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時尚圈最大的新聞,大概就是Phoebe Philo正式宣布將離開Celine了。
Phoebe Philo
Phoebe Philo是Celine的創意總監,即使你不認識她,她設計的包你也一定見過。比如曾經最紅的笑臉包、現在滿大街都是的Box,以及上一季最火的Frame。
不夸張地說,無論Celine出了什么新設計,都有一堆粉絲等著買單。Celine現在有多紅,不用多說,去看看代購圈,以及Celine包漲價的速度就知道。這是難得一個,能讓時裝精和文藝青年們放下分歧,都相當熱愛的牌子。
而且根據美國版VOGUE的說法,現在如果你去全世界各種拍賣展走一圈,會發現那些搞藝術的人和收藏家都是從頭到腳一身Celine。因為簡簡單單,就能體現出品味,不會顯得太過用力。
但可以這么說,大部分人喜歡的其實并不是Celine這牌子本身,而正是Celine背后的Phoebe Philo。是她穿著毛衣,搭配闊腿褲,腳踩球鞋的樣子。
一般來說,設計師分兩種人,一種會根據品牌的DNA來協調自己的風格,還有一種則會強勢地把自己的DNA植入到品牌里。Phoebe Philo屬于后者。Celine最早是由一對法國夫婦創立的小型家族時裝屋,標志是一輛馬車(有點神似Coach),直到1996年才被LVMH集團(LV的母公司)收購。
很少有人能想象到,收購以后,他們請來的第一任設計師是Michael Kors。Michael Kors最初給Celine定義的風格是Jet Set風(意思就是節奏緊張的都市生活風格),完全和現在他自己的同名品牌Michael Kors Collection一樣。
2004年,MK辭職,這個牌子又換了幾個設計師,然后就像一張留在了手里的“爛牌”,不停地走下坡路。
于是在2008年,LVMH決定放手一搏,請來了曾經在Chloe做過創意總監的Phoebe Philo。那個決定,是反轉的開始。Phoebe Philo是倫敦人,在來Celine之前,其實她只做過一個品牌的創意總監——Chloe。也許有人有印象,Chloe曾經出過一款名叫Paddington的IT Bag,那個就是Phoebe Philo設計的。
現在Chloe的波西米亞基調也是由Phoebe Philo定下的。Chloe主打法式浪漫主義風格,于是Phoebe Philo當年就想到用各種娃娃裙、蕾絲和印花來體現。這些十幾年前的設計,看上去和現在的Chloe沒什么兩樣(當然你也不會想到這些衣服居然是由現在Celine的總監設計的)。
2006年,Phoebe Philo獲得了英國年度時裝設計師大獎。然后,就突然從Chloe辭掉了工作。原因很簡單,她要回家帶孩子去了。
當年時尚圈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么好的事業不要了嗎?怎么想的???接著,Phoebe就在家安心休息了兩年時間,順便生了二胎,完全沒有擔心在日新月異的時尚圈,短暫的休息可能就會讓自己永遠失業。直到2008年,LVMH找上門來,希望她能接手Celine這個牌子。
當年的Celine可不是現在那個天天漲價的Celine,這是一個邊緣品牌,根本沒有哪個知名的設計師愿意接手。之所以愿意接手這個“爛攤子”,Phoebe Philo曾經在一次《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采訪里這么解釋過:“當時Celine對我來說確實沒有什么分量,當我考慮是否去Celine工作時,我并沒有太多考慮公司的過去。也有其它公司向我發出復出邀請,但它們要么不合適,要么不允許我留在倫敦,而后者對我來說是沒有商量余地的。”
在去Celine之前,她已經和LVMH集團談好了所有條件:把整個團隊換了血,關掉了一堆不必要的專賣店,銷毀了所有舊貨庫存。連現在我們看到的logo都是在2008年調整的。當時的視覺設計師Peter Miles后來吐槽說,“我就沒見過哪個設計師能像Phoebe Philo這么處女座的。。她一直對我說,你能不能把整個logo壓縮兩毫米,對,然后再往下移三毫米。。。”
甚至,因為Phoebe要照顧家庭,這個base在法國的牌子直接把工作室搬到了倫敦。就像一場賭局。“Celine過去是什么、怎么樣和我毫無關系。我在任期間,它將會是我打造的結果。”換句話說,Phoebe Philo把Celine變成了她自己的樣子。
她自己對這種風格的形容是“Powerful and Strong—a kind of contemporary minimalism”。(充滿力量且強大——一種現代的極簡主義風格)總之,強勢到讓人根本沒法移開視線。
她只需要在櫥窗里透露一點點信息,就讓人讓人忍不住想走進去看個究竟。
改版后的Celine店鋪視覺形象
2010 春夏,Celine推出了The Luggage Tote,如果要說它的中文名字“笑臉包”,大概就沒人不知道了。
這只包的幽默感很容易讓人過目不忘,于是后來神奇地成為了IT Bag。所有明星名媛人手一只。大部分人都是通過它才認識了這個牌子吧。PS:之所以這只包重到根本提不動,可能是因為它最開始最受歡迎的只有mini size,于是根本沒考慮到這個問題。
而現在滿大街都是的Celine Box,也就是The Classic,其實和笑臉包是同一時期推出的。
它是Phoebe根據Celine時裝屋1970年代出品的一款老包改造的。只是一點改變,看上去就貴了不止一點。
Celine的爆紅單品太多,以至于人們后來慢慢忘了,這是一個原本根本不受重視的邊緣品牌。很多大牌甚至開始模仿Celine的風格。比如,前陣子流行的奶奶鞋(Glove Shoe)就是Celine第一個帶到高級時裝里的。
兩年后,它成了愛馬仕和Stella McCartney的主打鞋型。
Phoebe Philo還讓Celine成了當年“性冷淡風格(Normcore)”界的教主。時裝精們人人都為衣柜里有一件Celine的高領毛衣而自豪。
即便潮流總是會變,即便每個人都會恐慌會不會跟不上時代,但Phoebe Philo在設計方面依然有自己的堅持。比如,她從來不做穿起來會讓人覺得不舒服的設計。現在流行的寬松闊腿褲風,其實就是她帶起的。這個風格終結了流行了很多年的緊身褲,讓人們不再覺得只有當女人把腿的曲線露出來時,才是一種美。
《The Gentlewoman》雜志早年曾經這么總結過:“Phoebe Philo designs the clothes women actually want to wear”(Phoebe Philo只設計女人真正想穿的衣服)。
“I felt quite clear from the offset about what I wanted to do in terms of fashion – or certainly what I didn’t want.”
“對于時裝,我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不想要做什么。”
其實對于生活也一樣。據說,她自己直到現在也沒有facebook,每天在家只愛看報紙。對于工作時間也有嚴格地把握,盡量不耽誤自己的私人家庭時間。你經常能看到這個強勢的女人,帶著自己的小孩一起去秀場,接著,拒絕一切秀后After Party和媒體活動,領著女兒一起回家。
我非常討厭接受采訪,因為覺得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很多媒體在秀后總是問我這場秀是關于什么的,但他們分明剛剛就看了秀,為什么不自己去領會呢。我的設計就代表我要說的話,除此之外,我真的沒什么好說的。”這對時尚圈來說,簡直是奇葩了。然而,這不妨礙Celine依然賣得很好,以及無數品牌對她的業績垂涎。當年在《金融時報》任職的的撰稿人在采訪Phoebe Philo時,這么寫下了對她的印象:“她說話很簡潔明晰,認真,從不夸張或如演講一般激情四溢,她語調柔和,并且很少用形容詞。她不以喋喋不休的話語來保持談話的連續,對長時間的中斷泰然自若。而且,她考慮問題非常透徹。”
轉眼再看看Celine的那些設計,你就能明白那種感覺。也會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會喜歡Celine了。
最后,明年Celine 2018早秋的秀,是我們能看到的最后一場Phoebe Philo式設計。 雖然對于很多人來說,她是無可替代的,但畢竟生意還是要繼續。Celine官方發言人號稱,未來品牌還是會延續之前的極簡風格。外界傳言他們挑中了幾個可能的人選。第一個是Simon Porte Jacquemus,相信一小部分人看到這個名字可能會感到開心。這個90后設計師有自己的同名品牌Jacquemus。
品牌總體是解構主義風格,帶著一些極簡主義。據說當年是因為創業資金嚴重不足,才決定把品牌定位在極簡,沒想到大家很買單。
第二個是Jack McCollough 和 Lazaro Hernandez,兩人共同創立了Proenza Schouler,總共得過五次CFDA大獎,是紐約上東區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
盡管你沒聽說過這個牌子,但他們設計的包包估計你們也在街拍里見過。
另外一個是Stella McCartney之前的創意總監Natasa Cagalj,現在在PORTS 1961。
她喜歡極簡,加一點中性的設計,其實和Phoebe Philo的風格有點像。
最后一位,則是貝嫂的牌子Victoria Beckham現在的設計師Ilaria Icardi。
據說她是貝嫂之前從Celine挖過來的,也難怪一直有人說貝嫂的風格和Celine差不多。
所以,你最希望誰能接手Celine呢?當然,大部分人應該還是希望不換設計師。至于Phoebe Philo下一步會去哪,還沒有確定的消息,有傳言說她會休息一段時間,也有傳言說她會去Burberry,大概,是因為離家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