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步履不停。6月7日至8日,信陽市時尚紡織工作專班一行趕赴南陽市,考察學習該市紡織產業全產業鏈格局經營情況,走訪了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羅蒙服飾有限公司等企業,為推動信陽市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積累了經驗。
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信陽全市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90家,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14.9%。壯大紡織產業,進一步形成鏈條和規模優勢,是實現信陽產業綠色崛起的重要方面。在年初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上,信陽市委提出了壯大時尚紡織產業,三年實現1000億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市委成立了時尚紡織工作專班,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盧錫恩擔任專班牽頭領導。
專班成立后,盧錫恩多次召開專班會議,明確職責定位、任務分工、思路方法等。"專班是處在第一線的野戰軍,要聚焦調查研究,聚焦目標任務,聚焦牽線搭橋,聚焦壓實責任,聚焦解困紓難,聚焦督查考核,真正彰顯‘專’的智慧、發揮‘專’的優勢、實現‘專’的效果。"盧錫恩在專班工作推進會上強調。
3月,盧錫恩帶領專班人員到淮濱開展調研,指導幫助淮濱縣同平煤神馬集團對接合作,搭橋百邦物流到淮濱縣考察,為專班開展牽線搭橋做出了示范。
在牽頭領導的關懷指導下,紡織專班按照"六個聚焦"的要求,下功夫、做文章、出實招,圍繞前端引進長絲織造,中端補齊染整產業鏈中存在的短板"七寸",先后來到淮濱、固始、息縣等實地查看全市紡織服裝5個重大項目建設進展情況、8家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收集了解紡織服裝產業全鏈條信息30余條,提出專班工作意見建議2條,助推紡織服裝產業發展駛上"快車道"。
風勁一帆滿,砥礪正當時。面對疫情的沖擊,專班努力為企業解困紓難,協同配合工信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解決企業在土地、金融、用工、交通、原材料、水電暖燃等方面的難點堵點。目前,淮濱縣位于淮濱港配套碼頭的長絲產業前置倉已部分建成投用;固始印染園項目第一期已開工建設;兩縣新招引的尼龍紡織企業逐步增多。隨著長絲織造、后道整理、印染項目的加快實施和滌綸絲向尼龍6絲的加快升級,信陽紡織產業鏈的兩端將實質拉長,中端將實質變強。
在市縣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紡織服裝主營業務收入實際完成67.16億元,同比增長43.08%,實現了"開門紅"。截至5月底,淮濱、固始和息縣共新增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5家。
壓實責任,才能激發活力。今年以來,專班按季度對縣區工作情況開展督查考核,以開展三縣區壯大時尚紡織產業大比武活動為抓手,聯合工信局制定實施細則,對獲獎縣區和優秀企業家在全市媒體上進行宣傳、表揚,激發企業家干事創業積極性。
"我們要繼續堅持目標導向、支撐導向和鏈條導向,主動‘走出去’,積極‘引進來’,圍繞供應鏈、要素鏈、銷售鏈,強化各要素保障,提升招商質量,延鏈補鏈強鏈,優化產業布局,為實現信陽市‘1335’工作布局,提供更多更強支撐。"盧錫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