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在某平臺整體備貨量超過2.5個億的服裝品牌,可能接下來也可能面臨庫存之殤!終端訂單恢復并不樂觀,紡織產品目前難以形成良性的漲價去庫。雖然前期原料價格上漲帶動部分的投機需求,但僅僅是庫存轉移,并未被終端消化。坯布工廠接近一個月的庫存量已經將后市的需求提前透支。紡織出口訂單向外轉移,國內需求尚未恢復,后市訂單存疑,持續累積的庫存已經在坯布市場形成“堰塞湖”。
作為一年中電商平臺的重頭戲之一,時間跨度達半個多月的“618”剛剛結束,商家們忙著發布各類“戰報”。在穩住經濟大盤的當口,今年的“618”注定被電商平臺及大小商家寄予厚望。某種意義上說,它不僅是電商平臺角力的賽場,更背負著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的重要使命。
受疫情尤其是反復反彈、傳染性極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影響,今年“618”開啟前,不少媒體和業內人士對此持悲觀態度:消費者口袋只有“碎銀幾兩”,怎么會還有購買欲望呢?的確從近階段的織造行情來看,往年銷售網點多在618活動臨點,但電商平臺觀望情緒比較濃厚,加上近階段庫存都比較高,實際下單仍然有限。
同時,電商巨頭京東的戰報也不容樂觀,在今年6月18日的購物節期間,京東平臺總交易額為3793億元人民幣(564.7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0.3%。今年的增長率與去年的27%相比大幅下降,中國消費者消費欲望受疫情影響遭受嚴重打擊。
購物節傳統上在中國很受歡迎,許多買家進行大量購買,以受益于品牌為吸引購物者而提供的巨額折扣。但去年已經有跡象表明,在此類活動中,消費者需求低迷,當時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報告稱,在其光棍節繁榮期間,銷售額僅增長了8.5%,這是其有史以來最慢的增長率。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多數行業工業生產實現回升,而紡織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仍下降3.5%。國內棉花銷勢延續低迷局面,紡織企業原料補庫計劃繼續后移,產銷仍未有效銜接。下游坯布企業跟隨大幅壓價,紡織企業利潤尚未出現明顯改觀。終端市場上,5月國內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16.2%,連續3個月維持降勢。外需市場訂單脫節明顯,廣東企業反映,部分訂單外流至越南等國家,產品堆積、資金鏈瀕臨中斷無法維持生產,決定停工至10月中旬。
據行業協會對于江浙面料市場的調研情況來看,當前平均開臺率七成左右,部分織廠僅開夜班,白班放假休息。原料價格下跌,市場低迷,產品庫存增加,產銷率低于正常水平。外貿訂單恢復性增長,價格同比下降30%左右,以短單、急單、小單為主,經營處于虧損狀態。下游個別家紡品牌商已開訂貨會,常規品種觀望狀態,實單少。受內外棉價差倒掛以及新疆棉問題等因素影響,預計下游訂單或將持續低迷。
此外,目前織造企業去庫效果緩慢,高庫存、低需求的困境下,“減停產”似乎是保命的一項策略,然現階段行業開工已處于較低水平,而長期低負荷運行雖然加重企業生產成本,但為了維系工人不流失等情況,因此短期來看整體開機將不至于大幅下滑。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且終端訂單不佳的情況下,下游織造行業開工還將存下滑預期,供需錯配的同時,對于原料也將隨之減少供應量。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