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紡織工業正進入爬坡過坎,加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綠色發展作為全球共識,已深刻影響產業的成本結構、競爭優勢與價值邏輯。堅持雙碳目標戰略導向,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是構筑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未來話語權的重要支撐。
2022年4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聯合啟動了以節水增效、節能低碳、資源循環為內容的紡織行業綠色發展勞動競賽,在“十四五”期間,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努力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充分煥發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為推動紡織行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為更好地服務紡織企業,保障2022紡織行業節水增效勞動競賽順利開展,4月28日,在競賽主辦單位的指導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和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紡織工作部聯合組織召開了“2022紡織行業節水增效勞動競賽線上培訓會”,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職能部門及專業協會、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相關領導、授課專家和紡織企業代表近200人在線參加會議。本次培訓得到世界自然基金會、成都億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嘜絡制造業全價值鏈服務平臺等單位提供的技術支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程晧表示,節水增效勞動競賽是落實紡織強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通過組織動員紡織企業開展達標競賽、對標學習活動,選樹一批政治素質好、技術水平高、創新驅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在節水增效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的紡織企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希望通過開展節水增效勞動競賽,推進企業對標達標和持續改進,推動紡織產業鏈高效、清潔、協同發展。他還指出,后續還將陸續開展節能低碳、資源循環兩個領域的勞動競賽,積極踐行“雙碳”行動,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二級巡視員呂杰對競賽活動提出了幾點要求,一要重視職工的主體地位。將競賽延伸到車間、班組等生產一線,廣泛開展職工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二要發揮競賽的聚合效應。通過競賽總結宣傳和推廣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的交流和轉移轉化,加快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三是各級工會組織要發揮推動作用。將競賽與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和安全健康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工作相結合,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副處長董廷尉詳細介紹了節水增效勞動競賽的時間節點、申報程序、申報要求以及注意事項等內容,對申報企業關注的一些問題做了梳理解答。
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楊愛輝介紹了紡織行業綠色發展服務平臺(FAIS)水效評估工具,即通過依托便捷的線上流程,引導企業建立完善填報程序,并采用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為企業提供自評診斷服務,疊加專業可靠的解決方案矩陣,推動工廠獲得可持續的管理和改進。
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王來力對紡織工廠水效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深度解讀,該體系是節水型企業評價的技術依據,包括定性評價指標和定量評價指標兩部分,其中定性評價指標又涵蓋基本要求、水效管理制度、治污減污與污水資源化、節水技術應用、標準參編與獲獎、管理體系實施等6項一級指標和34項二級指標;定量評價指標包括單位產品取水量、水重復利用率、用水綜合漏失率等7項二級指標。
成都億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張莉全面介紹了FAIS水效評估工具和模塊構成,并從實操層面就系統注冊、信息填寫、結果呈現等進行了現場演示,并就重點注意事項進行了說明。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資源配置與管理研究室副主任王小軍認為紡織行業建設項目布局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需從產業政策、取用水、廢水排放等方面進行綜合論證,重點介紹了紡織企業水資源論證過程和影響分析,并對水平衡測試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做了詳細說明。
嘜絡制造業全價值鏈服務平臺總經理劉一峰從企業制造力、應變力和融通力等3個方面分享了紡織企業如何建立和完善自身競爭力展現體系,通過打造紡織工廠“產品VS能力、綜合VS分類、語言VS多媒體”競爭力三維展現,依托抖音、B站、YouTube等“公域平臺”和行業媒體、展會等“專業平臺”,著力提升企業影響力和傳播力。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