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我是1989年紹興縣職業教育中心第一屆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留校,當時是被作為學校第一批創業學生來進行培育的。受母親的影響,我從小對服裝有興趣,畢業的時候也就選擇了這個行業。當時很多同學都從事了別的工作,而我卻一直堅持從事這一行業。我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了服裝這一行就應該認真鉆研,學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成一行。
當時,紹興縣委、縣政府想要大力發展輕紡產業,于1988年成立了紹興縣職業教育中心,培養紡織、印染服裝等專業的人才。這些人才對紹興輕紡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我的事業起步于輕紡城,1990年左右,我在東升路老市場有一個裁縫鋪,一直經營到1999年。我還先后在兩個服裝廠當過廠長。
總投資1000萬元的博亞服飾智能化定制項目生產線
剛畢業時,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記得學校對面興越小區有位阿姨來做衣服,說這件衣服很重要,是出客喝喜酒穿的,結果試穿時衣服小了,阿姨狠狠地把我數落了一番,當時我滿臉通紅,難受極了,真想鉆到地底下去。后來我關起門,把衣服拆開,花了整整三天時間重新做好衣服,請阿姨過來再試穿,這個時候阿姨非常滿意,滿臉笑容地把我好好地夸贊了一番。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越挑剔的客戶,就越要敢于去面對。在以后的創業過程中,我也始終認為把越難搞定的客戶搞定了,做什么都不怕了。
對輕紡城“恨布不成衣”這種說法,其實大家有些誤解。從全國范圍來講,柯橋服裝的生產與貿易比例應該是不小的,尤其是服裝貿易這一塊。輕紡城的服裝產業,主要是在服裝的品牌運作和市場方向上存在一些差異。就省內的男裝而言,寧波和溫州品牌較多,但對柯橋而言,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品牌不占主導,服裝的國際化生產與貿易占比還是挺高的。另外,在國內其他地區的服裝品牌及生產企業,有很多創始人是紹興柯橋人。柯橋生產的服裝,在國內影響力不算大,但是在國際上,很多服裝是從我們這里出口的。
時任柯橋區陳豪區長在博亞服飾公司考察數字賦能全流程服裝定制生產線
紡織服裝產業關鍵在于產品定位。目前,我們博亞在做的服裝主要是定制,價格在2000元至10000元不等,2000~3000元的面料柯橋還是有的,但高于這個價格的面料需要進口。產業的布局問題和企業的發展定位跟周邊市場有很大的關系,哪類產品好銷,就生產哪類產品,這樣就會逐步形成當地的一種產業方向。近年來,柯橋區在定位上突出了打造“國際紡織之都”這一發展目標,也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對產業的整體提升是有很大推動作用的。
李雅建參加紹興文理學院“個性化服裝智能定制工程師班”開班儀式
以前我們公司是做服裝貿易、品牌加工的。早在10多年前,我就開始規劃做服裝的數字化。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把服裝數字化應用到服裝定制的生產和銷售上,通過四個數據化的融合集成,對服裝定制與銷售模式進行了新的改革,目前正在打造服裝定制的未來工廠。
第一,從產品數據化開始,我們使用3D技術,建立龐大的產品數據庫,把產品數據化應用到服裝定制,實時的單款設計整裝展示,即刻呈現想要的產品效果,進行確定。通過數據化產品對客戶需求的品類進行分類定義,根據客戶產品需求可以做到實時智能推薦。產品數據化還可以應用到品牌的貿易當中,在設計開發過程中,客戶可以同步在數字化產品中進行互動設計,實時、快速地滿足客戶訂單需求。
博亞公司車間一角
第二,人體數據化。拍照進行人體數據分析,可以更精準、更快速地將人體數據與版型智能匹配。通過對客戶拍照再輸入個人的喜好,做智能分析智能推薦,可以實時從千萬個款式中找出最匹配的款式效果排列篩選。通過“人、機+體驗”的流程,再用一套“試版衣”進行試穿,并進行專業化的四度審核。根據個人的體型特征、喜好、習慣等進行修正,形成一個完美的定制流程。
第三,技術數據化。我們高薪聘請技術人才,通過技術鉆研建立了一個技術數據中心。組建團隊研究市場上一些大品牌的流行趨勢并不斷調整,進行分類,設置版型結構、款式結構,形成數億種版型和款式的支撐數據。客戶能選到的款式,數據庫可以實時同步技術匹配,通過技術數據化,可以實現最大效益、最好效果、最低成本。
博亞推出的C2M模式的“華品定制”,打造“3D定制體驗店模式”
第四,工藝數據化。我們確定了數據化的產品設計及定制確定的體型數據,以及實時匹配的技術版型,同步實現工藝的自動分解及指示、MES的智能化流水。我們按客戶需求,運用數據化、信息化等手段,提高效率和滿足個性化需求。
此外,我們的系統可以跟客戶進行互動,通過微信實時反饋每個環節做的效果圖,客戶可以實時看到最新信息。我們還開創了一個新定制新零售的模式,創立了“DATAILOR”的數字化裁縫品牌。我們的模式叫作“沒有衣服的時尚定制移動展廳”,這個展廳是沒有衣服的,但是我們款式數量是千萬級的,這些衣服都在產品數據庫里,匹配度精準,服務對象廣,并且很重視客戶的體驗度。以后客戶買衣服就不需要展廳,戴個VR眼鏡就可以實現了。
公司門店
幾十年的耕耘,讓我明白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企業“四化”融合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我的投入是很大的,但關鍵還是要有人才。我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我覺得不管是職業院校還是高等院校,在培養專業人才時,一定要讓學生能體驗到行業是怎么運行、怎么操作的,比如3D、VR技術的運用,可以讓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邊理解,邊創業。因此,我近期與我的母校紹興職教中心合作建成了“四化”融合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硬件由學校投入建設,軟件和數據庫是我無條件支持的,教育和實踐效果全國領先。我也希望能參與更多的大學生專業人才培養,加強校企合作,推動柯橋服裝產業發展。
我相信,在紹興市委市政府、柯橋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柯橋這個“托在一塊布上”的城市,通過企業家和設計師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從“四個數字化集成應用”打造的服裝智造新工廠里,源源不斷地涌現出新的服裝品牌及新的服裝銷售模式。
李雅建接受紹興布商研究中心贈書
訪談時間:2021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