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你焦慮嗎?對于不少服裝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焦慮的背后更是對各種現狀的手足無措。 新冠疫情持續阻止了流通,計劃好的銷售高峰沒有來?客戶流失嚴重 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嘗試拉群,不知道該怎么互動?別人家的天天在賣貨,自己卻毫無辦法?沒有了收入但費用需要支付? 以上種種問題,都帶給不少服裝人巨大的壓力,那服裝市場的現狀真的如此低迷嗎?
01
從數據看服裝市場
2021年的全國購物中心場均日客流較比2020年上升了10%,雖然還沒有2019年之前情況,但是在疫情后時代中,這種緩慢增長對服裝市場無疑是個好的信號。
2021年的購物中心數量在增長,更多商業體的出現,競爭在變大的同時,也驗證了整個實體市場已經很多活力。
原因是互聯網搶了我們生意?其實不完全成立。
按數據來看,雖然消費品的數量在增長,但互聯網的整個零售額增速較兩年前有所下降。疫情影響物流,很多店主為了避免損失都開始了超長預售,惹得很多消費者不滿。所以說,電商對實體經濟是有影響,但沒有搶走所有的生意,實體經濟依然具備一定得優勢。
02
無法下沉的人,無法理解下沉市場
03
當今零售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屏幕化
時代在變化,不能固化思維,用過去的方式去思考今天。過去實體服裝店的宣傳方式,常見的是門口吆喝、用顯眼的海報做宣傳,這樣就有機會吸引到人來人往的顧客。但現如今,這是一個屏幕化、數字化的時代,比起任何一個商業體或購物街,互聯網上聚集的人群才是最多的。當你覺得你的生意不夠好的時候,有沒有反省過你的品牌是否進入進入了消費者的屏幕,與你的顧客群體產生了觸點呢?
主力消費年輕化
90后最早一批人群已經32歲了,而最晚的99年也已經23歲了,而整個消費者的主力消費人群早已迭代,從以前的70、80,到現在90后作為消費的核心主流,在市場上發揮著巨大的潛力能量。如果你沒有抓住他們,也就是流失了最重要的那部分顧客群體。
想要留住90后消費者,就要了解90后消費者,據數據顯示,超七成95后愿意“為興趣愛好而付費”,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加自信,文化的包容性讓他們更容易找到自我認同,能夠讀懂90后,95后,并能為他們提供歸屬和認同感的品牌,就一定能贏得一席之地。

體驗經濟
要明白,線下比線上最為突出的優勢之一,就是無可替代的體驗感。

信息平權
過去因為經濟發展的限制,社會教育水平的不同,人們接觸的信息會存在差異化,但現在,我們生活于互聯網時代中,智能手機將信息獲取的門檻變得,世界變成平的,互聯網加速了信息的流通,打破了傳統模式下的信息壁壘。
在信息平權的背景下,人們接受信息開始共通,這給品牌的傳播給予更大的便利,對熱門話題的借勢將和更多人產生觸點,讓他們產生購買的動機。當然不同年齡層的人的偏愛的內容有所差異,因此要具體人群具體分析。
04
全時域品牌營銷方法論
服裝人都知道的一條公式:銷售額=(流量X成交率)X客單價,而我們要學會拆解每項數據背后的內容。用戶在哪、用戶是誰,新客成交、老客成交,每個客戶成交的來源又是哪里?不同人群,關鍵指標背后的邏輯不一樣。
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
一切的生意機會都從消費者洞察中來,以前消費市場上都是大眾消費品,別人用什么,我用什么。但如今,我國消費者的審美日趨多元化,購物體驗也在尋找差異化,消費需求更是逐步細分,品牌對顧客的認知也從過去強調的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或是一人千面的新高度。
從馬斯洛需求看核心用戶,我們從過去的溫飽階段到如今的小康甚至是富裕階層,而需求也開始向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過渡,實現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和精準化服務,才能為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消費的成交和復購。
打通產品和傳播的任督二脈
品牌=產品+傳播,通過傳播將產品賦予不一樣的意義,幫助用戶快速了解的用戶,傳播的意義,就是幫助建立消費者意識,塑造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
END
來源|格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