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國新辦 中國網
編輯| 鄭玉冰
4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22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會上,振作工業經濟、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等紡織行業人關心的話題被重點提及,值得關注。
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提到: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認真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努力克服困難,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助企紓困、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系列政策,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靠前發力,總體看一季度工業經濟實現平穩開局,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我們主要采取了五個方面舉措。
第一,著力振作工業經濟。我們加強部門協作、部省聯動,統籌做好政策落實、保供穩鏈、助企紓困、預期引導等工作,推動工業經濟穩定恢復。從經濟指標來看,我們覺得有四個亮點,跟各位朋友報告一下。一是工業生產保持平穩,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個百分點,呈現逐季回升的良好態勢。二是制造業占比進一步提升,一季度為28.9%,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達到2016年以來最高值。三是工業出口帶動作用持續增強,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4.4%,已經連續一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四是制造業投資明顯回升,一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6%,比2021年全年加快2.1個百分點。
第二,持續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我們堅持紓困和培優兩手抓,著力打好惠企政策“組合拳”,推動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政策惠企、服務助企、環境活企多措并舉,統籌落實中小企業紓困幫扶系列政策,推動減稅降費、金融信貸、穩崗擴崗等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健全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工作機制。加快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研究制定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認定管理辦法,啟動實施企業管理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組織開展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培育遴選,研究制定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計劃。一季度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高于整體工業1.3個百分點。
第三,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我們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
第四,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我們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部署,錨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加快數字化改造升級,努力提升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產業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縱深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組織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啟動實施2022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的項目已經超過了2400個。在穩步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實施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和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研究制定國家工業能效、水效提升行動計劃,支持重點高耗能行業企業綠色化技術改造,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組織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新公布一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引導支持新型顯示、能源電子、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
第五,積極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
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前兩個月工業生產的主要指標是好于預期的,但3月開始增速有所下滑,出現了下行的態勢。請問,工信部怎么看待當前的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促進工業穩增長?
羅俊杰: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工業經濟穩增長的各項政策舉措在持續發力。一季度工業經濟實現了平穩的開局,延續了穩定恢復的良好勢頭。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個百分點。當然,目前受國內外一些環境因素的影響,3月份工業經濟確實涌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比如產業鏈供應鏈出現堵點卡點、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也出現了一些困難、大宗原材料價格依然在高位波動等,導致了一些指標出現放緩,下行壓力加大。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恢復發展的總體態勢也沒有改變,提振工業經濟仍然具有堅實的基礎。我們相信,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是一時的困難、一時的問題,只要努力、同心協力去解決,一定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這個方面我們還有幾個很好的基礎條件:一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從容應對各方面風險挑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說這是提振工業經濟的一個堅強政治保障。二是去年四季度以來,陸續出臺了很多工業穩增長的政策舉措,都在陸續顯效。特別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實施組合式減稅降費、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擴大內需等政策紅利加快釋放,支撐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積累。三是我國工業發展具有很大的韌性和潛力,新發展格局也正在加快構建,產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固,新動能也正在不斷增強。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強前瞻性預判,做好跨周期調節,實施精準性對沖,著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努力實現二季度的平穩接續,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堅實支撐。有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緊抓實推動政策落地。要加強統籌協調,大力推動已出臺的振作工業經濟運行實施方案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若干政策落地見效。組織開展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綜合督察,將工業穩增長作為重點內容,按月通報各地區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壓緊壓實地方責任。同時,針對形勢變化,我們也在研究儲備一些工業穩增長的接續政策措施。
二是多措并舉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通過加強部省協同和跨區域協調,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加大重要原材料保供穩價力度,強化鉀肥、稀貴金屬等重點產品供應保障。繼續實施汽車芯片攻堅行動,全力提升芯片供給能力,推進龍頭企業強鏈補鏈,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要素保障等困難問題。
三是千方百計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我們將著力推動落實已出臺的助企惠企政策,深入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進一步幫扶中小微企業的政策舉措,營造有利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聯合有關部門開展涉企“三亂”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及時了解中小微企業的真實感受,扎實做好政策宣貫、精準幫扶等工作,著力提振企業預期。
四是加快重大項目投資挖掘新型消費潛力。推進制造業“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和項目的加快落地實施,支持一批節能降碳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引導基礎電信企業適度超前部署5G基站建設,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充分發揮投資拉動對沖作用。完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第四屆“雙品購物節”活動,培育一批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和示范項目,加快5G技術與能源、教育、文旅等垂直行業融合應用,大力挖掘消費潛力。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穩定經濟的重要支撐,請問工信部將采取哪些舉措,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幫扶服務,助力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羅俊杰:中小企業是整個經濟發展一個重要內容、重要部分,特別是服務中小企業方面,這也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應該說,服務是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工信部一直將健全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的效能作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培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有703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已經達到了392家,帶動各地培育省級示范平臺達到3800多家,省級示范基地2600多家。同時我們還支持全國101家開發區打造創新創業的特色載體,這些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積極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作用,帶動社會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切實幫助中小企業助企紓困和創新賦能,3月份,工信部啟動了“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也組織部署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骨干支撐作用,匯聚和帶動各類優質服務資源,組織服務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為中小企業送政策、送管理、送技術,穩定市場預期、堅定發展信心,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上周工信部印發了《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請問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還將重點部署哪些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應該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五年強調要發展工業互聯網。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各方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應該說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目前已邁過了萬億元大關。
今年一季度工業互聯網發展形勢喜人,為全年工作奠定了良好開局。一是發展勢頭持續向好。上周工信部會同19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成員部委,發布了2022年工作計劃,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舉措,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21個省區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將工業互聯網列入了今年的工作任務,進行積極部署,多地加快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二是行業應用不斷深化。一季度我們發布了123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和4個產業示范基地,打造了車間級、企業級、集群級等新標桿。從行業看,工業互聯網已經在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中得到了應用。從產業看,工業互聯網不僅促進了單個企業的提質降本增效,也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高效運轉。從環節來看,工業互聯網已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廣泛應用,特別是5G正在向生產控制環節加速延伸。三是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一季度,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國際根節點、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75個項目建成投入運行,全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總數達到了2400個。
總的來看,我國工業互聯網仍處于發展的關鍵期,產業發展還面臨一系列真難題、新課題,亟需發揮政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去突破。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加快工業互聯網提檔升級,重點是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啟動新項目,打好強鏈補鏈的“攻堅戰”。實施新一輪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強化關鍵技術產品短板攻關,提升平臺技術供給質量,促進設備、系統的互聯互通互操作,同時加強創新載體建設,積極打造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二是增強新基建,下好數字經濟的“先手棋”。適度超前推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提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標識解析體系、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等重點設施效能,擴大區域、行業、領域覆蓋面,提升服務企業數量,促進工業互聯網數據流通、有效利用和安全保障,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三是拓展新應用,打好融合創新的“團體賽”。推動工業互聯網與細分行業融合,加快新模式新業態推廣,打造5G全連接工廠標桿,挖掘產線級、車間級典型應用場景,促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園區,開展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促進千行百業、千園萬企加快數字化轉型。
四是研究新政策,用好支撐發展的“組合拳”。針對產業發展存在的現實挑戰,研究更加“解渴”的實招硬招。拓寬融資渠道,深化產融合作,引導產業投資基金等各類資本加大對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強化校企聯動、產教融合,加強工業互聯網實訓教育,構建多層次的人才體系。
CNBC歐洲臺記者
近期有企業家稱,如果上海和周圍供應鏈5月不能復工,工業涉及上海供應鏈需要全部停工。有關部門前幾天發布復工復產指引,請問工信部對供應鏈情況有何分析?在疫情情況下,該企業是否有足夠合適的工作人員,使企業盡快復工復產以及避免供應鏈停產?
羅俊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安全穩定大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近期大家也都從各種媒體上看到,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出臺相關的政策舉措,要求全力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協調解決制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突出問題。昨天上午,國務院又召開了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電視電話會議,部署了當務之急的十項舉措,這些舉措都是一些實招硬招。比如,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全國互認,實行“即采即走即追”的閉環管理,建立重點產業和外貿企業白名單等,要求實現“民生托底、貨運不斷、生產不停”。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民生要托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循環”的工作要求,抓實落細各項舉措,推動重點工業企業穩定生產和復工復產,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一是多措并舉,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
二是優化服務加強通信大數據精準支撐。
三是持續發力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四是從嚴從實抓好重點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供應保障。
封面新聞記者
此前工信部曾表示,今年擬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請問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下一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計劃是怎樣的?
羅俊杰: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的戰略性舉措。這是我們工業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中小企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多次指示要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百十萬千”的培育計劃,“百十萬千”也就是我們要努力在“十四五”期間,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小巨人”企業和千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切實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落實落細。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相關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梯度培育力度。今年,“小巨人”企業我們準備再培育3000家左右,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5萬家左右,我們將聯合財政部再支持一批“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們正在完善“小巨人”企業的認定標準,計劃5月左右啟動第四批“小巨人”企業培育認定工作。我們一直認為,培育工作首先要依靠市場的力量,只有市場才能把有潛力的企業識別和發掘出來,給予技術、資金、人才等各種深入的專業化支持。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市場優質服務供給,提供政策保障,營造良好環境。總的來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的關鍵是要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把握好這個關鍵,優質企業自然會涌現出來。
二是圍繞產業鏈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實施“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通過政策引領、機制建設、平臺打造,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對中小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放技術、市場、標準、人才等創新資源,引導大企業通過生態構建、基地培育、內部孵化、賦能帶動、數據聯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業典型融通模式,激發涌現一批協同配套能力突出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三是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必修課。我們將加強政策引導和經驗推廣,總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熟模式和路徑,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標準及評價模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制定重點細分行業、領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案例和手段工具。鼓勵各地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引導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降低轉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