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是我國紡織生產重鎮,上下游加工配套產業布局集中。連日來,因為受上海等多地疫情影響,周邊物流嚴重受阻、勞動力不足、原材料短缺、成品出貨困難等現象十分普遍;加之人員出行受限無法到崗,不少生產企業停業。春節過后,紡織人好不容易期盼到原材料價格明顯回落,市場也日趨平穩,本想擼起袖子大干一場,然而疫情的肆虐,給剛剛進入復蘇的行情帶來一場“倒春寒”。
現狀:物流受阻生產被困
在江蘇蘇州從事染化料助劑業務多年的一位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紡織報》記者,春節過后,華東地區的紡織印染企業及相關的紡織化工企業陸續順利復產復工,生產及運輸也都基本順利。2月中旬到3月中旬,棉針織、棉家紡、化纖針織絨類及色織類紡織印染企業都迅速恢復生產,加工企業的開機率較高,訂單已基本排到5月。
2月13日蘇州疫情突然暴發,貨物運輸因此受到影響,物流成本開始小幅上升。盡管周邊紹興、無錫等地疫情局部反彈,直至上海3月初疫情暴發時,公路運輸和商業人員流動仍基本正常,紡織印染企業尚未受到大的影響。
但是3月10日后,情況急轉直下。上海疫情的擴散使蘇州、無錫、南通、嘉興、杭州等周邊地區迅速做出一級響應。這些地區都是紡織生產和貿易重鎮,物流受限使紡織、織造、印染企業所需的各種原材料開始出現嚴重短缺。這位負責人表示,無錫和蘇州的紡織印染企業上下游向來聯系緊密,紗線、坯布、染料及紡織化學助劑等生產物資如果出現臨時短缺,所在區域及周邊企業通常會相互調劑及時補給,產業鏈完整優勢明顯。但是,公路運輸受限以后導致的原材料短缺,企業正常生產所需原料供給不足,無法接單。
另一紡織重鎮浙江海寧,從4月6日零時起升格管控措施。硤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馬橋街道全域按管控區要求進行管控,其他鎮按防范區要求進行管控。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的經編產業經濟總量占海寧市的60%,約占全國行業總量的20%。產業園內所有經編企業于4月7日全部停車,重啟時間待定。
在江蘇南通,據中國·通州家紡指數監測顯示,隨著春季氣溫轉暖,本應是外來客商入市采購的好時機,疫情蔓延使南通多地實施管控,道路封閉,導致外來入市采購客商減少。套件銷售基本靠線上下單和直播帶貨才得以維持。部分下單的客戶因物流運輸受限而取消訂單,快遞也只能發到有限的地區,嚴重影響產品交付,后續行情不容樂觀。
在江蘇南通家紡城微供市場,進出的運輸車輛較平時明顯減少,部分商家下午四點左右就關門歇業,行情低迷。市場銷售基本依賴線上訂單,線下訂單幾乎沒有。南通部分企業開機率下滑至60%~70%,部分員工居家、居廠實行“3+11”防疫管理,同時原料及產品運輸緩慢,企業被迫降低開機率。為了保銷售求生存,商家利用微商城、直播平臺等維持一些線上銷售。
除了長三角及周邊地區以外,中原地區的紡織生產也同樣受到影響。《中國紡織報》記者了解到,客戶主要集中在上海、江浙等地區的河北寧紡集團所受影響很大。一是訂單減少。3、4月份本是紡織印染旺季,但4月份訂單卻很少。如利潤較高的針織棉紗訂單,現在幾乎歸零;印染產品的訂單4月下降了1/3左右。企業的服裝客戶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廣州,上海等地快遞停運,交付客戶的樣品無法及時送達,客戶不能及時確認直接影響大貨下單,導致訂單中斷。二是運費、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導致交通受阻,棉花、坯布、機物料等運不進來,上海港口封控導致產品運不出,運費漲幅達20%~30%,原材料價格上漲也非常明顯。三是人員出行受限,生產困難重重。最近,寧紡新區封控,400名工人居家,部分村莊和小區仍處于隔離狀態,近200名工人無法上班。此外,周邊部分服裝合作加工廠也因疫情管控無法正常生產。
在河南地區,《中國紡織報》記者在對新鄉白鷺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采訪中了解到,受疫情影響,內銷市場旺季不旺,主要市場開工率不足。對公司原料運輸受到直接影響。在20多天時間里,多次出現原料供應緊張局面,貨車需在高速口排隊等候10余小時才能順利下站。為此,企業多方努力協調,才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生產秩序。
新鄉化纖正在裝車將產品發往港口。
長絲5G+AGV搬運機器人正在工作中。
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受疫情影響,紡織主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成本上升,訂單減少,開臺不足。因疫情管控,物流受阻,企業生產所需原料運不進來,客戶產品運不出去。保產能穩生產是公司面臨的嚴峻挑戰。
克服疫情期間困難,為降低成本、解決難題,全國工人先鋒號、張輝創新工作室成員匯聚智慧,研究攻關措施。
企業組織并條工序女工開展包接賽,提升技能。
應對:加強研發做強線上
對于如何克服當前疫情對行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了解到,與產業鏈上游生產受限的企業不同,終端家紡和服裝等產品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疫情發生兩年多來,凡是抓緊發展線上或者精心布局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成品銷售企業,磨練出了應對疫情保增長保市場的經驗,減少對經營造成的不利影響。
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的疫情對于企業運營產生了較大影響,一是實體店銷售受客流減少而受到影響;二是快遞物流進出倉庫受阻,電商銷售不暢,疫情地區的顧客無法收貨,預計短期內這種現狀很難改變。
這位負責人談到,由于公司在全國各地都有倉庫,所以企業通過ERP系統加大調配,不斷優化派單邏輯,盡量把不同地區的倉庫調動起來,把貨品利用率提高,盡量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公司也在協調全國各門店的庫存,盡量做到全渠道發貨,使受限的倉庫盡量得到一些幫助。“希望疫情盡快得到控制,公司的整體經營盡早恢復正常。”這位負責人表示。
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贏家時尚表示,近期疫情反復沒有對生產帶來多大影響,供應鏈也還相對穩定,主要是實體店銷售受到了很大沖擊。比如深圳關店1周,上海關店時間更長,其他地區也因疫情陸續關店。幸虧公司在2020年年初時啟動了微商城,兩年多來,線上模式對疫情期間穩定銷售做了很大貢獻。目前,品牌銷售主要依靠小程序和微商城平臺來進行。
總部位于江蘇無錫的紅豆集團則通過加強供應鏈的柔性,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今年3月,紅豆集團深入推進“挖潛月”活動,保增長保銷售。紅豆居家在“3.8文胸節”期間,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實現銷售收入7774萬元。紅豆運動裝工廠加強智能化及倉儲物流改造,實現產品下線即發貨,通過工廠智能化改造生產周期縮短30%。
福建石獅市瑞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繼平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很多企業都措手不及,但是卻讓他們靜下心來,探尋開拓新的業務模式。作為紡織印染助劑研發、生產、銷售企業,業務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區域,公司近幾年不斷轉型升級,從過去的賣產品轉向賣品牌、賣服務。去年,公司一方面開設“瑞鷹云課堂”的直播模式,與業內人士探討產品創新,并開展相關培訓;另一方面,通過在線會議等形式實時保持公司與各地辦事處“零距離”溝通。通過這種方法,公司提高了客戶黏性,也爭取到一批新客戶。夏繼平告訴《中國紡織報》記者:“盡管受到泉州當地疫情影響,物流成本上漲4~5倍,物流運送周期從過去的3天延長至20天左右,但是今年一季度業績仍比去年同期上漲10%~20%。”






預期:寄望后市行情反彈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