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春之聲”
2022全國兩會專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中國作為紡織大國,紡織產業不僅關乎14億人的穿衣問題,更關乎國計民生。
全國兩會是備受全國人民關注的大事,兩會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之聲。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來自紡織行業的兩會代表委員也將如期而至,帶來行業呼聲。代表委員們將帶來怎樣的建議和意見?這些建議意見如何落地實施?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本刊特開辟“紡織春之聲——2022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欄目,邀請代表委員們暢談行業發展和基層呼聲。
2022年2月28日,為參加2022全國兩會在深圳隔離的全國政協委員、旭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勛以視頻的形式接受了《紡織服裝周刊》記者采訪,并就兩會提案、企業發展等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本屆兩會,楊勛準備了“關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提案和“關于樹立文化自信,強化本土品牌軟實力和時尚話語權建設”的提案。其中“關于樹立文化自信,強化本土品牌軟實力和時尚話語權建設”的提案中就涉及紡織產業。
記者了解到,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某企業的工裝招標文件中要求指定某日本里布及意大利進口面料,而楊勛的提案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所提出的。
楊勛表示,國外品牌獲得“超國民待遇”并非個案。產業鏈和供應鏈是構建雙循環的核心,此舉勢必將違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不利于提振自主品牌對擴大內需、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產業軟實力基礎要提升國貨采購意識
楊勛談到,當前,中國紡織工業正在積極對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和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新定位。一方面,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角色地位需要得到新重視,對國民經濟體系其他行業的溢出效應需要得到更深層次的認同;另一方面,在全球時尚經濟體系中,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自然、自覺、自信地面向國外市場,構建、闡釋、充彌自身的文化價值主張,強化本土品牌軟實力,提升時尚話語權。
為此,楊勛提出以下五點建議提案:
一、從需求管理入手,倡導公平競爭,提升國貨采購意識,提升本土品牌軟實力
長久以來,我國紡織企業面對國際資本和進口商品的猛烈沖擊。國內企業在采購面料時指定囯外面料的做法,不利于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更不利于本土品牌實現健康與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建議從需求端入手,強化需求管理,規范需求行為,提高采購方的國貨意識,引導消費善待國貨,改變國外品牌的“超國民待遇”,為國內面料企業的健康發展,贏得參與公平競爭的機會,提升本土文化自信,開辟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二、從源頭塑造入手,強化產業鏈上游“中國面料”品牌培育與時尚話語權塑造
從評價認定、財稅支持、潮流消費研究、創意設計能力提升、品牌文化內涵建設等著手,認定一批具有潛在時尚文化影響力的中國面料品牌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加大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資源供給;基于面料技術與藝術結合的“藝技融合”視角,從源頭打造中國面料時尚的原創性優勢,扶持具有獨特技藝與時尚影響力的面料設計大師走向世界,支撐時尚產業鏈的綜合配套、協同開發與系統運營能力;研究出臺將企業技改投資按一定比例抵免所得稅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提高研發費用、品牌宣傳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設立“中國面料”品牌軟實力發展基金,展現東方技藝,融合東方美學,向全球時尚消費終端進行有效滲透。
三、從平臺建設入手,推動本土紡織工業設計的平臺構建與設計價值的市場轉換
鼓勵推進工業設計中心、國際合作平臺與國際技術合作體系的建設,提升紡織工業設計的創意文化內涵與國際化水平;依托平臺建設,加大紡織工業設計在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紡織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的專項支持;鼓勵本土品牌圍繞紡織工業文化在市場應用層面的流行趨勢與生活方式研究,重點發揮數字經濟對時尚文化的賦能作用,加快類人視覺、聽覺、語言、思維等智能技術在紡織工業創意文化領域內的創新應用。
四、從精神內涵入手,深入弘揚紡織工業文化的時代新精神與發展新典型
圍繞“大師、大事、大牌”,聯動本土企業文化與紡織家國情懷,深入挖掘中國紡織工業文化的特色故事,弘揚新時代的紡織工業特色精神,圍繞紡織工業的精益制造與工匠精神、積極創新與勞模精神、知行合一與誠信精神、生態文化與綠色精神、班組文化建設與協作精神以及藝技融合與美育精神,樹立行業發展典型,輸出行業發展樣板,塑造行業發展核心價值觀,為行業的軟實力構建和時尚話語權建設,奠定思想內涵,培育根植性力量。
五、從文化生態入手,鼓勵加強中國紡織時尚的大眾消費認知與話語體系
建立“紡織時尚融媒體”發展基金,制定有序的全球紡織工業文化推廣傳播計劃,鼓勵行業加強與融媒體平臺、數字文化企業合作,整合文學、藝術、影視、音樂創作等文化資源的全方位配套,引導國際國內消費對中國紡織工業文化“科技、時尚、綠色”的價值認可與美譽度認同;依托紡織工業博物館、紡織工業文化旅游,促進紡織工業文化持續向大眾消費終端的滲透,引導紡織工業文化在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內的審美教育與情感歸屬。
真維斯2021年實現銷售翻番
當記者問及提案中提到的提升國貨采購意識,以及國外面料擁有“超國民待遇”現象的根源是什么時,楊勛表示,國產面料完全能夠滿足當下的消費需求,他認為存在“超國民待遇”面料現象的出現是一些設計人員的導向問題。
為此他還特別談到,在80年代初期,我國在推廣棉織品時也曾遭遇很大的難題,但后來隨著推廣的深入,休閑服逐漸走入市場,因此他認為設計人員的因素很重要,他們如何去使用原料,如何去演繹,將決定原料在市場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談及紡織產業,楊勛認為,紡織產業不僅在出口創匯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肩負著就業的重任,近年來,國家層面多次減費降稅幫助紡織企業紓困,對民營企業主來說,他對此非常感恩。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近兩年受疫情影響,真維斯加大了電商業務的拓展且取得顯著成效,甚至擺脫了過去五六年銷售下滑的態勢,2021年銷售方面幾乎實現了翻番。據悉,真維斯線上銷售能夠實現翻番增長,主要得益于其與供應鏈伙伴實現的共同發展。以往,主要是真維斯擔負著銷售的責任,是自己在單打獨斗,如今,真維斯與供應鏈伙伴建立起了共同營銷的發展模式,這不僅加速了企業的反應能力,對問題的應變能力也在加強。楊勛預計,2022年,真維斯銷售額還將實現翻倍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楊勛多年來一直持之以恒地重視紡織服裝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工作,在擔任香港制衣業訓練局主席期間,主導以及推動了產品作業基礎碳足跡模型(ACFM)軟件的開發以及使用。該軟件的功能特點包數據收集自動化、包含碳排放、能源耗量、產量和機臺表現等關系圖的報告。同時支持多位用戶網上登錄使用,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工廠的碳排放表現,以及建議碳排放減排和能源節約的方法。 如今,真維斯已有14個供貨商使用該軟件,2022年計劃再增加10個供貨商采用此軟件。
正如楊勛所說,作為政協委員,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還要履行政協委員這樣一種責任,不僅要反映社會現象、提出建議,更要參與落實,這是政協委員要承擔的責任。而作為企業主來講,不僅要做好自己的企業,還要重視社會責任,同時還要講好中國故事,為中國的紡織品牌傳遞聲音。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