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挺
華孚控股有限公司、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紡織協會會長,被譽為“色紡教父”。
本期采訪嘉賓
2017年,華孚時尚產能雄踞全球行業首位,實現營業總收入125.96億元,同比增長42.54%;利潤總額7.75億元,同比增長34.3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5億元,同比增長40.82%。今年以來,華孚繼續保持著較好的增長勢頭。
今年4月13日,華孚成立25周年慶典活動在浙江上虞舉行。其中的重頭戲之一是華孚時尚網鏈總部項目開工奠基,這被稱為華孚產業互聯網的第三戰役,一個新的產業共生的形態就此誕生。
近日,之江商學院執行院長朱仁華走進華孚時尚(002042),與董事長孫偉挺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朱仁華:前不久華孚時尚剛度過了25周年生日,祝賀華孚取得驕人業績,作為一家色紡紗企業,能夠走到今天,成為時尚產業的引領者,您的主要感悟是什么?
孫偉挺:過去25年,華孚的成長可以用“螺旋式上升”來形容。2000年華孚并購第一家制造型企業并進行色紡改造;2001-2005年,我們連續并購業內色紡優勢企業,至今已經成功并購同業三十余家??梢哉f,在民營企業里,收購如此多的企業并成功整合的并不多。
2006年,我們實施產業轉移戰略,布局新疆版塊;2009年,華孚借殼上市,成為色紡行業首家上市公司;2014年,華孚海外投資,越南國際版塊應運而生;2016年,華孚啟動網鏈戰略,確立“堅持主業、共享產業”思路;2017年,“華孚色紡”更名為“華孚時尚”。
到2017年底,華孚時尚的色紡紗產能達到180萬錠,目前行業前兩家的產能規模加起來在300萬錠以上,占據了80%以上中高端市場。即便如此,隨著消費升級和環保加壓,國內色紡行業完全有可能保持每年兩位數增長。我們計劃每年通過自建或并購保持兩位數以上的產能擴張,將來最理想的狀況是國內國際產能各一半,平衡發展。
我們這25年走過的路,是這個行業過去百年都做不到的。
說到感悟,我認為我們過去走過的每一步都是“超前布局”,即敏銳把握宏觀政經大勢,按照產業發展規律,領先一步進行布局,從而確保企業戰略始終處在行業前列,這與我過去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歷練有關。
朱仁華:華孚25年的發展,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產業并購、產業升級史,尤其是國際化、全產業鏈布局,更讓人敬佩。
孫偉挺:我一直在思考互聯網時代產業的變革。平臺化、生態化無疑是今后產業變革的趨勢。公司以紗線為界,整合上下游原料資源,打通產業鏈,建立“產業生命體”,對華孚而言是必然選擇,也是千億布局的關鍵一步。
2016年5月,華孚重組新棉集團開始在新疆打造棉花全產業鏈。響應農業供給側改革,解決棉花產業的集中度、科技化程度較低的問題,我們在阿瓦提的棉田里帶頭大面積種植“BCI良好棉花”,不斷擴大棉花加工能力。同時,運營新疆棉花交易市場,每天的流量已達到十萬多噸;此外著手經營阿克蘇鐵路物流站,主導棉花物流運輸。
確實,我們在新疆發展得很好,包括棉花種植、加工、交易市場以及物流,各個版塊的發展都超出預期。其中棉花交易市場,我們的目標是達到年交易量100萬噸的規模,占據新疆20%的棉花交易份額。后續除了通過逐步引流來達到線上線下一體,我們也在探討將坯紗、坯布等納入交易范圍,進一步打通服務環節,以增強在行業中的話語權。
朱仁華:華孚前端延伸布局大功初成,值得祝賀!如今開始向后延伸經營后端“網鏈業務”,真正向全球紡織服裝產業時尚運營商升級。對此,你們有什么優勢?
孫偉挺:前端的路子已經走出來了,產業鏈共享生態平臺也有了很好的基礎。下一步就是從紗線向布、衣、品牌端延伸,串起后端“網鏈”。與前端相比,后端網鏈更為復雜,可以把“時尚總部”理解為產業垂直整合的平臺,計劃總投資10億元的上虞“時尚總部”項目,其核心業態包括:樣品設計中心、產品供應中心、電商交易中心、品牌展示中心和時尚休閑中心,以期打造紡織服裝產業“生命體”。
整個紡織服裝前端產業越來越集中,但后端消費和品牌卻越來越分散。隨著消費個性化、多樣化,加之移動互聯網使交易隨意化,大品牌、大企業、標準品的運作開始力不從心。未來服裝領域的競爭,品牌小型化是基本趨勢:一方面,新興的設計師品牌、網紅品牌大舉興起;另一方面大品牌內部也在努力打造設計師個性化系列,大品牌逐步平臺化,不再只是唯一品牌的賣家。
但這些崛起的“有調性”、“小而美”品牌也有其痛點:它們既要求定制,又要很便宜。受傳統供應鏈的限制,多數紗線、面料和制衣企業都不愿為這些訂單瑣碎,遇到“爆款”又難以及時供貨的品牌供貨。
然而這種產業變革卻給我們帶來了大機遇。和其他企業相比,大規模定制、快速反應一直是華孚品牌的特色。華孚一年有20多萬個訂單,要生產3萬個品種。過去25年,華孚具備了流行趨勢、設計能力上的優勢,更積累了超過4000家客戶、1000個品牌和數千家供應商,這些都將成為產業鏈運營的資源。
所以我們對產業共享的“時尚運營商”這一新角色充滿信心和期待!在上虞網鏈總部,我們還將建立華孚產業研究院,從纖維開始到服裝為止,進行產業鏈各環節的研究設計開發。同時將建立一個面向整個產業的時尚學院,圍繞趨勢、色彩、設計等進行聯合研究,為其合作伙伴甚至整個時尚產業來服務。
盡管瞄準“紗線變面料,面料變服裝”產業鏈,但我們不會拓展到下游布廠或者制衣廠,而是專注于紡紗、染色兩大環節,通過“為終端中小品牌提供專業化的供應鏈服務”來驅動運營產業鏈。公司后續將建立多家專業的服裝供應鏈公司,打造數字柔性供應鏈生態圈:建立運動、休閑、內衣、童裝、老人裝等多家專業的服裝供應鏈公司;對接線上線下平臺與品牌,通過數據共享,打造“數字柔性”。
朱仁華:這顯然是華孚的又一個創舉。此外,華孚還在一些地區打造全品類生產的“綠尚小鎮”,進行紡織產業聯動。這樣一個建設計劃,資產是比較重的,你們是怎么運作的?
孫偉挺:都在說要輕資產,但做生意的都是精明人,就像線上需要線下一樣,有輕也要有重。我們的策略是重投資、輕運營。需要較大規模投資的“時尚總部”和“綠尚小鎮”,通常采用華孚、政府、金融機構共同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模式來操盤,而華孚的重點是營運好。
去年10月,華孚通過產業基金撬動的總投資90億的淮北綠尚小鎮已經開工,小鎮主要以色紡生產線為主,配套提供生活設施,將品牌、客戶、供應商資源垂直整合。
朱仁華:下一步你們的并購重點是什么?
孫偉挺:我們將新消費、專門品類的供應鏈公司作為重點并購目標,目前在歐洲、美國、香港等地展開調研,因為那些地方這樣的公司較多。
這些供應鏈公司的利潤可能并不大,但凈收率很高,資產很輕,風險不大,我們希望他到國內來,滿足中國消費升級的需要。此外,我們也在招募這些公司的人才合伙創業。
按照計劃,10年后若達到1000億的“夢想”,我們希望色紡主業比例逐漸降低到40%以下,時尚運營成為主力。當然此舉并非易事:產業互聯網是一個新的產業、新的產能聚合取代老的產能聚合的過程,你怎么燒錢都沒有用,那可能是一個企業關系重構的過程,也可以用顛覆來形容。
朱仁華:華孚諦造了色紡產業的“傳奇”,那么您在做企業、做人方面對現今許多創新型企業家有什么要分享的嗎?
孫偉挺: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第一個10年,為了仕途發展我狠啃了三遍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個10年,為了華孚事業,我又狠啃了三遍MBA教材,涉及戰略、營銷、營運、采購、物流、生產,財務、人力資源等方面;現在,我正在啃時尚營運這本書。
不管是做企業,還是做人,我覺得可以總結三句話:要樂于吃苦,敢于吃虧,勤于吃素。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