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贊紡城30周年:
中國輕紡城30年的發展,同時也是柯橋紡織經濟的發展,是柯橋支柱經濟的發展,是柯橋城市的發展,是不斷朝著打造“國際紡都、杭紹星城”的嶄新目標奮進的過程。
——中國輕紡城臨安商會會長曹天龍
中國輕紡城30年波瀾壯闊的騰飛,也是其中決策者、管理者、服務者、生產者、經營者的奮斗經歷。“新”、“老”柯橋人,用經緯交織的錦繡,為中國輕紡城的發展謀篇布局。
曹天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自2000年來到柯橋后,一路艱辛跋涉,從對紡織了解不深到成為窗簾家紡專家,從小小的賣布攤主成為窗簾市場的規模經營者。如今的曹天龍不僅是紹興通盛印染有限公司負責人、北聯市場“第一印象”窗簾品牌負責人,同時還是中國輕紡城臨安商會會長、柯橋區第二屆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他一面不斷通過產品創新、延伸產業鏈,為繁榮中國輕紡城經濟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又積極履行商會會長、人大代表的職責,當好中國紡城經營戶的代言人。他對柯橋的熱愛、柯橋對他的反哺,養在布匹上,根植骨子里。
“精織”一塊布,事業版圖再擴張
2000年,中國輕紡城隨著群體市場的再次細分,持續保持良好穩健的發展勢頭。曹天龍看中輕紡城的發展前景,在那一年來到柯橋開啟了自己的“輕紡人生”。
曹天龍認為,任何事情的執行,都要先有智慧,再加上點魄力。當時,他對整個市場和紡織產品都缺乏專業了解,在將產品定位為家紡窗簾后,他通過不斷考察、學習,開發了2.8米特寬幅窗簾,創新原有的1.6米窄寬幅窗簾銷售,賺得了自己在家紡領域的“第一桶金”,并先后在北市場、聯合市場、北聯市場設立門市部,擴大市場占有率。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曹天龍意識到產業既要向上游配套,又要打通下游資源通路,通過拓展產業鏈,提高核心競爭力。因此,于2017年起與人合作,創辦了紹興通盛印染有限公司,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轉型發展之路。2021年產值達12億元,在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的基礎上,致力將窗簾產品做精、做專、做實、做強。
以商會為紐帶,加快市場培育
2005年,中國輕紡城臨安商會成立。曹天龍幾乎是全票通過被推選為會長,截止今年,已經是他連任會長的第18個年頭。他說:“商會是為會員服務的,幫助企業搭建和政府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2006年,聯合市場新建落成,面臨著招商隆市的現實問題。曹天龍在知曉這一情況后,和政府及市場公司聯手,主動號召會員企業加入該市場。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市場新開業300多間門市,并形成“家紡用品貿易區”,為市場后期招商隆市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這一舉措也為市場發展提供借鑒,通過發揮拳頭產品的優勢,劃行規市,合理開發市場空間。在2011年,臨安商會同樣對北聯市場的招商隆市作出貢獻,加速中國輕紡城窗簾布藝產業的發展。


為商會做好服務工作,這是他擔任會長的初心。目前,整個商會共有會員企業300多家,從商會會員孩子異地求學到會員的執照申辦等,他都盡心盡力給予幫助。他不停奔波于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之間,為商會會員謀求政策優惠,實現共贏。在他的帶領下,臨安商會的會員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為中國輕紡城窗簾市場的繁榮做出了較大貢獻。
履行代表職責,服務大局顯擔當
2006年起,曹天龍當選為紹興縣第十三屆、十四屆人大代表,柯橋區第一屆人大代表,現為柯橋區第二屆人大代表,是輕紡市場眾多經營戶的“代言人”。
作為中國輕紡城市場的人大代表,曹天龍就輕紡城商戶廣泛關注的市場經營環境、公共交通、社會教育、城市發展等熱點問題,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并深入實地進行調研,經過認真梳理、歸納、總結,以代表建議的形式提出,要求政府解決。


今年,柯橋區委區政府提出要把柯橋打造成新時期的“國際紡都、杭紹星城”新目標,他又提出了《關于保障中國輕紡城市場繁榮 助推柯橋經濟發展的建議》。建議中提出,紡織作為柯橋經濟的主導產業,輕紡市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它在帶動柯橋紡織產業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加大投入改善市場經營環境、招商隆市力度和留住有實力的經營戶,以確保中國輕紡城市場發展的持續繁榮。
談及如何平衡事業與使命,曹天龍坦言,唯有堅定不移地做下去才會收獲希望。或許正是這種不斷探求、勇于面對挑戰的精神,讓他看到了他人不曾領略的風景。以曹天龍為代表的“新”柯橋人,將繼續見證“國際紡都”以海納百川之心,高昂向上之姿,繼往開來之勢,譜寫開放、共贏的新篇章!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