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開始了積極的定制轉型探索,出現了一些富有示范性的案例,但同時也還有眾多的問題有待解決。
一、服裝行業價值鏈長,決定了定制化轉型是個長期艱巨的任務
從上游的紡織印染,到中游的設計生產,再到下游的服務和零售,涉及的環節比較多,要實現定制化轉型,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
目前雖然有了一些積極的轉變,可是存在的問題還特別多,最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上游的原材料供應還依然是大批量模式,能夠提供小批量多品種供應的還非常少,目前也只有襯衫和西裝面料有了一些定制化的供應。
2、目前已經完成了柔性化生產改造的工廠還不多,生產周期還有些長,尤其是由于傳統的工廠制版基本都是適應批量化生產的方式,能夠實現一人一版的工廠少之又少。
3、服裝定制是重服務的業務,而我們中國雖然服裝生產很強大,可是真正懂專業服務的人非常少,這就造成了定制市場的魚龍混雜,讓本來就對定制缺乏了解的消費者更是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不少試過定制的消費者會得出定制不如成衣更合身的結論(因為買成衣可以馬上試,不合適的就不買,而不專業的定制服務還會消耗消費者的時間成本)。
基于這些原因,再加上消費者的觀念轉變,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服裝行業定制化轉型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的,就象當年毛澤東寫的文章《論持久戰》,服裝行業的轉型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目前有些互聯網公司意欲通過燒錢方式在短期內獲得大量客戶,但是由于服務不專業,加上生產不完善,讓很多消費者的體驗不好,評價很差,其實這種做法不僅對于自己無益,更是對行業的破壞。
二、數字化技術推動供應鏈柔性化改造
轉型定制,需要實現柔性化生產,而實現柔性化生產,首先需要實現數字化轉型。與服裝定制相關的數字化技術有很多種,目前最核心的是數字化樣版技術。
數碼印花是實現面料個性化的有效方式。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的數碼印花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只是材料的適應范圍還有待提高。女裝企業通過數碼印花實現個性化定制已經到了可落地階段。
相對而言,女裝定制更重視款式和花色的個性化,而男裝定制的合體化要求則更高些。
傳統的套版方法誤差較大,而參數化的系統則是目前真正能夠實現一人一版的CAD系統,可以通過輸入量體數據實現自動的改版,效率更高,精準度更好,成本也更低。
三、數據采集和用戶交互設計的互聯網下單平臺也至關重要
也就是行業中所說的MTM系統,其重要功能是實現客戶數據到生產數據的對接和轉化。
服裝定制供應鏈平臺有助于前后端資源的連接,推動整個行業的轉型。
與消費互聯網不同,在產業互聯網時代,需要通過垂直領域的網絡連接,打通上下游,實現數據的全程覆蓋,這就需要有各個細分領域的S2B2C平臺出現。
總之,實現定制化轉型,服裝企業不僅僅是模式的改變,還需要一系列的數字化技術做支撐,以及善用平臺資源彌補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只有通過廣泛的行業合作,腳踏實地的解決一系列問題,共同推動市場發展,才能更好實現整個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