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圍繞以健全的信用機制暢通國內大循環、以良好的信用環境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以堅實的信用基礎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以有效的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具體23項內容。《意見》提出,強化科研誠信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推進質量和品牌信用建設,完善流通分配等環節信用制度,打造誠信消費投資環境,完善生態環保信用制度,加強各類主體信用建設等。在推進質量和品牌信用建設方面,《意見》要求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強化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方面誠信要求,擴大國內市場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水平。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推動企業將守法誠信要求落實到生產經營各環節,加強中華老字號和地理標志保護,培育一大批誠信經營、守信踐諾的標桿企業。《意見》強調,打造誠信消費投資環境。鼓勵探索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在醫療、養老、家政、旅游、購物等領域實施“信用+”工程。在完善生態環保信用制度全面方面,實施環保、水土保持等領域信用評價,強化信用評價結果共享運用。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推動相關企事業單位依法披露環境信息。聚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體系,加強登記、交易、結算、核查等環節信用監管。《意見》還提出優化進出口信用管理。引導外貿企業深耕國際市場,加強品牌、質量建設。高水平推進“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國際互認合作;高質量推進海關信用制度建設,推動差別化監管措施落實,提升高級認證企業“獲得感”;建立進出口海關監管領域信用修復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制度,打造誠實守信的進出口營商環境。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外貿政策工具,適度放寬承保和理賠條件。在創新信用融資服務和產品方面,《意見》提出發展普惠金融,擴大信用貸款規模,解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難題。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推廣基于信息共享和大數據開發利用的“信易貸”模式,深化“銀稅互動”、“銀商合作”機制建設。鼓勵銀行創新服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三農”、生態環保、外貿等專項領域信貸產品,發展訂單、倉單、保單、存貨、應收賬款融資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范發展消費信貸。《意見》要求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風尚。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誠信自律,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誠信宣傳和輿論監督,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誠信建設活動。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