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自2020年9月,中國宣布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推進,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正逐漸成為全行業的共識。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所言,以綠色低碳循環為特征的新經濟形態已為紡織產業明確路徑,行業企業要以剛性制度要求確保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關系著產業安全的基礎與根基,決定著產業發展的底蘊和后勁。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和《“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促進紡織行業企業在雙碳背景下高質量發展,5月1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指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與山東紡織服裝行業協會聯合主辦,世界自然基金會協辦的“節能服務進企業”系列活動暨紡織行業雙碳培訓會在線舉行。本次培訓主要圍繞紡織行業雙碳政策,企業溫室氣體核算,科學碳目標設定及可再生能源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探討和交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建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程晧、WWF上海區域項目主任任文偉、WWF區域項目總監(上海)王倩、江蘇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BIPV模塊全國負責人余星以及來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各職能部門及專業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等相關領導,和紡織服裝上下游相關企業代表兩百多人在線參加了本次活動,部分紡織企業開設了分會場。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低碳項目負責人張中娟主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在致辭中首先感謝工信部節能司、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以及WWF對本次培訓會的支持,并預祝培訓會取得成功。他指出,本次培訓交流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政策解讀,技術應用推廣,也有國際化成功案例的分享,是全行業一次非常好的學習和交流機會。2021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了紡織行業“十四五”時期對碳達峰、碳中和的框架性行動方案,明確了任務目標,提出了政策建議。他希望行業企業認真落實以下幾方面:一是應用先進節能技術提高節能效率;二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三要制訂行業標準評價體系;四要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五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劉建國致辭時介紹了山東紡織服裝產業具有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創新體系完備、集群效應明顯等特征,涵蓋了紡織工業鏈條上所有細分產業門類。在積極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紡織服裝行業也面臨著碳減排和綠色發展的新課題。為此,2022年山東省制定了《現代輕工紡織產業2022年行動計劃》。此外,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企業非常重視綠色低碳發展,不斷推進相關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發和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自2016年至今,山東省共有29種綠色設計產品、12家綠色工廠、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被工信部列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名單。他強調,碳排放“30·60目標”,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為推動全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山東將著力打造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金融平臺兩個行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來為行業全方位發展持續提供高端服務,助力行業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程晧做了題為《紡織行業雙碳目標與能源結構變革》的相關政策解讀。他分別從國家和行業相關政策、雙碳與能源的頂層設計、雙碳的戰略路徑、紡織碳達峰主要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享。自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以來,各地精準施策并推進落實。紡織行業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框架方案以高質量發展和履行環境責任為主題,以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產業低碳化水平,推動紡織產業鏈清潔、低碳循環發展。確立以碳達峰碳中和帶動紡織行業全產業鏈綠色發展為主導方向,建立和完善“雙碳”標準與評價體系,在能源高效利用、碳排放減量化、減碳與發展相協調、纖維再生利用等方面重點發力。能源結構變革包括煤、油的清潔化,降低一次能源的比重,優先發展水電,加強風電、光電建設,打造清潔能源走廊等。紡織行業可通過能源需求側、供給側雙向發力,提高重點用能設備能效,采用工藝技術節能,管理節能等主要措施,來實現行業的雙碳目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低碳項目負責人張中娟以《紡織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為題,就溫室氣體排放核算系列標準、紡織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2022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以及紡織碳達峰主要舉措進行了介紹。她表示,當前氣候變化影響日益顯現,全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緊迫性持續上升。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復蘇,是全社會面臨的時代課題。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核算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國標委自2015年起制定了12個細分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GB 32151.12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 第12部分:紡織服裝企業詳細介紹了紡織企業如何進行溫室氣體核算。標準中對于紡織企業排放源進行了分類,主要包括燃料燃燒排放、過程排放,以及購入和輸出的電力、熱力排放等。為了更好地應對溫室氣體排放,踐行“雙碳”行動,未來環資委在節能低碳方面將重點推廣可再生能源、低碳技術在行業的應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系統、探索紡織行業綠電試點示范;建立電網與行業合作的商業模式;研究紡織“雙碳”路徑研究,紡織產品碳足跡研究等方面。WWF區域項目總監(上海)王倩以《價值鏈的雙碳行動與國際接軌-科學碳目標與可再生能源應用》為題進行了分享,并重點介紹了目前雙碳項目“可持續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背景,當前全球行動中紡織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她介紹,目前全球共有158家紡織品牌和企業設立了科學碳目標。截至2022年4月24日,大中華區有147家企業加入倡議,44家完成目標審核,9家承諾凈零目標。她詳細介紹了科學碳目標的評估任務、減排倡議標準與建議、目標設定流程等,并分享了開云集團、李維斯、Skunkfunk等紡織服裝企業的獲準目標示例。在介紹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時,她詳盡描述了SBTi標準條件,并就服裝鞋類行業價值鏈排放、品牌商排放量、供應商排放量,同時針對外購商品和服務、售出產品的使用等分類進行了講解。她強調,“碳中和”的目標是將通過能源結構轉型、模式升級、能效提升、碳捕捉與儲存技術發展來實現,其中綠電引導下的能源結構轉型是最大貢獻者。未來,WWF將繼續鼓勵公眾支持和參與氣候行動,加速中國的低碳轉型,使全球邁向可再生能源驅動的未來。江蘇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BIPV板塊全國負責人余星就《紡織行業可再生能源應用(光伏篇)》進行了介紹。隨著中國“雙碳”計劃的制定,光伏能源時代已悄然來臨,科技巨頭紛紛入局清潔能源。與此同時,國內碳交易市場步入正軌,不僅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雄安站還達成了首筆國際綠證業務。在各方面因素促進以及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光伏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他介紹,中國作為全球光伏行業中占比規模最大的國家,硅料、硅片、組件等四大環節中資企業占比全部超過50%,設備不但全部國產化,產量也占了全球7成,有很強的技術、成本和規模優勢。預計到2035年,我國光伏發電量將成為所有電源類的第一位,起裝機規模達到30億千萬,全年發電量3.5萬億千萬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8%。結合紡織企業光伏發電案例和企業優勢,他還就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進行了介紹,他透露,為推動BIPV發展,目前18部委聯合發文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最高補貼0.4元/度,14省市發布BIPV綠色建筑政策,BIPV風口已來。作為此次活動的協辦單位,WWF上海區域項目主任任文偉總結發言時表示,此次培訓內容豐富,緊貼行業、企業實際,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指導性。開展“節能服務進企業”暨紡織行業雙碳培訓會,可以幫助行業、企業彎道超車,實現新賽道、新賽場的領先,這個會議很有意義,今后還將繼續以不同的形式舉辦下去。他強調,實現“雙碳目標”任重道遠,需要全行業的持續投入和身體力行,這是挑戰更是機遇。踐行“雙碳”行動,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山東是紡織大省,在雙碳過程中大有可為,今后中國紡聯環資委、世界自然基金會將加大服務和對接,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