦了學歷班,促進人才與企業共同成長;通過與東華大學合辦紡織工程碩士班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通過設立勞模工作室、技師工作站以及舉辦金藍領培訓班等多種途徑,選拔、培養一線操作技能人才和崗位標桿;分階段實施染色、印花、設計等關鍵技術崗位的專業技術培訓;自2010年起,連續10多年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競賽職業工種范圍不斷擴大,為員工鍛煉能力、提升技能提供平臺,提升了員工隊伍整體素質,適應了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
“做企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聚焦市場變化,倒逼內部變革,強身健體練內功,在成本控制、質量管理、人才培養等環節全方位推進,在設備維護、能源利用、信息化改造、流程再造等方面‘組合式’發力,使各項基礎管理有了顯著提升,為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贏得競爭力提供了堅實支撐?!闭劶敖酉聛淼陌l展,肖茂昌進一步表示,在質量控制、工藝革新、流程優化、成本控制、節約挖潛、設備維護、能源管理,以及其他各個關鍵環節上的控制,孚日集團將繼續堅持下去,不會有絲毫懈??;將重點打好市場開發、項目建設兩大“攻堅戰”,突出增強內部管理、技術創新兩大內驅力,進一步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