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個曾經遙遠又陌生的地區,近年來成為了紡織服裝產業投資的熱土。在“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的推動下,新疆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外向型經濟的大門越開越大,為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搭建了良性循環的市場環境。
新疆紡織服裝產業也在持續多年的大力發展下,產業基礎不斷壯大,產業鏈不斷完整,已經形成由紡織原料、紡紗、織布、印染、服裝、家紡、針織、產業用紡織品等多個產業板塊組成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制約產業鏈延伸的印染生產取得了突破。據悉,截至到2021 年底,新疆已承接國內其他省區市1100余家紡織服裝企業來疆投資發展,發展勢頭看好。
本刊記者獲悉,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2022年第31號文件——《關于加快承接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這是新疆關于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做出的權威性、指導性重要文件,為接下來新疆各州、市、縣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與支撐。同時該文件也釋放出在“十四五”期間新疆將繼續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的積極信號。
值得關注的是,新疆將紡織服裝、電子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列入“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業,相信國家和自治區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和舉措的疊加,將為接下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此,本刊公眾號將文件內容中提到的、行業普遍關注的核心焦點話題進行提煉,集中剖析。

【數據: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疆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新增就業人數45萬人以上,其中: 南疆地區新增就業人數占比60%以上。】
文件對于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目標給出了明確的“三個轉變”:
一是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實現從單一棉花原料路徑發展向以棉花和化纖為代表的多元化原料路徑發展轉變,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彈性和韌性;
二是推動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從初加工為主向科技、時尚、綠色為方向的全產業鏈轉變,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三是引導產業逐步實現從"政策洼地"向市場化為主的"產業集聚高地"轉變,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疆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新增就業人數45萬人以上,其中: 南疆地區新增就業人數占比60%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目標中明確提到就業人數要新增45萬人以上。45萬人,不是一個小數字。2014年,新疆發布《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的意見》,并在土地、稅收、電價等方面出臺十大優惠政策。當時提出的就業目標是,10年新增就業100萬人。對比這一數字,本次文件提出的“十四五”實現45萬人新增就業,可見決心之大。
【數據:到2023年底,淘汰3萬錠以下(含3萬錠)規模、裝備落后的棉紡產能。南疆四地州新建棉紡項目紗錠規模不低于10萬錠,其他地區不低于 20萬錠。】
“靠山吃山”是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基本底層邏輯,發揮好棉花基地優勢這一點對于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文件指出:新疆“國家優質棉花棉紗基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具體而言:2021年,全疆棉花種植面積3759萬畝,總產量512.9萬噸,占全國棉花總產 量的89.5%,約占全球棉花總產量的20%。棉花科技種植和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和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機采率達到80%,棉花品質呈總體向好態勢,產業鏈不斷延伸,紗錠數2146萬錠,棉花就地轉化率達到35%。棉花及棉紡產業已成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民生產業。
接下來的發展新疆需要“高標準建設國家優質棉紗基地”。
“高標準”是核心詞!如何高標準?
文件指出:要提高新疆棉花就地轉化率,延伸棉花產業鏈。加快推進設立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到2023年底,通過關停、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等方式,淘汰3萬錠以下(含3萬錠)規模、裝備落后的棉紡產能。嚴禁新投產棉紡項目使用年限超過3年的二手設備。南疆四地州新建棉紡項目(含棉紡的全產業鏈項目)紗錠規模不低于10萬錠,其他地區不低于 20萬錠。
【數據:力爭到2025年,每個示范區企業數量不低于100家,穩定就業人數不低于3萬人。】
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最初是按照“三城七園一中心”進行規劃,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是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最重要、也是當前最主力的發展方式。這次印發的文件中也明確指出了各大園區建設的相關內容。
文件指出:“加強園區建設和產業集聚,提高產業承載能力,加快培育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產業集聚重點園區”。
依托阿克蘇紡織工業城、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紡織服裝生產基地以及現有產業集聚勢頭良好的園區, 加快培育3-5個國家級產業轉移示范區,引進東中部地區優強企業,培育一批全產業鏈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集聚中小企業,形成產業鏈配套完善、中小企業特色突出、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完善的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每個示范區企業數量不低于100家,穩定就業人數不低于3萬人。
【數據:力爭到2025年,形成10個以上產業集聚重點園區,每個園區企業數量不低于50家,穩定就業人數不低于1萬人。】
南疆一直以來都是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也是新增就業任務最重的地區。這次印發的文件中對南疆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給出了明確的指示。
文件指出:支持南疆四地州在各類工業園區和鄉鎮創建各具特色的消費電子、鞋帽、玩具、假發、箱包、皮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基地。重點推進喀什經濟開發區、庫車經濟 開發區、和田縣制鞋工業園、洛浦縣發制品工業園、策勒縣消費電子產業園和兵團草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圖木舒克經濟技術開發區、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昆玉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園區產業集聚發展。支持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博樂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北疆地區具有產業基礎的工業園區加快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力爭到2025年,形成10個以上產業集聚重點園區,每個園 區企業數量不低于50家,穩定就業人數不低于1萬人。
在國家級產業轉移示范區與細分產業集聚重點園區建設同步進行的同時,文件指出要重點支持產業轉移示范區和產業集聚重點園區的基礎設施(道路、供 水、排水、供熱、污水處理等)、標準廠房建設,提升園區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產業承載能力。建立推進重大項目工作專班制度,分級制定年度重點項目清單,一個重點項目一個工作專班,專人專班負責,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推動一批重大項目早日建成、發揮效能效益。
【數據:到2023 年底,印染企業水重復利用率不低于45%,全面采用印染廢水脫 鹽處理、高濃廢水治理回用及污泥干化等先進技術,實現印染污水 100%處理和達標排放。】
新疆印染產業發展盡管起步較晚,但是文件仍舊指出要“高標準發展印染產業,推進節能低碳和清潔安全生產”。
提高阿克蘇、庫爾勒、石河子、阿拉爾印染產業集聚度。其他地區已形成織布、服裝、家紡產能規模和集聚效應的工業園區或新建含印染環節的紡織服裝全產業鏈項目建設的配套印染項目,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予以審核, 確保符合國家和自治區最新印染行業規范條件和環保要求。
鼓勵印染企業使用無水、少水印染或數碼印花等先進裝備和技術,注重水資源保護和清潔生產,對紡織印染企業新建鹽回收或預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各項指標符合自治區印染廢水排放標準要求的,自治區財政安排資金給予企業一次性2000萬元的投資補貼。到2023年底,印染企業水重復利用率不低于45%,全面采用印染廢水脫鹽處理、高濃廢水治理回用及污泥干化等先進技術,實現印染污水 100%處理和達標排放。
除此之外,文件還指出要“擴大印染產品疆內使用率”。具體來講就是要推動已投產和新建印染項目立足本地深加工,給予企業水質軟化處理、印染廢水預處理和除鹽處理費用補貼。自2023年起,印染產品未達到疆內使用率70%的印染企業,將按照自治區現行的對企業水質軟化處理、印染廢水預處理和除鹽處理費用補貼標準予以減半補貼。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