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內黃縣亳城鎮卡頓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自動化、智能化的機器設備,一個個神采奕奕,英姿颯爽,年輕漂亮的巧媳婦兒正在熟練地縫制手中的衣物,她們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手中的衣料上下翻飛,車間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環視車間,一個干練的身姿吸引了我的注意,她叫穆青利,身材高挑,打扮得體,舉止端莊,氣場強大,用“英姿颯爽”形容她最為貼切,她的氣質告訴我,她有著非同尋常的精彩經歷。
與其交談中得知,她今年已經53歲了,是內黃縣六村鄉穆六村人,家里離卡頓地工廠不遠,騎電動車20分鐘就能到,每天做好早飯,做完家務后,她一路沿著綠油油的麥田趕往工廠,輕松又愜意。
年輕時的穆青利,非常喜歡服裝這個行業,19歲時,她拿著母親省吃儉用的50元錢“巨資”,前往安陽科技大樓學習服裝制版和裁剪,因為熱愛,她學的又快又好,學成歸來后,她憑著一腔熱血,一臺縫紉機開啟了艱辛又充滿希望的創業之路。靠著精湛的技術,獨特的眼光,開朗的性格,她吸引了一批鐵桿粉絲加入自己的團隊,在穆青利的精心籌備下,她初步組成了8人的工作室,精兵強將助推下,她們工作室做的風風火火,每次做出來的衣服都能吸引十里八村的姑娘們爭相追捧。
幾年后,為了追上潮流的步伐,青利再次到鄭州學習提升制版技術,然后,命運未再次眷顧這位激情滿滿的創業者,學習期間,她的老公不幸患上腦瘤,情深義重的青利為了給老公治病不得不放棄深造,放棄工作室,一心一意照顧老公,還好,在青利的悉心照顧下,丈夫逐漸好轉并痊愈,但也花光了小兩口的所有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為了還帳,青利一邊照顧老公,一邊拼命的打工掙錢,她北上新疆摘棉花,南下安徽摘茶葉,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個家,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
去年12月,卡頓地正式在亳城鎮落地,穆青利重新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曙光,來到卡頓地智能制造公司與服裝再續前緣。在寬敞明亮的車間里,她充滿干勁,公司規模大,訂單充足穩定,她從不擔心掙不到錢,她認為卡頓地的工作性質非常適合農村婦女,不用東奔西跑的打零工,體面又穩定,有社保保障,還不耽誤照顧家庭、孩子,一舉多得,真正讓農村的留守婦女們實現了家門口可持續就業,豐富鄉村生活,實現人生價值!
在中國農村女性的身上,一直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她們維系著“小家”的和諧,推動著“大家”的進步;她們繼承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美德,開拓進取、拼搏奉獻。如今,“巧媳婦工程”為她們提供了廣闊舞臺,她們正勇立時代潮頭,展現巾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