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端產業要素集聚
提升現代工業發展能級
——商丘市將開展創建新興工業城市工作
全面推進新興工業城市建設,鞏固和提升制造業基礎能力和現代化產業鏈水平,加快高端產業要素集聚,提升現代工業發展能級……為深入貫徹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高質量推進現代化商丘建設,近日,中共商丘市委辦公室、商丘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商丘市創建新興工業城市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位于商丘先進裝備制造園內的福田智藍新能源商用車生產項目的建成投產,對商丘市新能源車制造這一新興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突出“五大原則”
實現“五大目標”
據了解,《方案》提出了創建新興工業城市的五個基本原則和五個發展目標,這也為商丘市創建新興工業城市工作指引了方向。
“五大原則”分別為:突出創新引領發展、突出綠色智慧方向、突出新興工業生態、突出空間集聚集約、突出產業協同融合。
到2025年要實現的“五大目標”:規模效益明顯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高、產業結構明顯升級、工業企業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產業集群節約集約效應顯著。
4月18日,河南喬治白服飾有限公司西服縫紉車間的工人把裁好的布料夾到吊掛系統上,方便流水線上的工人選用。該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引進智能化吊掛系統,購置自動裁床、電腦上袖機、電動縫紉系統,生產效率提高15%,大大節省了人力。
實施“七大戰略”
推進新興工業城市創建
《方案》提出實施換道領跑、鏈式集群、數字化轉型、協同發展、創新驅動、產城融合、制度型開放等創建新興工業城市七個方面的戰略,加快推進新興工業城市創建。
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加快構建“3+4+N”現代工業體系。實施傳統產業提質發展專項,聚焦裝備制造、紡織服裝制鞋、食品3大優勢產業,大力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到2025年,營業收入分別突破2000億元;持續壯大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4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到2025年,營業收入分別突破1000億元;實施未來產業先導化布局專項,謀劃布局生命健康、碳基新材料、生物質新材料、石油基新材料、氫能與儲能、類腦智能、未來網絡、煤基醫藥中間體、元宇宙等未來產業。
實施鏈式集群戰略,全面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相結合,建立產業鏈“鏈長制”,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帶動中小企業良性發展,力爭到2025年,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家。
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加快傳統工業智能升級。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推動新興數字產業快速發展,每年滾動推動2000家中小企業上云,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到2025年,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0個。
實施協同發展戰略,打造與現代工業相適應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現代商務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打造與制造業相適應、特色鮮明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構建產業創新發展生態。以自主創新強引領,以開放創新聚資源,以協同創新增能力,搭建創新發展優質載體平臺,帶動全市創新發展,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倍增,總數在300家以上。
實施產城融合戰略,推進“2+8”先進制造業載體建設。“2+8”為2個高水平國家級開發區,8個高質量省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引導各縣(市、區)發揮優勢、錯位發展,加快形成分工合理、結構優化、良性互動的全市現代工業發展格局。
實施制度型開放戰略,推動對外合作拓展。堅持“市外即域外、市外即開放”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產業項目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引育更多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4月19日,技術人員在熱水器生產車間進行焊接作業。民權縣阿詩丹頓電器有限公司總投資20億元,可年產600萬臺電熱水器、300萬臺消毒柜等家用電器,年產值可達30億元。
落實“五大保障”
保駕護航新興工業城市創建
《方案》要求嚴格落實組織領導、政策保障、項目引領、要素支撐和監測評估等“五大保障”,為推進我市創建新興工業城市工作保駕護航。
加強組織領導。設立新興工業城市創建專班,建立市領導牽頭、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新興工業城市建設工作領導機制,為創建新興工業城市提供組織保障。
完善政策保障。圍繞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謀篇布局等方面,研究制定針對性扶持政策,形成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
突出項目引領。牢固樹立“項目為王”鮮明導向,將產業項目作為重中之重,圍繞自身特色產業發展,提升項目整體質量,謀劃和引進一批高質量產業項目。
強化要素支撐。建立工業土地收儲制度,推廣“標準地”出讓等模式,保障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
健全監測評估機制。按年度對新興工業城市建設情況進行動態跟蹤監測、監督檢查與評估分析,精準發現、深入分析、及時解決新興工業城市建設中的突出問題,適時提出確保方案順利實施的對策及建議。
2025年要實現“五大目標”
規模效益明顯提升
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高
產業結構明顯升級
工業企業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產業集群節約集約效應顯著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