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行業的種種詭異表現,讓不少人聯想到了前兩年的一個死亡案例——口罩行業。
2020年口罩行業從極度繁榮、到出現瞬間崩塌而導致全行業巨額虧損,和這其實是一個道理。因此,外貿市場應該注意訂單陷阱,不能盲目擴大產能導致最后陷入危機。
海外需求增長持續拉動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繼2021年四季度以來持續保持正增長,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502.02億美元,同比增長8.9%(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6.3%),其中,紡織品出口額247.41億美元,同比增長11.9%(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9.3%);服裝出口繼續平穩增長,2022年前2個月出口額254.61億美元,同比增長6.1%(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3.7%)。
盡管面對海運費飆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但美歐、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市場的消費需求仍在增加,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依然保持增長態勢。
“中國紡織品服裝市場‘三分看內需、七分看出口’,在出口增長動能依然保持的同時,2022年國內市場需求也開始發力,從而出現了內銷與出口同比增速‘剪刀差’逐漸收窄的趨勢。”卓創資訊分析師劉杰表示。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426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2382億元,同比增長4.8%,持續5個月同比下降后首次轉正,國內消費市場正逐漸發力。
然而,從原料供給層面看,下游對于高價原料接受度下降,紡織產業鏈“負反饋”跡象顯現,加之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后續訂單跟進乏力。隨著原料震蕩回落,下游新訂單沒有明顯起色,市場訂單落單偏少。另外隨著國內部分地區物流運輸受阻,紡織企業面臨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的困境,不利企業接單。
捧得高,摔的慘
掉入訂單陷阱,企業資金鏈或斷裂
“海運出不去,老外收不到貨,就在別處下訂單,越收不到貨越恐慌,越下單,其實很大部分是虛假需求啊。一但收到貨,恐慌的虛假需求部分瞬間消失。我們被捧得越高,就有可能到時候摔的越慘。”
虛假需求這個話題,就像存在在外貿出口型企業心中的一個幽靈,如果翻開微博,會發現已經有不少類似的擔憂聲音出現。
這就是外貿人口中所謂的訂單陷阱,這實際上是一個極特殊外界因素改變引起的產業異相。
“海外疫情讓中國以外的很多國家產能斷檔→海外訂單爭先恐后涌入中國→原材料價格暴漲→工廠火力全開→出貨量激增→刺激企業主擴大產能→機器設備漲價→疫情導致全球物流循環卡殼→一柜難求→貨物出不去→企業收不回來貨款……”
如果不能及時踩剎車,企業資金鏈斷裂幾乎會成為必然。

后疫情時代,我們有十足的理由相信,中國外貿作為一個整體在這諸多困難中所表現出的韌性、創造力和勇氣。
但迷霧行船,每一個外貿人都需時刻警惕,審慎前進,畢竟在這一輪行業大變局中,訂單陷阱也許比疫情要來得更隱蔽,更致命。唯有保持審慎警惕的態度,才能更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
文章來源:全球紡織網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