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政府在扶持“專精特新”企業方面頻頻出臺政策,尤其是建立了財政補貼、風險補償、風險共擔等機制,引導金融資源向科創領域集聚,提升銀行對該類企業的貸款意愿。因此,“專精特新”企業也成為不少銀行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增速較為迅猛。在政策紅利之下,銀行對于這類企業的高成長性也非常看好。本文摘選了部分從金融角度對“專精特新”企業審核、融資的政策解讀,以供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參考。
為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需要如何創新體制機制?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銜接配合?就相關問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前不久接受了媒體采訪。
問:當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銀行支持這類企業需要做哪些體制機制上的轉變?
曾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多數規模較小,且具有“兩高一輕”的特點,即高技術投入、高人力資本投入和輕資產,需要大量長期性資金投入,但由于這類企業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前景存在不確定性,風險相對較大,又缺乏合格抵質押物,因此從銀行獲得貸款比較困難。
為滿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貸需求,需要銀行根據企業經營特點創新傳統風控手段。首先要組建專營機構或服務團隊,制定差異化考核政策,加強對“專精特新”貸款戶數、金額、產品覆蓋面等方面的獎勵,提高科技金融在關鍵指標考核中的權重,同時設置相對寬松的不良容忍值。其次,要運用專業評估技術,利用大數據平臺,整合工商、司法、投資、專利等多渠道信息,對企業風險和金融服務需求進行更為精準的分析與畫像,從前端提高風險識別與防范能力。此外,要結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點與發展生命周期,設計“弱擔保、弱抵押”的信貸專屬產品,如知識產權質押、訂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以及擔保貸等。
問:單一融資方式往往難以滿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各類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銜接配合,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曾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行業、規模、發展質量等方面差異較大,金融機構需要滿足不同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應從以貸款為主的服務模式,升級為“商行+投行”、“債權+股權”、“融資+融智”的綜合化、全方位投融資綜合服務。此外,很多企業都置身于產業鏈供應鏈中,需要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精準提供企業所需的個性化資金需求。
比如投貸聯動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商業銀行負責對科創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風險投資機構則對科創型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雙方可以在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聯合建立風險控制機制,包括事前風險評估機制、事中控制機制以及事后退出機制,以有效控制各參與方風險。在實踐中,有些地方政府通過成立引導基金、科技型企業擔保基金、風險補償基金等,分散融資風險,增強市場活躍度,提升投貸聯動模式融資效率和服務能力。下一步,應逐步建立、完善擔保、補償基金的資金補充渠道,進一步細化對擔保補償基金的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撬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專精特新”領域。
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不少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下一步在知識產權評估、登記流轉和處置等方面需要做哪些工作?
曾剛:首先,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知識產權評估機制和規范的評估流程。目前,有些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價值存在低估現象。一些金融機構探索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進行知識產權評估,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以一系列量化指標評價企業持續創新能力,并對創新能力強、有市場潛力的企業給予差別化增信支持,解決科創企業僅憑財務指標難以獲取銀行融資的困難。
其次,要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我國知識產權交易不活躍,變現需要一定周期,價值波動較大,金融機構在企業違約時處置質押物較為困難,變現價格難以確定,這給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帶來較大的處置風險。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提高金融機構處置知識產權質押物的便利度。
湖北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達2300余家。“十四五”期間,湖北將圍繞“專精特新”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計劃培育1萬家左右“專精特新”入庫企業。為提供充足金融保障,近日,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聯合湖北省經信廳出臺《關于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做好金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出13條舉措。《意見》提出,積極增加有效信貸供給,力爭“十四五”期間“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專精特新”領域新增貸款350億元以上。融資渠道、融資產品將進一步豐富。《意見》強調,要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風險定價模型,積極開發符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貸款品種。深入推進制造業金融鏈鏈長負責制,強化對重點產業鏈的對接服務,共同搭建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平臺。人民銀行將專項撥付100億額度,運用“鄂微融”、“鄂創融”等專項政策工具,定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
近日,河南省工信廳聯合河南省發改委、河南省財政廳等7部門發布《河南省“專精特新貸”業務實施方案》,引導聚合省內外金融機構、創投風投等金融資源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授信額度上限5000萬元;合作銀行將按照不超過同期同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上浮30%投放貸款。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財政將統籌使用省級融資擔保代償補償資金池,用于“專精特新貸”風險補償。這種政府參與風險補償的專精特新貸,在國內尚屬首次。區別于其他類型的貸款,河南本次推出的“專精特新貸”并不需要資產抵押。合作銀行與企業可選擇三種模式開展“專精特新貸”業務,即:銀行直貸:合作銀行根據企業的資信狀況,直接給予企業一定金額的信用額度。銀擔合作:由合作銀行根據企業的資信情況,給予一定授信額度,合作擔保機構按照“見貸即保”的原則予以擔保。投貸聯動:按照“互薦、共享”原則搭建天使風投創投基金合作庫,由合作銀行面向合作的天使風投創投基金投資入股的高成長性企業給予一定授信額度。為了提升銀行對于“專精特新”企業的貸款意愿,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實施細則》,目前合作銀行數量達到15家。同時,山東省通過開發“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貸對接服務系統”,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項目庫,實行項目儲備庫動態管理。按照山東《關于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金融支持計劃(2022-2025)的通知》的規劃,政府力爭在2025年對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覆蓋率不低于75%,貸款規模達到2500億元以上。近日,廣州市政府出臺《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該方案明確表示,鼓勵企業參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競選,對新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每年安排3億元左右的資金,三年約9億元,確保該行動方案不打折扣落地見效。其中,政府將聯合銀行、擔保公司、服務機構,對“專精特新”企業發生的上市費用、貸款利息費用、擔保費用、數字化轉型費用,分階段按比例直接補助。由于政策加持,不少銀行將“專精特新”企業作為了目前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貸款規模增速迅猛。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發布的廣東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貸率為48.9%,貸款余額7058億元,同比增長32.1%;高新技術企業獲貸率為55.8%,貸款余額1.58萬億元,同比增長24.0%;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獲貸率為75.6%,貸款余額324億元,同比增長70.1%。政策性融資擔保、減稅降費、融資產品……上海松江區近日針對“專精特新”企業推出多項金融方案,為復工復產企業注入“活水”。
在上海松江區經濟委員會牽頭下,各職能部門拿出有力政策。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也推出各項舉措為“專精特新”企業服務,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為保供企業開啟授信申報及提款綠色通道;光大銀行上海分行為企業提供1-3年期流動資金貸款;上海松江民生村鎮銀行為”專精特新”初中期企業推出最長3年期貸款可隨借隨還等。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科技日報、中國經營報、湖北日報、大河財立方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