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給國際海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將顛覆未來航運的走向。集裝箱空箱供應出現全球性短缺,各大航運公司艙位不足,中歐航線的訂艙提前期在兩周左右,而中美航線更是出現了艙位售罄的緊張局面。空箱供應和運力不足直接導致集裝箱運費快速上漲,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和波羅的海貨柜運價指數(FBX)均明顯上揚。例如,中國運往美國的集裝箱價格從常規的2000~3000美元,一路上漲至18000美元(甚至超過20000美元),運價漲了6~8倍。在新冠疫情持續演變的當下,蝴蝶效應也逐漸顯現,集裝箱市場的問題重重也將造成其他產業出現新的問題。從外貿企業看,外貿中小企業利潤或將承壓。在極端情況下,海運價格暴漲、集裝箱運輸能力下降,出口貨品的訂單報價可能低于運費的價格,出口運費負擔超過貨值,并高于營業收入利潤,企業因此只能停止接單。從上下游看,航運產業鏈中造船、造箱、航運、港口未來態勢分化。集裝箱制造行業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港口業的防疫支出增加、作業效率降低的問題始終存在,經營風險相對較高。疫情反復、出口需求超預期變化、政策調整超預期、國外市場的受限導致眾多企業將目光鎖定在國內市場,然而,國內市場的潛力是有限的,如何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這必然會引起眾多企業之間的“內卷”, 非理性競爭的加劇帶來資源內耗死循環的問題,極其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為優化海運集裝箱運輸能力、加強產業鏈安全和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全球疫情的蔓延導致集裝箱碼頭操作人員不足,使得港口集裝箱周轉效率下降。考慮到現階段中美貿易進出口不平衡的特點,建議在集裝箱承運的初始階段,港口或者貨運代理就為船公司匹配好到港卸貨之后的訂單。這樣就可以使集裝箱船在進口碼頭卸貨之后立即前往附近的出口碼頭裝貨,從而提高港口的集裝箱吞吐效率,降低船公司甩單的幾率。與此同時,也建議由國家層面,進一步對國際海運規范市場秩序,重點加強對國際班輪運輸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價格聯盟行為監管,依法維護當事各方的合法權益。建議工業和信息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加大集裝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扶持力度,推動智能集裝箱的發展。首通過設備的升級換代、工藝的改進優化、新技術及新材料的大膽使用,科技創新深度賦能,促進產業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培育我國集裝箱產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議建議工業和信息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及各個港口航運管理單位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平臺,集中整合運輸渠道、運輸工具、集裝箱周轉情況等資源,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航運、貿易、集裝箱等上下游透明平臺,實現流程優化,方便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進行信息查詢。建議各港口航運管理單位以數字化、信息化賦能優化管理模式,以大數據應用創新為手段,進一步增加行政事務辦理的“數智”場景,不斷提升集裝箱流轉效率。創新管理措施,多方協調,簡化行政許可流程,實現“異地還箱”“異地提箱”等場景應用。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