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江西研究院院長、博士后 劉海瑞
近年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實體經濟加速滲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全過程,對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成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以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當前,以數字技術為主導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產業變革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數字經濟日益成為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未來市場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自2015年我國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以來,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不斷深化和落地,2017年以來,“數字經濟”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首次被寫入國家五年規劃。
隨著國家層面數字經濟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地方層面也不斷加強對數字經濟的戰略引導。江西省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密集出臺系列政策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如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20條、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26條等,不斷完善“1+N”的政策體系。在政策引領和市場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省數字產業蓬勃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以數據要素為核心的創新應用不斷涌現,數字經濟成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8354億元,占GDP比重32.5%,增速12.7%,高于全國數字經濟增速3個百分點,其中數字產業化規模714億元,產業數字化規模7640億元。2020年,江西省進一步搶抓機遇,加緊布局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基建,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基礎產業為引領、以先發優勢產業為特色、以前沿新興產業為突破的數字產業化發展新格局。電子信息基礎產業規模持續增長,位列全國第八,中部地區保持第一。先發優勢產業持續呈現向好發展勢頭,VR、物聯網、大數據等產業均保持強勁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不斷完善。前沿新型產業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人工智能、5G、信息安全及區塊鏈產業特色優勢不斷顯現,創新應用進一步拓展。以江西省物聯網產業為例,初步形成了以鷹潭、南昌、撫州等重點城市為依托的產業格局。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移動物聯網核心及關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鷹潭作為示范核心區,物聯網企業超300家,產業主要集聚在通信元器件、光學電子、智能終端等方向。南昌物聯網產業快速成長,已培育聚集物聯網企業600多家。總體來看,全省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在細分領域涌現歐菲光、犀比、訊特、天河、立迅、三川等一批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物聯網制造業龍頭企業。擁有“智贛119”消防大數據應用平臺項目、5G+數字車間項目、物聯網智能凈水系統應用項目等一批應用優秀案例。信息化和工業化加速融合,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全面展開,企業上云加速推進,智能制造水平穩步提升。通過實施智能制造“萬千百十”工程,江西省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向數字車間、智能工廠轉型。在以電子信息、航空、醫藥健康、新材料為代表的產業部門,涌現出一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如江中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九江萍鋼鋼鐵有限公司等。這些企業在各自領域發揮著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升級。加強科技研發,培植技術創新先發優勢。技術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要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首先要突破數字領域的基礎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一是全面深化與中科院、工程院、信通院等大院大所及知名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及企業來贛辦學或設立科研機構,積極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的基礎研究,努力攻關芯片、內存等關鍵的基礎技術,在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實現根本性突破。二是結合我省實際,組織實施數字經濟領域重大科技研發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加大在第五代移動通信(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共性技術方面的創新投入,努力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一是要加快5G網絡、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提升骨干網、城域網性能,推動移動物聯網深度覆蓋,打造高速泛在、智能高效、綠色安全的通信網絡設施,奠定萬物智聯新基礎。二是要加快布局關鍵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建設,提升實體經濟各領域數據采集的質量,為數據決策提供支撐。三是要加快建設云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超算設施。推進數據中心優化布局和集約化建設,打造數字經濟前沿空間陣地,滿足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存儲空間與算力需求。以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為突破,打造數字經濟全產業鏈,形成多元化的數字產業生態體系。深化新型數字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滲透,開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引導企業開展全鏈條數字化改造,加快實現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實施企業深度上云行動,推動工業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產業鏈集聚發展。落實產業鏈鏈長制,持續補鏈延鏈強鏈,努力培育數字產業集群,在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打造共享經濟生態鏈,利用數字經濟打造更多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拓展數字經濟新空間。加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型制度供給,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一是完善政策制度,優化監管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包容審慎監管政策,支持鼓勵數字經濟領域技術、業態和模式創新,加快形成科學高效的監管體系。二是加快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數字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的作用。三是圍繞不同的維度來制定完善的整體評價指標模型。根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發展特點來研究相應的分行業評價指標模型,客觀且全面地反映出各個行業在數字經濟支持下的發展綜合能力水平,為后續的融合工作提供更強的指向性。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