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鞋服座談會的企業家有:浙江森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光和、浙江喬頓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應琴、浙江飄蕾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瑞東、溫州大象城國際商貿中心董事長陳龍秋、浙江迪亞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惠婷、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滔、康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鄭萊莉、巨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建中、德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榮岳、中胤時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秀華。
座談會前,劉小濤一行專程走訪了森馬集團、巨一集團,實地察看企業技術創新、人才引育、智能制造、品牌營銷等情況,充分肯定企業聚力創新發展、走在行業前沿的做法。
劉小濤在森馬集團實地察看企業創新發展和生產經營情況
與企業家交流時,劉小濤指出,持續做大做強鞋服產業集群,關鍵要加速提升層次能級。他勉勵企業強化龍頭引領,對標行業頭部企業,牽頭搭建研發平臺、產業聯盟等,努力當好鏈主型企業,賦能產業鏈發展。同時要樹立“供給創造需求”的理念,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需求新熱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后,劉小濤邀請鞋服行業協會及企業代表座談交流。與會企業家結合發展實際,圍繞產業集聚度提升、要素資源保障、產業鏈生態優化、專業人才引育、區域品牌提升等建言獻策。
浙江森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光和:
行業出路還是要瞄準
“特色產業”、“區域品牌”
溫州服裝產業集群還沒有打響區域品牌。未來產業的競爭,一定是產業集群的競爭!客觀說,溫州沒有像“北上廣深杭”那樣獨特的政治優勢和虹吸效應,因此我認為出路還是要瞄準“特色產業”、“區域品牌”。比如去年非常火的“曹縣”,就是在全國打響了“漢服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承包了全國70%的演出服和三分之一的漢服,不僅有效吸引人才,還激發了城市活力!
建議
二、要支持本土優勢企業做強、做大、做精。
三、建議在溫州挑選1-2個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品類,集中力量把他們打造成在全國、乃至在全球都有知名度的區域品牌。以區域品牌效應,虹吸更多高端人才和社會資源。
四、要寫好“溫商回歸”這篇文章。
浙江喬頓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應琴:
集聚產業優勢
助推區域品牌發展
只有區域品牌建設好,才能更好形成產業集聚、創造更佳氛圍活力,才能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激發更多就業創業,最終形成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圈,賦能溫州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建議
溫州西服是中國服裝“匠心智造”的代名詞,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是其他服裝發達區域不可比擬目前無法超越的品類。近年來,溫州女西服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并贏得良好口碑,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將西服作為優勢品類,把溫州定位為“中國西服之都”,形成集聚態勢。同時借勢中國服裝協會等國家級行業組織,引進“中國紳裝節”,并申請將溫州作為永久會址,每年舉辦,持續推進。由此為區域品牌建設奠定堅實根基。
二、集聚產業優勢,助推區域品牌發展。
以西服品類為核心的時尚定制已成為溫州的優勢,通過時尚定制為抓手推進溫州服裝區域品牌建設,以點帶面賦能其它品類發展,因為時尚定制是品牌化、數字化、個性化的融合體現,還能延伸到職業裝、校服、勞保服領域,從而實現時尚全品類產品的覆蓋。建議通過全國巡展、國家級論壇、專業發布會等形式進一步深化打造專屬IP,并在全國宣傳推廣,全面推進和擴大溫州時尚定制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賦能溫州服裝區域品牌的建設。
區域品牌的高質量推進需要抓手、更需要集聚、還需要借勢。有一股勢是我們溫州獨有的,那就是強大的在外時尚溫州人。之前我們因為沒有區域品牌的賦能,沒有契機將這股強大資源鏈接起來,通過區域品牌的建設嫁接,聯動內外溫商協同發展,就能創造出更多合作機會,孵化孕育更多的企業品牌,進而推動消費品牌的成長、實現全行業內外聯動發展。
建議
?
二、重視專業市場規劃建設。
?
三、重視展覽展會節慶活動。
建議
二、抓住“從事‘5+5’產業的人才數量明顯增加,制造業從業人員占比達到50%”的契機,立足溫州本地高校、職院、技校等,加大試點示范園區培育。
浙江迪亞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惠婷:
助力企業招工,降低勞動力成本
建議
二、政府要想辦法集聚服裝專業技術人才,引領大學生和專科生從事一線技術工作,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
?
我們要堅定信心,把握行業規律,找準特色優勢,在做強、做精、做到極致中實現產業發展新飛躍。當前尤其要強化助企紓困,抓好暢鏈保供,用足用好政策紅利,全面落實“溫30條”等惠企措施,“一鏈一策一方案”精準解決困難問題,政企攜手克難攻堅、化危為機。
?
劉小濤強調,推進鞋服產業振興,要著眼長遠,強化專班服務、政企聯動,一步一個腳印重振雄風、再創輝煌。
信息來源:溫州市服裝商會、溫州發布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