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有靈性、有活力,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強,區域經濟才會強。”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日前表示,將堅持紓困與培優相結合。
6月1日,工信部印發了《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評價或認定標準。
提出加快構建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進一步增強中小微企業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
優質中小企業是指在產品、技術、管理、模式等方面創新能力強、專注細分市場、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由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組成。創新型中小企業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是優質中小企業的基礎力量,培育目標是100萬家左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是優質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培育目標是10萬家左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于產業基礎核心領域、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核心力量,培育目標是1萬家左右。
《辦法》明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評價或認定標準。其中,創新型中小企業評價標準包括創新能力、成長性、專業化三類6個指標,滿分100分,企業得分達到60分以上即符合創新型中小企業標準。考慮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優質企業培育的廣泛基礎,標準設置不宜過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準包括從事特定細分市場年限、研發費用總額、研發強度、營業收入等基本條件,并從專、精、特、新四方面設置13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滿分100分,企業得分達到60分以上即符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標準。考慮到各地企業發展水平差異,在堅持全國統一標準的基礎上,留有15分“特色指標”由各省結合本地特色進行設置,既確保企業水平總體上大致相當,又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標準圍繞專、精、特、新以及產業鏈配套、主導產品共六個方面,分別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標,考慮“小巨人”企業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排頭兵,被認定企業需滿足全部指標要求。
工信部表示,工信部不委托任何機構開展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評價認定相關的培訓、咨詢、輔助申報工作,企業只需按要求如實填報提交相關材料即可,不收取任何費用,也沒有任何特殊捷徑。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