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助推項目建設加速跑
強化招商補短板
5月29日簽約,6月4日就開始平整土地,中金電子信息數字產業園的開工建設,是于都縣強招商促項目早落地、快開工的一個實例。
“中金電子信息數字產業園建設期為18個月,項目建成后,整體達產達標年產值預計在300億元以上。”于都縣工業園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先有表示,該項目投資總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示范效應強,將依托中國黃金平臺,助力數字產業園區引進電子信息產業細分行業的完整產業鏈。力爭通過兩年建設運營,打造智能裝備、智能終端等制造研發生產基地和綠色、數字、智慧示范園區,建設成為中國黃金支持老區振興發展的示范項目。
為確保實現今年上半年時間任務“雙過半”,于都縣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要求按照“高大上、鏈群配”的思路,做好招商引資頂層設計,堅持精準化招商,提升招大引強工作實效。對一些已經落地的項目,及時建立綠色通道,實行容缺審批、并聯審批等機制,形成從洽談、簽約、落地到開工、竣工、投產的全流程工作閉環。
今年以來,于都縣還深入實施工業倍增升級行動,聚焦發展短板,通過招大引強創新推動,不斷建鏈延鏈,做優做強產業集群,助力工業經濟發展提速。為此,于都縣組建了61支招商隊,由縣領導班子帶隊多次外出考察招商。截至今年5月,全縣累計外出招商140批次,外出走訪考察企業464家,已達成初步投資意向的項目53個。5月已成功簽約項目37個,協議投資總額318.55億元,其中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5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
優化服務保進度
在于都河大橋施工現場,吊機和工程車輪番作業,將鋼材、水泥源源不斷送往工地;在《夜渡于都河》劇院項目工地,工人們正揮汗如雨,加緊作業……連日來,于都縣重點項目順利推進,該縣各部門全力保障、優化服務,積極為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強攻“雙過半”保駕護航。
為確保假期各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于都縣積極支持工業園區以集團采購方式與建材生產企業協調議價,為園區內建設項目簽訂長效、穩定的建材貨源供給協議。強化假日期間建材、民爆物品供應及運輸、渣土運輸等服務保障。加強電力運行調度,合理安排機組檢修,避免發生非計劃停運,力保企業用電需求。指導油氣企業與用戶對接,確保成品油、城鎮天然氣有序穩定供應。
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于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報酬保障的規定,由聯絡員具體負責指導項目建設單位和企業做好補助資金申報資料,確保及時兌現獎勵資金,依法支付職工勞動報酬,保障一線人員合法利益。僅端午假期,于都縣共有一線在崗人員8萬余人次,完成重大項目建設投資4.45億元,工人不停工享受補助項目43個。
走進江西衛棉紡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只見智能制造設備高速運轉,在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所有工序可視可控。“我們這個項目的建設速度非常之快,2021年元月開工建設,2021年8月就實現了部分投產,我們的5號車間占地4萬多平方米,只花了2個月就建好了。”江西衛棉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可霸說。
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是于都干部作風大轉變的有效見證。為濃厚干部干事創業氛圍,于都縣出臺作風建設“1+6”系列配套制度,從嚴整治“四風”問題和不上心、不上前、不在乎、不解決、不落實“五不”現象。同時,為全面落實新的項目攻堅機制,于都積極實施“千里馬獎”“蝸牛獎”等獎懲制度,形成鮮明的“項目為王”導向,迅速掀起新一輪“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熱潮,以項目建設“大提速”,提高振興發展“加速度”。
為推動項目盡快落地見效,于都縣還積極推進“一網通辦”數字化改革、“全產業一鏈辦”改革、惠企政策兌現“線上一網·線下一窗”改革,讓更多惠企政策快速兌現。通過簡化辦事程序,實現“跑一趟”或“不見面”辦事,設立“店小二”工作辦公室聯合辦公窗口等措施,以“保姆式”服務提高辦事效率,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
來源:贛南日報
作者:特約記者段觀連 通訊員孫嘉龍
編輯:劉宏 實習生郭建蘭 校對:劉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