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出茅廬的她先找到了傳統服裝加工產業的前輩虛心求教,當時來自供應鏈端最樸實的忠告是:“無論產品多么前沿,供應鏈都要齊全。”這句話讓她早早明白品牌不是隨便拍個大片就做起來的。或許因為聽進了這些忠告,為了解決生產制造的痛點,歐敏捷甚至一度搗鼓出了近20人規模的小工廠。
稱版師為技術人員
除了工廠,歐敏捷的團隊從創立之初就“五臟俱全”,即使有些部門一開始只有一個人。對比有些設計師品牌初期的“野蠻生長”,看起來這樣頗有些奢侈。在她心中,最核心部門是涵蓋產品設計研發的技術部。她說自己更愿意稱版房師傅為技術人員,她對員工的要求在外人看來似乎也有點苛刻,她希望團隊從思維上由內而外的轉變,比如除了對衣服出品質量的要求,她希望大家的工作流程和環境也要規整有序,更提出希望他們把眼光放長遠、有理想、不循規蹈矩。
歐敏捷的想法是:“正因為大家關注的是長遠發展,才在任職過多家公司后,離開自己comfortzone來到我這里,所以我相信這樣的要求大家是理解的。”

借力商業品牌的一年
心無旁騖地專注于設計,恐怕是每位設計師心中的理想狀態。RICOSTRU成立第三年,一個令歐敏捷心動的機會出現了:一家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精品女裝品牌找到她,愿意開放生產制造、零售渠道和終端管理的資源,最打動她的是對方能夠在品牌意識上理解設計師品牌,雙方聊得很開心。“對于一名設計師來講,借力很關鍵,如果能借力,我就能更專注在設計和推廣。”這樣的念頭說服了她,于是很快,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歐敏捷把自己的版房和工廠與對方合并,并在北京開設了兩家RICOSTRU自營店鋪,門店零售也由對方打理。
一年后,她敏感地察覺到這條路不對:借力的初衷看上去已經實現,但借的是“死”的東西。她發現由于商業品牌對設計師品牌的理解遠遠不夠,當“活的東西”比如銷售人員的培訓,店鋪管理,客群反饋與維護等由對方負責時,效果并不好。比如即使商業品牌派出最能干的銷售人員,也很難理解RICOSTRU特殊客群的興奮點,直接導致銷售業績平平,更別提為了滿足大眾市場需求,商業品牌對她產品設計上提出的要求。
這次合作以雙方和平分手而告終,商業品牌終于認識到原來做設計師品牌這么難,而他們自身的優勢并無法幫助到設計師品牌。經過這次合作,歐敏捷的心情經歷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調整,不僅因為流失了員工、沒有了工廠和零售端,更重要的是她必須用強大的力量站出來,告訴團隊告訴自己,我們要重新開始。

(上圖為品牌RICOSTRU位于上海新天地的門店)
什么在影響設計師品牌的銷售?
重新開始后的歐敏捷帶領團隊,用了足足一年半時間才恢復了RICOSTRU與各地買手店的合作。由于之前與商業品牌合作的經驗,她對門店銷售和品牌客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控力。“設計師品牌是從設計出發,去影響市場部,讓他們去理解,然后再引導店員,讓店員去理解,這個過程比較長。但說到底,買手店的團隊對服裝本身夠不夠理解和喜歡,對銷售是有一定影響的。”歐敏捷如是講,相信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她把市場和銷售放在一個部門。
今天的歐敏捷會在每個城市選擇與一個買手店開展深度合作,每個禮拜都按計劃進行店員培訓,數據分析,和買手店溝通。比起一年只提供幾個培訓資料,這種高頻率深度的維護是非常有成效的。從今年春夏開始,RICOSTRU在買手店幾乎沒有庫存,而品牌自營店當季貨品也幾乎全部售罄。
在這個過程中,歐敏捷結識了不少風格迥異、愿意與設計師品牌共同成長的買手店,比如:武漢的買手店HCH,為了理解設計師品牌,店主會讓所有店員到品牌工作室,試穿搭配,以理解品牌風格。下一步歐敏捷希望在國內做店中店,加深重點城市的拓展力度,開設品牌自營門店,并繼續拓展海外市場。
“很感恩品牌發展到第五年,RICOSTRU作為第一個獲得GiorgioArmani支持的中國女裝設計師品牌,在他的御用秀場Armani/Teatro發布2017春夏系列,一下幫我們打開了海外市場,也獲得了米蘭時裝周的官方認可。第五年是我們的一個里程碑,我們走出去了。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出現在米蘭時裝周”歐敏捷說。

(上圖為品牌在GiorgioArmani御用秀場Armani/Teatro發布2017春夏系列)
歐敏捷眼中的設計和商業
設計師品牌必須親歷親為,這個結論是歐敏捷用親身經歷換來的,她說:“反復思考前幾年的經驗,不應該這么早就給品牌畫出一個界限。品牌本身是有生命的,要找對適合的人,才是開展合作最重要的點,而不只是投資的錢。”
關于設計與商業之間的關系,她說“什么樣的品牌定位,就會走出什么樣的商業道路。從產品角度,代表設計師品牌的獨特元素和商業化的產品都要具備。我們要研究如何更精準地了解客群,和他們產生共鳴,這可能比拓展市場更重要。”。
的確,設計師品牌所在的服裝行業整體相對傳統,但互聯網時代和設計師品牌的特性決定了,這個傳統行業也會不斷出現創新。用歐敏捷的話說,希望大家給設計師品牌更多耐心和時間,因為設計師品牌沒辦法跳躍性發展,只能自己一邊摔跟頭一邊成長。
問到歐敏捷對品牌未來的計劃,她希望RICOSTRU能成為代表中國的國際品牌,這是她所有努力的最終目標。顯然早早地經過一次多舛的商業合作歷練,無論從心態、執行和節奏把握上,歐敏捷變得更加自信和強大,同時她還是對合作保持開放的態度,期待找到共同孵化品牌的合作方。這里“孵化”并不是指對方提供工廠資源的“戰略合作”,而是“了解設計師品牌,不太過主觀性的判斷,對設計師和品牌有信心,讓品牌更自由地成長,由內而外的強大。”《華麗志》也期待看到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品牌能夠找到這樣的合作方,并“孵化”出全球化的中國設計師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