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當自強
“無人化”是智能化的極致,打造無人化工廠一直以來是紡織企業追求先進生產力的終極目標。傳統制造企業,物料的搬運大部分依靠人工駕駛叉車完成,對于常年不停機的企業,更需要三班倒來保證生產上下料,而在疫情影響與招工難等現實壓力面前,自動搬運機器人成為了許多紡織企業的選擇。
蘇州羅伯特木牛流馬物流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少數幾家完全掌握底層技術的物流機器人企業,在中國無人叉車市場占據領先地位。近幾年,木牛流馬開發的幾款無人叉車產品,在紡織領域大受歡迎,有效推動了紡織工廠的智能化升級。
紡織業首個自動上軸類搬運機器人
依托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技術,木牛流馬于2015 年成立。公司執行董事王平介紹:“我們的物料搬運機器人做的就是取代廠內人工搬運這一環節,自動完成整個工廠內部物流的運輸工作,完全是無人化操作,可以24 小時運行,紡織是公司主要發展的行業之一。”
近兩年,木牛流馬深入企業一線,考察生產痛點,針對性的研發了兩款車型,且投入市場便大受好評。
王平介紹,“這兩年公司發現紡織行業有大量的卷類物料需要完成高頻次精準搬運的難點,經過攻關研發,推出了紡織專用的上軸類自動搬運機器人,這在行業內還是首家。”據悉,這款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卷軸類物料的精準對接和取放,比人工取放更快更可靠。而且可以360°全向移動,解決了狹小通道搬運車不好轉彎的難點。
全向無人叉車
滿足紡織行業雙托搬運

還有一臺針對紡織工廠研發的產品是360°全向運動的物料搬運車。王平介紹,這款車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直接和滾筒輸送線水平對接完成上下物料,且可以同時搬運兩托物料,在上料的同時自動完成下料,運輸效率瞬間翻倍。
王平告訴記者:“自動上軸類物料搬運機器人和能同時搬運兩托料的搬運機器人是我們針對紡織行業痛點難點做的創新設計,從我們的調研來看,客戶對我們實施的幾個項目都非常滿意。”
全向雙工位搬運機器人
木牛流馬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是企業進步的靈魂,是企業更好發展的根本動力。”王平表示。“木牛流馬70% 以上都是專業技術人員,研發團隊90% 以上都是碩士學歷,并且所有研發成員都是要定期下沉到客戶生產一線進行實際考察和調研。因為只有真正懂得客戶的痛點難點,理解客戶所需,才能設計出滿足實際需要的好產品。我們要求研發人員要始終和客戶保持密切聯系,將客戶的需求快速反饋到新產品的研發上。”王平表示。
自動上軸搬運機器
用戶視角設計產品
不同場景不同選擇
在自動搬運機器人領域深耕多年,木牛流馬針對企業不同生產場景,研發了適配的不同機型。王平介紹,除了上述兩款新品之外,木牛流馬還有兩類產品很受紡織行業青睞。一種是針對車間物流運輸通道比較窄的窄巷道物料搬運機器人。紡織行業有很多客戶在進行自動化物流改造,但是原先的物流通道不符合現在的需求。所以傳統物料搬運機器人無法在狹小的巷道行走。木牛流馬針對這種情況設計的窄巷道物料搬運機器人就可以滿足現場需求,在2 米多寬的物流通道內可以自由的行走、取放貨。
另一種是平衡重式的物料搬運機器人,最高可以搬運3.5 噸的貨物,而且兩只貨叉可以根據托盤尺寸自動調節寬度。對于物料比較重,托盤類型又比較多的場景是非常適用的。木牛流馬抓住了客戶物流改造的特定需求,真正的是站在用戶的需求角度去研發設計的產品,直擊行業痛點。
木牛流馬搬運機器人VDA5050 復雜場景混合調度
依托先進技術
助力紡企順暢實現無人化改造
如前文所述,木牛流馬的成立主要依托于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的技術,國際視野、先進技術是木牛流馬賴以生存的重要競爭力。“我們一直與國際一流的研發機構、大學保持密切地技術交流與合作。與德國物流研究院合作將歐洲高端化、工業化的技術進行中國化落地。去年,公司與同濟大學簽署了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合作協議,是同濟大學在物流領域開辦的第一個產教聯合研究基地。”王平介紹。
談到公司未來的創新規劃,王平表示,公司將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建設基于5G 技術的中央控制系統,主要可以省去當前單個物流機器人獨立的控制器,幫助客戶更好的節省硬件成本,提高設備間運行效率;另一方面是基于數字孿生虛擬調試技術的開發,這項技術實現后可以實現交付物流機器人之前將客戶現場的路線場景在數字孿生系統中模擬運行,讓AI 提前發現可能遇到的問題,在交付前將這些問題解決掉,縮短現場調試周期,更快速的將產品交付給用戶使用。
除此之外,王平還談到,智能制造在實行無人化改造上碰到的最大難點是無法實現不同品類、不同廠家的機器人之間的共享協同,“這對用戶來說,既增加了成本,又不利于物流系統的管理。我們基于歐洲VDA5050 標準開發的物流機器人通用接口,可以使物料搬運機器人獨立于制造商而靈活搭配使用,這在國內尚屬首家。既為用戶節省了成本,又打通了各個物流環節的壁壘,對我們的用戶來說是個福音。”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