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決定城市的未來和格局,依托紡織產業的支撐,柯橋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產聚人、以城悅人,作為一個新柯橋人,我還感受到了柯橋在時尚產業、文化內涵方面的無限潛力,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和創意人才落戶柯橋,打造具有持久造血功能的創新城區和科創城區。
——紹興市友盛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敏
在中國輕紡城,變化環環相扣。它的歷程,刻下了時代的印記,創造了改革開放中的傳奇。
福建人黃敏在童年和少年時代,看著父輩在柯橋用辛勤勞動改變家庭境遇、創造美好生活;在大學畢業后,他來到柯橋,與父輩一起走南闖北開拓市場,親歷產業轉型帶來的陣痛;步入壯年,他仍以一腔熱血將事業變成熱愛,穩中求變,不斷拓寬自己的事業版圖。如今的黃敏,和中國輕紡城一道,正綻放生命的光華。
如果說30年前紡城人“窮則思變”,開始了產業的積累和對市場的探索,那么30年后的紡城人正在不斷再創業,不斷應時代之變,走前人沒走過的道路,攀別人未涉足的高峰。在黃敏的講述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輕紡城的過去和現在,也感知到它的未來。
讓我們走進黃敏的故事,一起感受中國輕紡城發展的熱情、創業的激情——
創業路上,風風雨雨是常態。2007年,黃敏大學畢業來到柯橋,彼時的中國輕紡城已經在全國乃至全球紡織市場叫響,全國各地的人來到柯橋打工、做生意,可謂進入“黃金時代”。“那時候的輕紡城市場客流量就已經很大,物流、工廠、門市等配套齊全,面料的品種也豐富多元,加上柯橋對外來客商的包容和支持,使我最終決定留下來二次創業。”黃敏從倉庫實習開始再到門市銷售,親身體會公司運作的每一個環節。雖然父輩積攢下來的基礎讓黃敏在一開始并沒有后顧之憂,但是隨著行業大環境的變化已經同質化競爭,黃敏重新冷靜下來,開始認真思考公司的未來發展該何去何從。據悉,友盛紡織主營各類印花面料,在初期以出口中東為主,銷售及交易模式較為傳統。隨著黃敏的加入,在差異化、高端化、優質化的競爭策略指導下,結合行業發展態勢和市場需求情況,公司不斷增加研發項目推出新產品。“其實創新并不是把原來的運作模式一刀切,而是在現有基礎上逐漸轉型,才能保證企業的穩步發展。”黃敏首先從產品研發上著手,產品本身永遠是保證企業走得更遠的根本。為此,黃敏積極招收設計人才,“不光是我們企業,柯橋政府、行業都意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中國輕紡城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售賣面料的市場,更是為行業、消費市場提供靈感、趨勢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創意設計人才至關重要。”目前,公司配備一個10人團隊的研發部門,平均每個月更新花型200個左右,并適量提供樣衣,為客戶提供前瞻訊息。同時在門市配備專業銷售團隊,以“研發+銷售”的方式持續強化企業生命力。“誠以待人,毅以處事”是從黃敏父輩身上傳承的優良品質,在他的帶領下,友盛紡織走出的每一步都是踏實的。過去的幾年是相當特殊的時期,行業、平臺、企業和商戶在危機中瞄準新機遇、運用新技術、深化新渠道、開拓新市場,負重回升。友盛紡織能夠在疫情沖擊下穩步前進,得益于黃敏對公司的數字化改造和持續創新,優化完善了企業管理體系、產品體系和供應鏈體系。黃敏在接班后發現,紡織行業信息化程度不高,企業管理體系不完善。考慮到公司銷售模式多樣,黃敏把發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列成報告,用數據呈現的方式剖析問題,改善了公司運營效率。黃敏認為,移動端ERP系統只是起點,未來的競爭優勢在與企業效率,通過數字化工具可以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公司必須實現管理流程和生產的可視化,降低企業溝通成本,打造品牌專業性。在此基礎上,作為柯橋紡織企業中的一員,黃敏表示行業正在迎來全面重估時期,時尚化發展的趨勢和作用不容忽視。“對于門市銷售板塊而言,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大家都在越來越重視成衣的體現。我們要做的已經不僅僅是面料的研發和展示,還要盡可能多的呈現樣衣,幫助客戶一站式解決他們的需求。”確實,走在如今的中國輕紡城,無論門市或大或小,樣衣或者櫥窗展示已經成為大家普遍的選擇。“和以前傳統的門市經營不同,隨著年輕一代的加入,大家都在努力把紡織面料變得更時尚化、品牌化。”此外,黃敏還擔任了中國輕紡城福建商會副會長一職,“我們這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柯橋人,在這里共同壯大自己的事業,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回饋柯橋,榕福于柯。”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