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漢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工人正推著車運送零件。今年以來,贛縣區出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鼓勵、培育、扶持、壯大企業,激發了企業加快生產的積極性。特約記者尹才霞 攝
高位推動,加強調度。贛縣區定期對每月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主要經濟指標進行預評估、分析、研判,加強對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運行監測,加大對工業用電量、工業增值稅、營業收入等主要指標的調度力度。及時召開“強攻二季度、實現雙過半”經濟情況分析會,確保各項經濟指標實現年度總目標,工業倍增升級進入快車道。
多部門聯合,培育扶持企業。贛縣區樹立工業一盤棋意識,聯合工信、稅務、供電、人社等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對轄區企業進行摸查和分析,扶持重點企業,并出臺積極有效的應對疫情助企紓困解難若干措施35條,其中涉及工業紓困扶持專項措施9條,以及“五一”、端午假期期間不停工停產有關扶持措施,并在信貸、用電、財稅等方面出臺積極有效的企業培育壯大激勵政策,變“要企業入規”為“企業要入規”。實施政企雙向交流,全區42名領導和區直單位分別掛點聯系園區160家企業,贛州高新區和區直單位300余名干部下沉企業一線、項目現場,開展“一對一”幫扶服務,組織首批29名政企雙向交流人才到部分企業,及時解決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困難。
提前謀劃,釋放企業產能。贛縣區積極與園區企業對接,合理有序釋放企業產能。贛州騰遠鈷業公司成功上市,實現本土企業上市“零的突破”,預計到2022年二期投產自產一萬噸金屬鈷,2022年營業收入預計將達40億元。贛州晶星食品、贛宏建材等企業均較搬遷前增加了產能,華能二期2臺100萬千瓦的機組將于10月、12月分別投入試運行,協調抓好全標生物等紅金一期整體搬遷企業和華能二期、粵磁稀土和歐博環境等續建項目的產能釋放。總投資100億元的贛州寒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贛縣區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優化產業結構引進的高科技新能源企業,項目竣工達產后,將形成年產1萬噸金屬量鈷新材料及10萬噸三元前驅體的生產能力。“目前項目主體設備已基本安裝完成,九月份可出產品,一期達產達標年產值預計可達50億。”該公司生產部經理黃心榮介紹道。
加大調度力度,推進項目建設。贛縣區對全區重點工業項目實行每周一調度,落實掛點責任單位,按照“在建項目抓進度、前期項目抓開工、儲備項目抓前期、招商項目抓落地”的總體要求,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縮短項目建設周期,促使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標、早入統。全區列入市級工業倍增升級重點調度項目23個,總投資達299.9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3.19億元。1月至5月已開工22個,開工率達95.65%,完成年度計劃投資額58.3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率70.11%,超時序進度28.44個百分點。
多措并舉,圍繞產業招商。贛縣區積極圍繞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鎢精深加工及應用、鈷鎳為主的有色金屬、先進智能裝備制造鏈四大產業鏈開展產業招商,克服疫情影響,通過開展云招商,結合電話、微信等多種網絡方式抓緊與在談意向項目對接洽談,爭取簽約落地一批項目。1月至5月,該區共簽約項目20個,簽約金額達237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8個,簽約總額231.5億元,“50”項目2個(鴻森集團、韓代電子),“20”項目7個;預計6月份簽約項目13個,簽約金額約達180.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9個,簽約金額170億元,其中100億元項目1個。收集工業招商項目信息60個,重點跟蹤在談項目43個,投資總額568.4億元,其中,超10億元以上項目15個,“5020”項目9個。
“我們將對標‘大灣區’落實雙‘一號工程’,濃厚‘第一等’營商環境,當好企業‘娘家人’,著力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優數字經濟。同時,圍繞四大產業鏈,精準發力,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倍增升級,為實現全年工業營業收入500億元,沖刺千億產業園奠定扎實基礎。”贛縣區工信局局長朱春華表示。
來源:贛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