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讀
數字化浪潮下,各行業均在加速變革,園區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更需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

近日,華為結合超過500家客戶智慧園區的實踐經驗,發布了《未來智慧園區白皮書2022》。白皮書描繪了智慧園區“三階四級”演進路徑,闡述了以 ICT 能力重新定義園區網絡、園區中樞和園區生態,提出了智慧園區“規劃、建設、運營”一體化方法論。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社會新需求的驅動下,智慧園區也一直在發展和演進著,我們從智慧化程度的視角,把智慧園區的發展總結為“三階四級”。智慧園區1.0“初始級”的特征是智能化基礎設施基本構建,實現基于垂直系統打通的單點智能,如基于人臉識別的閘機通行、基于攝像頭的安防監控等,它們可以基于單系統提供相應的智慧化功能服務,目前我國大多數園區還處在智慧園區1.0階段。
園區1.0向園區2.0躍遷的本質是從傳統垂直系統架構向基于數字平臺的分層架構演進的過程,數字平臺是園區“發展級”的先決條件;而“發展級”向“成熟級”的發展過程是依托數字平臺,不斷積累數據、使用數據、完善服務的過程,當平臺能力、數據積累和應用發展到高級階段,AI融入園區的方方面面后,智慧園區將再次迎來質變,發展到智慧園區3.0階段,智慧園區將進入全新的階段,實現園區全要素聚合和全場景智慧,成為一個基于數據自動決策、自主學習、自我進化的有機生命體,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全新的服務體驗,為社會帶來新的價值。
智慧園區的發展與演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隨著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應用與深度融合,智慧零碳園區、全場景智慧園區、全生命周期生態共建等成為園區發展新趨勢。
-
智慧零碳園區:智慧零碳園區是建立在數字化全面賦能的智慧園區基礎上,在園區規劃、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中系統性融入碳中和的理念,以數字化技術賦能節能、減排、碳監測、碳交易、碳核算等碳中和措施,推動園區“源、網、荷、儲”云化統一管理和調度,促進園區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資源循環化利用、設施集聚化共享,實現園區內部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生產、生態、生活深度整合的新型智慧園區。
-
全場景智慧園區:全場景智慧是智慧園區發展的新階段,智慧園區的全場景智慧,不是一時一地的局部創新與智能,而是隨時隨地的全流程聯動;不是單兵突進的孤立應用,而是融合貫通的聚合服務,體現在數據融合、場景聯動、敏捷創新等方方面面,讓智慧可以呈現在園區的每個角落,實現對園區全域的精準分析、系統預測、協同指揮、科學治理和場景化服務;全場景智慧實現的核心支撐離不開智慧大腦、智慧應用、智慧平臺、智能聯接等層面的協同。
-
全生命周期生態共建園區:傳統園區建設要經歷項目規劃、建設、運維/運營等多個階段,并且已經形成了不同參與主體較成熟建設流程。智慧園區從建設理念和內容上有別于傳統園區,智慧園區在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很多環節的銜接與管理方式尚在摸索和完善過程中,包括運作機制、盈利機制、協同機制、價值評價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體系。在眾多利益相關方參與,對園區智慧建設經驗和技術能力越來越高的要求下,覆蓋全生命周期、多方聯動的生態化共建變得尤為重要。
園區的智慧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是從不確定性到確定性,將復雜對象簡單化、具體化、程式化的過程,涉及多層面的技術融合、服務聯合、管理聯動及實施協作,頂層設計的核心價值是從園區實際情況和業務發展需求出發,幫助園區所有者梳理和明確項目建設的三個核心問題,即“在哪里、去哪里和怎么去”,通過頂層設計實現智慧園區統籌布局“一盤棋”,自上而下推進智慧園區的建設和后續運營工作,最終實現智慧園區的“珠峰之旅”。
-
第一步,洞察與現狀分析,通過內外部現狀及趨勢的深度分析,識別園區智慧化建設過程中的實際痛點和需求,確定總體目標和愿景。 -
第二步,園區智慧化藍圖架構設計,并通過關鍵場景設計和用戶旅程串聯,細化解剖藍圖設計中涵蓋的智慧化功能點。
-
第三步,實施路徑規劃,分析約束條件和落地建設的資源需求,將藍圖總架構逐項、逐層分解,形成重點項目清單及投資匡算,確保實施規劃與總體目標、場景設計內容保持一致。
實現智慧園區建設的主要障礙不再是技術,而是思維和方法。在建設智慧園區的過程中,要從工程項目建設的視角,轉向數字化轉型的維度去思考、去籌備及建設。工程建設更多關注建設的內容、成本、周期;數字化轉型則更多關注建設的目標和業務價值。
智慧園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提升園區業務能力,將分散在各系統的數據孤島進一步整合,將已有的信息化成果逐漸統一到一個平臺,實現業務統籌管理及業務應用的快速開發及部署。技術融合、數據融合、業務融合仍是智慧園區建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智慧園區業態豐富,需求多樣,各種技術應用層出不窮,對于園區建設者,如何在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使數字技術能平滑演進支持業務的發展,成為每個建設者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智慧園區的建設中要堅持“主干穩定,末端靈活”的原則。以聯接和平臺為主干,以應用和弱電智能化系統為末端。應用的開發需要基于主干的平臺提供算力及數據,弱電智能化系統需要基于主干的聯接與平臺進行數據的融合。
智慧園區建設內容以業務為導向,通過ICT技術重新定義園區網絡、重新定義園區中樞、重新定義園區生態,推進園區數字化和智慧化進程。
運營是瞄準業務目標,圍繞業務流程開展的持續性、周期性的業務管理活動。
智慧園區的運營是園區全生命周期的落地階段,是園區服務提供、價值創造和智慧化賦能的實現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園區運營方需要圍繞業務場景,依托融合共享的園區大數據,開展持續運營,才能更好地使能智慧園區價值顯性化,實現建設目標。同時,通過運營的積累,持續迭代演進,創新業務場景,進而實現新的運營模式,使能智慧園區價值最大化。
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我們可以把智慧園區相關的運營工作,劃分為如下三個層次:
-
業務運營:以園區核心業務為對象的運營,如產業園區的產業招商、產業發展;會展中心的展位招商、展館布展;制造園區的日常產品供應、生產制造管理等活動。業務運營是以服務核心業務為目標。
-
園區運營:以園區安防、設施管理、能效管理等場景為對象的日常運營活動。通過智慧園區相關場景的運營,營造綠色、安全、智慧的園區環境,支撐園區相關主營業務的順利開展。
-
設備運維:以5G、網絡、數字平臺等ICT基礎設施為運營對象的運維管理活動,如保障日常辦公網絡的穩定運行等。通過設備設施日常運維,保障園區ICT基礎設施的穩定運行。
具體內容如下
轉載自:數據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