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4月初至今,國際棉花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一倍,紐約棉花期貨價格一度漲至約158美分/磅,不斷刷新著近十年來的新高。
與此同時,國內棉花期貨交易價也即將突破22000元/噸的大關。
那么,國際棉價大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國內外的高棉價還將持續多久?對棉紡織企業生產經營又會產生怎樣影響??
國際棉價的持續上漲,讓紡織人不禁大呼“瘋狂的棉價”。瘋狂的棉價背后,必然有著諸多因素的影響,但占據主導因素的還是棉花的減產。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該國的棉花主產區——德克薩斯州的棉花產量約占美國棉花總產量的一半。當前,德克薩斯州正遭遇著極端干旱天氣,干旱范圍是11年來最大的,且干旱情況有可能進一步變糟糕。由于降雨稀少,德克薩斯州的棉花被大范圍棄收。據美國農業部門預測,本年度美國棉花棄收率同比增長一倍多,產量大幅減少。與此同時,由于烏克蘭危機導致的糧食短缺,美國減少棉花種植增加大豆種植的預期也在進一步推高行情。
不只是美國,全球棉花第二生產國、第三出口國——印度,其棉花市場也于近期出現了新變化。印度棉花協會最新公布的棉花供給數據顯示,本年度棉花供應總量為722.7萬噸,環比下降了2.71%。由于印度國內棉花生產低迷,籽棉、皮棉價格一路上漲,創歷史新高,也造成了印度國內服裝行業通貨膨脹嚴重。為抑制當地棉花價格上漲,印度相關紡織協會建議政府停止出口。印度最大棉花出口商也已經宣布停止向中國出口棉花。當前,印度已經出現了為彌補國內的供應短缺而增加海外采購的苗頭——印度政府4月宣布,在9月底之前撤銷棉花的進口關稅。中國棉花協會信息部主任王丹表示,美棉的歉收以及印度減少棉花出口,造成了全球棉花供應的短缺預期,預計國際棉價短期內仍將繼續處于高位。世界銀行近日在其報告中亦表示,預計2022年棉花價格將上漲近40%,隨著天氣情況的改善,2023年將回落6%。自2020年4月以來,國內棉花價格一路上漲。2020年4月2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為11105元/噸,兩年之內上漲了一倍。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棉價在一個月內上漲近10%。但今年以來,國內棉花期貨價格保持基本穩定。作為全球最大棉花生產國與棉花進口國,2022年,我國棉花春播形勢良好。中國棉花協會調查顯示,全國大部分棉區水熱條件較為適宜,利于棉花播種和生長發育。新疆大部分棉區棉花4月末出苗,出苗期早于常年。王丹表示:“由于進口配額等限制,國際棉價和國內棉價聯動并不特別緊密,但是由于國內棉花庫存偏低,棉紡織品出口受益于人民幣貶值,預計未來國內棉價沒有明顯下跌的基礎。近期進出口不暢、物流不暢等因素限制了棉花的供需和生產,但預計未來隨著疫情管控逐步優化,棉花市場會進一步正?;!?/strong>當前,國內棉花市場最大的特點是需求持續低迷。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業產能利用率僅為78.2%,低于上年同期0.1個百分點。而從二季度開始,紡織業下游訂單不足的現象開始變得明顯,這和國內疫情反復、物流運輸不暢、消費者對服裝需求疲軟有著直接的聯系。如果說供給端出現短缺是助推棉花價格上漲的主因,那么需求端的萎靡讓全球棉花市場短時間內難以走出困境。國際俄烏沖突、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依舊緩慢,市場對棉花消費恢復的預期持續減弱,國內不少紡紗企業訂單稀少。那么棉價在未來會持續保持高位嗎?王丹認為,國內棉花現貨價格整體較為穩定,但同樣面臨困局。由于棉紗市場清淡,棉花銷售遠不及往年。面對國外高棉價,國內棉價下跌空間有限,目前國內棉花市場呈現高價與低銷的尷尬局面,紡織產業上游和下游出現一定程度的脫節,成本較難傳導,而最終需求端的萎靡也會抑制棉價的進一步上行。展望遠期,雖然大宗商品價格依舊處于高位期,但隨著美聯儲一次次加息和縮表,通脹有望被抑制。當棉價回歸理性時,也是整個行業重新步入正軌的時候。當前,部分軋花企業小量拋貨,貿易企業接貨謹慎,紡企逢低采購,多為原料低庫存下的剛需采購,市場行情仍顯疲弱。據了解,4月下旬以來棉紗消費市場恢復不明顯,江浙地區中小棉紡廠、織造企業通過限產、停產等多種方式應對紗、布庫存率上升的風險,但與OE紗、40支及以下支數棉紗不同,50支及以上棉紗報價、成交價則連續企穩,表現相對堅挺。因歐美品牌服裝企業、采購商對新疆棉花產品進口禁令執行趨嚴,企業出口訂單只能采購美國皮馬棉、埃及吉扎棉、以色列皮馬棉等應對,成本上升比較明顯。從棉紗報價及成交價看,目前紡紗廠產銷利潤偏低甚至出現“倒掛”的現象仍比較普遍。據了解,河南地區半精梳40支純棉紗銷售價31000元/噸,新疆機采棉價格22000元/噸,按照棉花和棉紗1:1.35比例計算,企業每紡1噸棉紗虧損約500元~1000元。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生產積極性較低。如今,雖然國內疫情因管控得當,得到明顯好轉,但疫情帶來的影響卻不能馬上消散,部分客戶下單欲望驟減,需求依舊萎縮。為緩解庫存壓力,部分工廠開始低價拋售庫存,一些紡紗企業對后市的心態也比較悲觀。一位不愿具名的紡紗廠負責人介紹,現在企業開機率維持80%以上,棉花庫存半個月左右用量,棉紗庫存量偏高,銷售面臨很大壓力。而周邊紡織企業,有的開機率不到50%,為降低生產成本,因峰谷用電差價較大,全部安排白班休息。還有的企業為留住員工,即便產銷壓力大,也盡量排單生產。此外,據一家河南紡紗企業反映,目前混紡紗銷售良好,下游布廠訂單較多,主要是混紡紗成本遠低于純棉紗,下游企業出于降低成本考慮,更愿意使用混紡紗。在疫情防控和高棉價影響下,預計紡企還將承壓運行。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