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易課堂】第十六期——中國傳統服飾與西式服裝板式設計之間的淵源

發布時間:2022-03-15  閱讀數:11056

【易課堂】第十六期——中國傳統服飾與西式服裝板式設計之間的淵源

中國的傳統服飾同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一樣有著燦爛的歷史。但是,從近代開始,我國在逐漸對外開放和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的同時,也在逐漸放棄自己的傳統服飾并接受西方的服飾,與日本不同,中國近代的對外開放是在19世紀中葉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后。


圖片


大英帝國的炮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后,中國不僅被割地賠款,還被迫開放沿海城市,從此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了解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早在18世紀末中國還處在乾隆盛世之時,英國國王趁乾隆皇帝83歲壽辰之即派使團前來祝壽,并提出與大淸帝囯通商,結果被自負的乾隆婉言拒絕。

之后,大清囯更加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這不僅使中華民族錯失了一次絕佳的發展機遇,也為以后的大清帝國走向衰敗埋下了禍根。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后,中國又相繼被迫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并被強行繼續開放內地沿海城市。之后,為了瓜分中國,由西方列強組成的八國聯軍也侵入中國并攻占北京。他們紛紛強迫中國與之簽訂不平等條約,并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紛紛建立起外國租界。

圖片


一時間西方人大量進入中國各地的租界。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人逐漸見識了西方人和西方服飾中國人最早穿西式服裝的人應該是那些被清政府派往西方國家留學的學生們,是他們芾頭剪掉了辮子,穿起了洋服(西式服裝)。


而中國團體穿洋服的人是那些清政府模仿組建起來的部分新軍們,這樣也就有了在中國清朝末年所待有的身穿西式軍服的辮子軍。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中華民國建立后,國民政府開始以中山裝為國服。而中山裝是孫中山先生在就任臨時大總統后,在西式軍服的基礎上改制的。


由于是中山先生倡導并首先穿用,使得這種服裝迅速流行開來,因而被稱作中山裝。


圖片


最初的中山裝前門襟是九粒扣的,表示中山先生決心一統華夏九州的理想。后來九粒扣被改為了七粒扣圖17,再后來又被改為了五粒扣,即現在的樣子。


20世紀20年代以后,隨著外國資本的侵入,國內出現了大量的洋行,許多中國人也開始進入洋行工作,因此,在許多大中城市里,開始穿西服的人越來越多。


圖片


但相對整個國家而言,此時穿西裝的中國人也只是極少數的人,一直到解放前夕,在中國廣大地區的普通老百姓還基本上是穿著那種源自于清代的中式傳統服裝。


20世紀30年代,在國內一些大城市中如上海等隨著西式服裝的流行,一墜服裝師開始把西式的服裝結構應用到了中式服裝的制作中,因此就出現了一種結合了中式服裝造型見圖18和西式服裝結構雙重特性的中西式服裝見圖19。這種制作方式先是應用在中式女裝的制作中,如旗袍、衫等,而后也被應用到了男裝中。

圖片


1949年解放以后,中山裝繼續受到推崇。新中國建國之初,由于受到西方國家的孤立及政府反對西方資本主義政策的影響,那些在舊中國時期還隨處可見的西裝幾乎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了。


因為此時人們幾乎把西裝等同于反動的資本主義,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有西服的人連收藏都忤逆,誰還敢穿!國人從上到下都是以穿中山裝為榮。其實此時我們中國人的著裝,除了部分在農村的中老年人外,基本上已經西方化了,因為人們穿著的褲子、襯衫、連衣裙、大衣、中山裝等都屬于西式服裝。

20實際80年代初,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增多,那些久違了的而且早已成為了世界性服裝的西裝又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并開始重新被國人所接受。


而且新一代國家領導層為了顯示改革開放的決心,開始帶頭穿西服,并倡導國家公務員穿西服。之后,需配穿制服的國家公務員都換成西服式的制服,如軍服、警服、海關制服等。


至此,幾乎又是在一夜之間,中國人的著裝變得完全西裝化了,而且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西裝熱中,甚至連中國的農民在農田里勞作時都穿著雙排扣西裝,足見西服在中國的普及程度。只是這比日本人在1877年頒布政令要求其公務員禮服洋裝化晚了110年!


文章來源:易裁剪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